黃向清
(廣西南寧市橫縣陶圩鎮蘇村村委小學 廣西 橫縣 530300)
隨著語文改革進程的推進,對閱讀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教師也著力發展學生們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包括對文章的理解力、鑒賞力以及閱讀技巧等等。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不僅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傳輸,還要注重通過課堂教學,來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當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切實發展,會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并能夠把吸收到的知識遷移運用到其他方面。總之,閱讀能力的發展對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提升有著重要作用。
理解能力和語文綜合水平有著緊密聯系。語言文字傳達著各種含義,含義的最小單位是詞匯,詞匯構成句子,句子構成文章,文章論述一個核心點。無法正確理解,一定是其中的環節出了問題。為了促使孩子們能夠高效閱讀,并發展理解能力,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并從閱讀細節之處入手,出示相關思考問題,幫助孩子們理順思路,找到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之處,進而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
比如在學習到《橋》這篇文章時,為了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從細節入手,從字詞句子入手,提出相關問題,促使孩子們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①閱讀“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這句話,把“竄”字換一換,你會換成哪個字?從“竄”字你感受到了什么?②閱讀“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如果把“一群”換成“一匹”,情感表達上會有何不同?③面對這勢不可當,來勢洶洶的洪水,鄉親們有什么反應?通過挖掘文章中一些細節的詞語、句子等信息,讓學生們進行體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作者情感的細膩度,同時完成情感積淀,并得到語感的有效提升,另外還可以調動孩子們的思考積極性,學習作者對語言運用的方法。
文學的鑒賞能力是對文學的欣賞和評價能力。朱自清認為這是一種“情感的操練”。鑒賞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細節彰顯品質,對于閱讀文章來說也是如此。要想有效發展孩子的閱讀能力,可以引導其對文章細節進行把握,從作者的字、詞、句子中,感受文章的藝術之美。
比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時,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從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對大自然的贊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這樣的課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而不同的人表達自己感情的方式是不同的,解讀語言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對此,教師可以把握其中的細節之美,引導孩子們進行品析。作者在寫春天時,通過對景物的細節把握,展現了初春之景,比如“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雪水匯成小溪”“河里漲滿了春水”等等;在寫夏景時,會用到“郁郁蔥蔥”“密密層層”“乳白色的濃霧”“千萬縷金光”等生動形象的詞句來描繪秋天。作者雖然沒有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但是引導學生挖掘文章的細節,并對這些詞句進行體會,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小興安嶺不同季節的美好向往。
閱讀技巧包括朗讀技能和閱讀習慣等等。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情況和教材內容,進行方法指導,促使孩子們快速掌握閱讀技巧。比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瀏覽文章,用較短的時間進行通讀,并獲取其中有效信息,概括文章所講的故事,同時標注出段落,整合文章信息,說一說文章的每部分都講了什么內容。接著,教師可以出示相關問題,比如:是什么原因讓周恩來從小就樹立了這么遠大的志向呢?課文中又有哪些具體詞句的描寫讓你感受到了“中華不振”呢?讓學生們帶著問題來精讀文章,更好地把握閱讀內容的邏輯。同時,還可以出示文章中具體句子,來讓學生進行閱讀理解,比如:“周恩來一直想著伯父的話,為什么在中國土地上的這塊地方,中國人卻不能去,他偏要進去看個究竟。”同時提問學生:讀了這段話,你的心情怎么樣?通過這樣的方法指導,我們可以看出,在閱讀文章時,可以總結出如下技巧:①明確文章順序,理清文章層次;②明確問題,帶著問題回到文章,組織好語言進行作答;③把握細節,找出其中的關鍵信息,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在對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進行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內容的細節進行把握,挖掘其中有益信息,做好相關指導工作,促使孩子們能夠有效提升閱讀能力,發展語文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