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朝云
(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板橋店鎮藎忱中學 湖北 宜城 441416)
初中是語文學習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閱讀在整個語文的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而名著又是閱讀教學中重要的內容,通過名著閱讀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但是目前教材中呈現的名著作品都是片段式的,缺乏一定的銜接性,不利于學生的理解,為此我們應該在整本書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名著的學習。本文針對初中語文整本名著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給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1.1 借助節選作為引起,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語文新課標中對于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要多讀書并且要讀整本書。對于閱讀的數量和字數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為了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教材中給出的節選內容作為引導學生進行名著整本書閱讀的一個引子,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方面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通過問題加強節選和原著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設置一定的懸念,從而借助問題引發學生的探究精神。比如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后,學生通過這一課學習了楊志押送生辰綱去東京,在黃泥岡被晁蓋和吳用等人用計奪取的經過。教師可以設置一個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想一想在名著《水滸傳》中還有哪些大智大勇的人物呢,這樣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去探究和閱讀的興趣。
1.2 借助節選作為范文,帶領學生欣賞名著。教材中節選的名著一般都是名著作品中經典的內容和具有代表性的片段,那么教師不妨利用好這些片段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學會讀節選,掌握讀名著的方法。比如魯迅的作品,往往都是針砭時弊,蘊含著很多深刻的顯示內容,而在初中教材中也有很多關于魯迅先生的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社戲》《故鄉》等等。在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學習到的是《孔乙己》,教師可以借助于這篇文章讓學生體會和學習魯迅文筆特色和相關的經歷,進而引導學生對魯迅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產生興趣,也能夠更好地理解魯迅先生的作品特色。
1.3 借助節選讓學生了解整本書內涵。名著作品往往都帶有時代的烙印,字里行間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一課,范進考了一輩子的試,整日窮困潦倒,別人都看不起他,如果范進就這樣離開就是一個比較普通的悲劇,但是在他老年時候卻考取了進士,而范進也在過度的喜悅中瘋魔了。這樣一個情節的設置其實深刻的諷刺了古代封建科舉制度,那么教師就應該把握住這一思想讓學生去體會《儒林外史》這本名著作品的整體的內涵,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閱讀這本名著中的其他作品。
2.1 課堂展示原著內容完成對比閱讀。從原著中選擇的節選文有一些進行了刪改,有一些直接進行了截取,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求,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對原著作品進行展示,然后可以和節選的部分進行對比閱讀。在節選文中一些內容進行了修改,那么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對比閱讀,讓學生能夠完成一個從部分到整體的轉化。另外對于同一個人物涉及到地不同的情節可以進行閱讀,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并且完成的了解名著中人物的形象。
2.2 開展閱讀匯報課。課時的原因不能夠對原著作品進行深入的教學,那么教師可以采用閱讀匯報的方式進行。比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前的演講,然后進行互相的點評。這樣能夠有效地訓練演講者對于內容的報,同時提高評價者聽說還有說話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按照九年級相關的名著閱讀的書目《儒林外史》《水滸傳》《紅樓夢》等讓學生選擇匯報的篇目,然后設定主題讓學生進行課前演講。除此以外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共讀,也就是讓學生分成小組,然后在小組內就一本書進行集體的閱讀。閱讀中產生的一些問題可以進行集中地討論。比如在學生閱讀《水滸傳》時,可以把小組氛圍人物分析組、主旨探究組還有情節推敲組,然后讓自己朝著小組閱讀的目標不斷地努力,教師可以設置探究類的題目,小組派出代表進行匯報,全方位的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閱讀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具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在閱讀教學中名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作為中學語文教師要把握好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相關名著節選作品,帶領學生開展探究和整本書閱讀,幫助學生全面的理解名著作品,提高閱讀水平,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