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濤
(天水市生態環境局麥積分局,甘肅 天水 741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城鎮化建設進程也在不斷加速,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環保問題,逐漸成為影響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相對而言,我國在環保方面起步較晚,在環境影響評價方面較西方發達國家的工作機制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當前我國已經步入到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逐漸面臨著一些新型的環保問題[1]。
當前,在環保新形勢下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工作體系不夠完善,目前,我國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相對而言,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起步較晚,整體工作體系不夠完善,各方面環評的指標也尚未明確,這就導致很多地方的環評工作在評定結果方面無法統一,從而影響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效率。2) 工作方式不夠規范,因為我國環保事業起步較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較西方發達國家而言也不夠規范,尚未制訂出完善的規章制度,導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方式不夠規范,很多工作人員往往注重表面的工程,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工作報告的審查方面,并沒有注重實質[2]。比如說,部分環評單位只注重環評文本的編制,往往忽略了現場的實施方面,由此導致很多環評措施、方案及標準只體現在環評的文本當中,沒有在實際建設中有效應用,即使部分單位采用了這些措施、方案和標準,也未真正將其落實在具體的建設當中,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相關企業工程建設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3) 評價技術不夠先進,除了上述兩點以外,當前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挑戰還包括評價的技術較為滯后。隨著我國進入到環保新形勢,對環評技術和相關的環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國大多數地方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遠遠無法滿足新形勢的要求。如:在某些條件比較復雜的地區,因大氣環境因素變化的影響,加之技術較為滯后,導致環評工作無法順利開展進行,從而影響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科學性。4) 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環評工作,我國各地出現了很多的環評機構,也聘請了很多編制環評文件的工作人員。
針對當前我國在環保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挑戰,要想更好地應對,相關單位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應對[3]:
在實際工作中,環境影響評價涉及到諸多的領域,也涉及到諸多的部門,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為了促使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盡快適應環保新形勢的發展,就必須制定環評工作的內容,將一些無關的內容撇除,從而加快環評工作的進度。在具體操作中,首先應完善工作體系,明確各環節的評價指標,健全現有的環評制度;其次,針對環境風險評估工作必須加強,針對不同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提取出其中的風險來源,進行細致的風險評估,并制定出完善的防治策略;再次,環評內容還必須突出影響因子的濃度和總量,促使評價工作更加科學、準確,能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參考;最后,還必須加強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借助大數據技術建立針對各行各業環境大數據評價的體系,從而有效提高我國環評工作的質量。
在制定環評工作內容的基礎上,還必須提升環評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和能力。為此,相關環評單位必須加強專業性人才的培養,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學習,促使他們通過學習培訓,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掌握新的環保影響評價技術以及新的技術管理方式與經驗;其次,相關環評單位還必須建立嚴格的內部考核機制,加強單位的內部管理工作,明確規定必須通過考核才能上崗,以此激發員工參與培訓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
在環保新形勢下,要想更好地應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挑戰,監管部門還應該加強對環評單位的監管,嚴格審查環評工作。為此,地方政府主管單位及環保部門應針對環評機構采用規范化的管理,嚴格審查環評單位的資質,同時還要對環評單位編制人員的資質和業務能力進行嚴格的審查,并嚴格考核環評單位編制的環評文件質量。最后,還要針對環評單位制定出完善的獎懲制度,以此實現對環評機構進行規范化的管理,促使其發揮出環評工作真正的作用,而不是紙上談兵,將其作為企業建設中的一項單純的手續問題,確保項目選址符合相關的土地政策及規劃政策,避免出現弄虛作假現象的出現。
綜上所述,環保已經成為我國基本的國策之一,在最嚴環保制度下,我們必須重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保證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共同發展的新局面,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