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彥琪
依據建筑商業綜合體的功能需求其常見組合形式可分為:①由購物中心、寫字樓及酒店組成。這是最常見的組合方式,對商業活性要求最高。②由購物中心及公寓組成。規模一般比較小,對商業活性要求較低,更像是一座“城中城”。③由購物中心、酒店及文娛組成。這種形式偏向高端消費,在著名城市景點及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較為常見。④由購物中心、寫字樓、會議廳及展覽廳組成。此類型偏商務模式,多出現在城市CBD,有時也出現在知名大學附近。⑤各種功能十分全面且占比較為均衡。如成都“蔚藍卡地亞中心”,這種綜合體規模十分巨大,多誕生于生活水平較高且消費思想較為先進的城市。
城市商業綜合體是在現代城市與社會經濟發展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產物,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我國逐漸在一些發達城市進行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建設,此類建筑的特征為占地面積大、體量大,且呈現出“水平”發展的趨勢。絕大多數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都是將辦公功能、居住功能與商業功能集于一身,如華潤萬象城、萬達廣場等各種類型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仍然表現出“水平”發展的態勢,由多棟塔樓和裙房組合而成的建筑群主要出現在一線城市新城或者郊區,其在節約城市空間上發揮的作用并不顯著。
城市商業綜合體在選址時應優先考慮交通便捷的城市區域,對于城市主干道,城市地鐵交叉口等地塊,因其具有較好的空間輻射力及經濟集聚效應,因此這類交通位置比較適宜城市商業綜合體選址。另一方面城市商業綜合體應選擇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區域,如城市中心區、城市集中居住區,并針對所在區域的人口數量、類型、收入特點,進行差異化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第三,城市商業綜合體應選擇具有特色景觀的城市區域,以方便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布局與施工。第四,城市商業綜合體也可選擇具有較高發展潛力的城市區域,如城市新建的中心,結合城市土地發展規劃進行選址。最后,城市商業綜合體為實現收益最大化,應結合自身經濟定位,選擇以商業為核心的功能發展地塊,結合商品經營與城市融合,從而吸引人流,達到商業發展的目的。
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所占用的土地資源是非常珍貴的,因此其建設成本一般也比較高,設計者必須提高對城市商業綜合體平面功能設計的重視度,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出其最大的價值與效益,從而節省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所需付出的建設資金,為城市樹立良好的形象。例如,設計者可結合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的具體要求,把購物廣場與酒店的設計相結合、把娛樂場地與超市設計在一起,通過這種合理組合的形式來提高城市商業綜合體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刺激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進而使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經濟效益得到最大化提升。從當前的現狀來看,在城市商業綜合體平面功能設計方面,比較常用的設計方法一般是把建筑底層設計成綜合性購物超市,把建筑高層設計成電影院等類似娛樂休閑場所,這種設計模式在吸引消費者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交通流線是城市商業綜合體十分重要的設計內容,在交通流線設計中應注重商業綜合體的內部交通流線和綜合體外部交通流線,均應在便利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提高建筑物的交通效率。在外部交通設計時應與城市交通條件相配合,本場地內的商業活動不對外部交通造成干擾,另外應合理的設置城市商業綜合體基地的各個出入口。在滿足城市規劃要求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將城市人群引入到商業綜合體內部,以提高商業綜合體的商業效益。而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內部交通流線應避免過度復雜,在適宜位置安放相應導航指向標欄或電子地圖等設備進行引導,在具體流線設計中應選擇樹狀的設計模式,使得各交通流線有主要通道和相應分支,并進行環狀設置,以方便人們在商業綜合體中活動,最后應注意合理的電梯位置和數量,避免電梯閑置。
為從根本上提高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在進行局部設計時,工作人員還需加大空間設計的差異性,以此在幫助使用者辨識具體空間信息的同時,從而找到自己的定位,此外,進行局部空間設計的過程中,為規避其他一系列問題的產生,工作人員還需盡量做好如下工作:1) 在設計中多運用地標。進行局部設計時,室內地標、室外地標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有效喚起使用者的記憶,具有定錨點的作用,而從某方面來講,路標的設置極為廣泛,總而言之就是任何一種讓人印象深刻的處理手法或是標志都可當作地標;2) 對局部空間形態進行個性化處理。經數據分析可知,對空間形態進行個性化處理,不僅能提高建筑的辨識度,還可以令每一個組成單元更具個性。
城市商業綜合體需要具有明確的建筑風格,對于城市風貌有重大的影響,因此城市商業綜合體在建筑設計中應著重考慮其對城市的影響,同時具有美觀和個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