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超
(山東捷瑞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4000)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傳統建筑尤其是工業建筑對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污染,這與我國可持續發展是相違背的。因此,綠色環保節能出現在建筑設計學的基本要求中,綠色建筑的概念出現了。綠色建筑要求設計者設計的建筑可以有效降低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延長建筑使用壽命。
綠色建筑就其全生命周期的特點而言,綠色建筑相比其他任何建筑中在節能環保方面都占有相對突出的地位。綠色建筑的設計將更加注重安全、環保、美觀之間的綜合整治,在其實際設計和施工階段必須考慮建筑垃圾清理對環境的影響,還必須充分注重提高綠色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因為綠色建筑物的建造直接影響著人民的身心健康,而為了有效地確保人們的健康生活,相關人員在進行設計建筑結構時要使用環保材料的應用設計理念來設計綠色建筑,從而為改進綠色建筑整體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綠色”建筑特征可以在自然環境和建筑結構建造之間的平衡中體現出來。在綠色建筑設計中,相關專業技術設計人員要結合自然環境設計與建筑工程之間的聯系,進而達到實現自然生態環境和建筑結構建造之間的和諧和平衡發展。
建筑學設計首先需要關注建筑物的整體結構設計,包括整體的形狀、布局情況、建筑物的層高問題等。通常來說,建筑物結構都是以平行設置為主,坐北朝南,各個建筑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設計人員應當充分考慮建筑能耗大小以及建筑物表面積,建筑空間越大,能耗就越高。如果是樓房還涉及到每層樓的高度設置、具體樓層數的設置等問題。為了突出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內容及應用優勢,設計人員應當總結出綠色建筑設計的核心思想,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進行分析。在設計時可以應用新的技術手段完成對基礎信息的整理,以此作為建筑整體結構設計的數據信息,保證設計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新時期,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越來越迅速,生態文明的發展也要適應時代潮流進行發展。科學進步為人民生活工作提供了便利,使得人民對經濟、社會、環境三者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未來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到對綠色發展的教育問題,加大地方文化性的建設。其次,在綠色建筑設計時,要按照當地的特色,使用簡單有效的技術發揮出建筑的功能。再次,進一步提升資源的有效利用、循環利用率,不斷創新開發新型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最大程度上提升材料在建筑中的使用率,減少那些有害材料的使用。
垃圾廢物的循環使用也是進行綠色建筑建造的環節之一。通過對垃圾廢物進行回收和再利用,可以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有效減少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
綠色建筑工程項目中,可再生能源的充分運用是節能效果的重要體現。可再生能源的運用,主要是太陽能、風能、潮汐能以及地熱能在建筑工程的有效利用,將資源利用的技術手段較好引入到建筑物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原有電力能源的消耗,也有利于建筑的清潔工作。可再生能源的具體使用方法比較多,也能結合其他與之相適應的技術手段來不斷成熟創新,表現出可再生能源很強的應用效果,綠色建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量比較大,需要結合當地可再生能源的分布特點以及自然條件進行科學布置,合理鋪設可再生能源的運輸系統,充分運用可再生能源。
在前期的設計工作中,對施工材料的種類、數量進行選擇和控制也是一項重要工作。眾所周知,建筑施工工程施工周期長,前期成本投入高,混凝土等基礎材料的使用量大。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會產生一些固體廢棄物,這些廢棄物無法降解,不僅占用城市有限的空間資源,還會污染城市環境。設計人員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工作時,在如何優化建筑物的功能性、美化建筑物形狀的工作外,還需要對施工基礎材料進行綠色設計。這需要建筑行業的工作人員都具有節能環保的意識,不斷結合各種材料的應用優勢及不足進行分析研究,選擇清潔、無污染、可降解、經濟成本相對較低的材料,在保證建筑工程環境效益的同時,科學提升建筑工作的經濟效益。設計人員還應當具有創新意識及能力,不斷結合現階段的技術發展方向,以及其他國家的建筑設計發展趨勢,認真分析綠色建筑設計面臨的實際問題,積極研究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綠色建筑設計需要遵循適應性原則。結合建筑學設計的基本工作要求及當地的實際氣候條件、地理位置情況進行分析,繪制施工圖紙,制定施工工作方案。綠色建筑設計工作需要從建筑物的整體結構、新時期建筑應具備的功能、綠色建筑施工材料等多個方面開展,保證設計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