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濤
(山東高速股份有限公司濰坊養護分中心,山東 濰坊 261205)
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伴隨近幾年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高速公路的在建、擴建、改善工程項目不斷增多。目前,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不斷加強,對高速公路綠化工程也是高度關注,其已經成為高速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門,可見綠化工程在高速路建設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在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和技術創新后,我們已經具備一定的施工技術能力,并且研究出一套可行性很強的實踐理論。高速綠化工程的植物配置,其實就是根據路線所在的地理環境位置極其條件,通過對人文、環境以及植被進行分析并合理搭配,實行高速路沿線的植被景觀建設,創造更好的交通出行條件。在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中,傳統的綠化工程建設模式以及設計理念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人們的審美要求,必須有所改進。
高速公路綠化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不僅能滿足高速沿線景觀綠化的需求,同時還能緩解司乘人員的行車疲勞,有利于行車安全。景觀建設需要注重人文需求與生態需求兩個方面。人文景觀注重人的心理感受,滿足人的心理需求。高速公路綠化配置就是要在滿足生態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滿足司乘人員的心理需求,設計上要充分體現植物配置的人文性,突出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這樣既滿足了生態建設需求,也滿足了人文需求,有利于高速行車安全。
要做好高速公路的綠化設計,首先就要先了解高速公路建設的線型特征,從我國的建設情況來看,主要呈現4 種線型特點:①我國高速公路的彎道較少,但彎度相比過大;②匝道較多,而且彎曲度較大,高速公路之前的干線連接多為立體交叉形式;③豎向破面多;④主要的行車路線以單向行車道為主。
主線邊坡護坡綠地較寬,高路堤護坡綠地比主線還要更寬一些。土路肩綠化地當中設置有隔離防護欄,不僅可以阻擋司乘人員的視線,而且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為了符合高速行車的視覺特點,需要在大植物群體的構成中采用規模大的圖案以及大的色塊元素。高速公路多為封閉狀態,景觀生態需要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在立交互通路段,直線路段與環線路段的圍合組成了多種綠地斑塊,既呈現出一定破碎度,又體現出連通性。設計時要考慮到司乘人員是主要的觀賞者,因此景觀要素的配置,需要以人、自然、路的和諧為原則,具有濃重鄉土氣息,或規則、或自然的植物造景,通過多元化的配置手法,營造出輕松愉快行車氛圍。
此路段的植物配置要從人的需求出發,兼顧觀賞和游憩的雙重功能,植物配置既要考慮到群落的自然性,也要有系統的設計配置。常見的有高大喬木配置主要以香樟、水杉、女貞等為主,并在林下配置上一些灌木、花草,綠地內有步道設計,其間配有雕塑及園林小品的點綴,充分體現出休閑功能。
在高速路的上下坡路段,因為司乘人員的視線角度不同,在植物景觀配置上也是要重點考慮的。因為在上坡路段,司機加油門的動作緊張感會增強,抬高視平線的情況下,對于坡面景物是處于仰視狀態;而在下坡時,對坡下景物則處于俯視角度。所有,司乘人員上下坡的時候,對風景有著不同的感覺,上下坡時看到樹木高度的變化各不相同,為了迎合視覺沖擊的舒適感,就要考慮到司乘人員上下坡中的視覺變化,上坡路斷,以高大的喬木為宜,下坡路段則以低矮灌木為好。
高速公路綠化工程也是地域文化建設的代表,區域路段植物配置應該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要有鮮明的主題。從涵義上講,最能代表一個城市文化內涵的植被就是市樹和市花,它彰顯了一個城市的個性,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是識別城市的綠色標志,是城市的代名詞。從生長習性來講,市樹、市花是土生土長的當地植物,對當地的氣候特征、水平條件特別適應,具備天然的生長條件。從以上兩個角度開考慮,我們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該重點考慮,可以達到“行一段路,感受一地文明”的宣傳效果,讓人們在出行中感受地域文化。此外,綠化植物配置要因地制宜,堅決反對大興土木,要盡量減少動土挖方,以及刻意的人工造型,絕不可采取挖樹添草的做法,要利用好當地生態環境,要依山就水,學會借勢造景,打造天然生態景觀鏈。
高度路主要以封閉路段為主,因此,在植物配置時,需要考慮到天氣變化的影響,盡量以耐旱性植物為主。并將耐旱性植物與其他植物進行有效配置,保證植物搭配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發揮植物的整體優勢,避免天氣原因對植物景觀的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影響車輛行駛。
高速公路綠化建設不僅體現一個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的水平,反應城市特色,蘊含城市文化,同時也影響著駕駛人員的行車安全,必須根據地區環境氣候、水土特征進行科學的植物配置,同時還要考慮高速公路線型特點,學會利用區域地理環境優勢,克服不利影響,懂得借勢造景,實現路、車、景的和諧共生,為行駛者創造好的駕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