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鞍山市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 鞍山 114001)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力度越來越大。但是在實際的市政道路施工中,經常遇到軟土地基。如果不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那么將會對整個市政道路的施工質量以及道路的使用壽命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對過往車輛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使國家承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所以,必須要重視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分析,明確軟弱地基對于市政道路施工的特征,進而正確把握軟土地基的處理要點。
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是指市政道路的施工場地的土層比較松軟,含有大量的沙質土、淤泥質黏性土以及有機質土。從以往的施工經驗來看,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穩定性較弱。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基因團結系數不高,含水量非常高,使得地基整體性不強,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處理,則極易造成道路耐久性不高,縮短道路的使用壽命。第二,強度較低。軟土地基與普通地基相比,地質強度十分低,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設時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出現塌陷、崩裂等問題。尤其是主要由淤泥黏性土構成的軟土地基,滲水率不高,導致軟土地基內部的污水無法及時排出,嚴重影響施工效果。第三,壓縮性較高。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設過程中,道路的荷載壓力與地基的沉降速度呈正相關關系,也即道路表面所承載的壓力越大,軟土地基沉降得就越快,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難度。
一般情況下,道路的跨度都比較大,并且呈現帶狀特點,而這也就決定了道路的施工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地質環境。而軟土地基是道路施工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因為軟土地基的地質比較軟,如果不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將會引起路基的不均勻沉降與塌陷,增大過往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施工單位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在道路施工中,必須要對軟土地基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要想保證軟土地基的處理水平,就必須要選擇正確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提升施工人員的軟土地基技術水平。所以,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對于道路施工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道路工程建設是我國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基礎行業,適應我國現代工業化的發展需求。而在道路工程中,針對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只有意識到道路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重要性,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軟土地基處理質量,為提升整個道路工程的施工質量打好基礎,滿足現階段我國交通系統施工建設的需求。
強夯法的實施可以讓地面更加平整,利用重物對地面進行敲打也可以讓地面更加板實、牢固,從而減少地面不堪重負坍塌的狀況的發生。盡管強夯法能夯實地基,使軟土地基、能快速地硬化以及夯實地基,雖然強夯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鞏固地基的作用,但是在真正實施該項技術時會造成大量噪音的產生,這也限制了該處理方法在居民居住區域的使用。
顧名思義,所謂置換法即將軟土用粗粒土進行替代,以此來提升地基的抗壓力,讓地基更加穩固。在進行置換時,受到地下水的影響,軟土更易軟化,而為了解決該問題,在置換之前應該使用顆粒較粗的沙土來有限吸收部分地下水,減少其對置換過程產生阻礙。
排水法根據功能性質的不同,可具體分為振沖碎石樁、擠密砂樁、砂井排水固結方法等,主要結合施工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確定。多數情況下,當軟土層具備較高的厚度以及路堤高度的時候,可以應用排水法處理軟土地基。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設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排水法為砂井排水固結方法。一般來說,砂井排水固結方法可以有效地處理軟土層表面覆蓋的淤泥,如此一來,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固土層的緊密度,有利于確保工程主體安全。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不難得知,砂井排水固結方法的應用原理為:通過利用預壓砂井法可以進一步加快排水固結速度,預先發生沉降,取得的效果較為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想要軟土地基完全固結,需要消耗較長時間。
加筋法是指在軟土地基中鋪筑加筋材料,在土層中構建加筋墊層,提高軟土地基的承載力與穩定性。常用的加筋材料為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織物或土工格柵等,在軟土地基中鋪筑,可發揮加筋、隔離、排水、防護等作用。其中,加筋作用是指加筋材料可傳遞軟土地基中的各類應力,如拉應力、擴散應力等,提高加筋材料和土體的摩擦力,避免土體出現側向位移,提高穩定性。在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處理中,施工單位常將加筋法與換土墊層法配合使用,在墊層的底部配置加筋材料,使軟土地基內的土體、墊層和加筋材料產生較大摩擦,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用于分散軟土地基的上部荷載,避免下沉或壓縮變形等問題。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設中,軟土地基十分常見,在施工時如果沒有有效加固與處理好軟基,則會導致道路出現沉降、硬化以及穩定性差等相關的問題,對整個道路項目的建設質量形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