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遼寧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遼寧沈陽 110000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其中節能環保材料就是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會產生污染環境的物質,同時只需要消耗少量的能量。節能環保材料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各種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實現了對環境的保護。過去的建筑在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材料會釋放出有害物質,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節能環保材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對材料的節約,保證材料利用率的最大化。一方面可以在保證建筑整體質量的情況下保護環境,另一方面可以為企業節約一定的建筑成本[1]。
節能建材的檢測離不開科學的檢測設備,這種狀況就導致節能建材的實際性能無法進行準確評估。故在工件實際生產過程中,極易因為溫度、荷載等外部環境產生誤差,不能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甚至會給工程造成隱蔽性危險。
目前我國對節能建材嚴重缺乏一套系統標準,數據采集方法和統計方法存在嚴重差異,這必然會影響數據的準確性,進而導致建筑節能材料出現嚴重問題。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本,但市場上的建材質量水平參差不齊,許多中小型建筑材料生產工廠技術水平低下,設備水平落后,此外加上建筑材料的質量偏低,使得工程的安全質量堪憂。所以在實際設計施工方案時,應重點嚴抓材料質量問題,提高檢測設備的性能。
實際中對建筑材料進行監測時經常會出現監管不當的現象。在材料檢測中,由于獲取產品的過程較為復雜,而且物流運輸等原因造成的損耗和混亂,使得許多建材信息沒有辦法與建筑施工單位實現信息實時同步。此外,為了保障足夠的供應量,施工方往往會在多個供應商進貨。而不同廠家出產的商品,規格、質量、強度參差不齊,導致檢測人員無法從雜亂無序品種的建筑材料中具體抽樣檢測。這邊大大增加了檢測的時間成本[2]。
節能技術在當今建筑領域中的應用正處于發展階段, 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尤其是受到我國經濟地域化的影響, 在不同的地域中, 針對保溫層節能技術應用的程度也會隨之進行變化, 節能的標準以及檢測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差異。這種規范性不強的狀態會導致檢測技術、質量等形成差異, 影響建筑節能應用的發展。
對于建筑節能材料的檢測,目前來看各地的檢測標準并不統一,以聚苯乙烯泡沫材料為例,國家標準包括導熱系數、尺寸穩定性、抗拉強度以及表觀密度等多項檢測內容,但是地方檢測內容卻大大減少。檢測標準的不統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材料檢測工作的有效進行。因此,必須要基于實際需求,對相關檢測標準以及規范進行補充完善,明確統一的行業檢測標準,對保溫材料檢測提供專業指導。
對檢測工作人員的素質職業培訓,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大力加強的員工的專業技術水平與提高檢測人員對待檢測的正確態度,引導員工學習正規檢測流程,打造健全的企業員工培訓系統,對檢測人員的專業培訓可以通過講座、宣傳、培訓等專業性的方式開展。這些舉措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能素質,并且可以使員工正確認識檢測的重要意義。此外,還可以結合現代信息優勢,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為員工提供快捷方便的培訓平臺、信息交流平臺、評估機制與基礎設施。檢測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道德素質,唯有如此才可以嚴格按照檢測流程來保障工程質量,保障工作的嚴謹性。實際施工中員工層面應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升自身職業素養。企業層面應積極引進先進檢測設備,及時對老版設備更新換代,保障工程的足夠安全,提升建筑整體安全效果[3]。
為了保障節能建筑材料的有效性,有必要確保所有參與方的質量行為,總的來說,尤其是要加強節能建材質量控制,確保工程符合施工工藝的有關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當具有相應地資質,不可以出現違法分包行為。一經發現嚴查到底,確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此外,要從生產、流通、使用環節入手,加強監管,擴大檢測范圍,堅決禁止于建筑工程中使用非標準節能建材。適當提高建筑市場的準入門檻,逐步淘汰技術落后、質量控制差的企業,從根本上控制建筑節能材料,確保節能材料的檢測可以為建筑工程質量提供良好的保障支持。
雖然在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對保溫材料的檢測與應用的重視度在不斷提高,但是目前來看無論是硬件設備還是人員素質等還依然存在較多的不足,導致檢測結果誤差較大。為提高檢測結果的精確性,一方面是要對檢測設備進行優化改造,以先進的設備作為檢測保障;另一方面則是提高檢測人員的專業能力,嚴格按照專業規范操作,保證檢測結果的公平公正。
綜上所述, 節能環保發展理念作為社會主流發展理念, 在建筑施工中合理地利用節能環保材料, 不僅能夠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還會增強施工的質量管理, 既能推動我國的建筑工程發展的同時,又能發揮節能環保理念的重要性, 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相關的部門應該對此方面的重視力度進一步加大, 利用資金、人力以及技術來創新節能環保材料, 并將節能保溫工程進行推廣, 確保在經濟效益提升的同時, 注重環保理念的實施, 加強社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