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榮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 廣東 中山 528400)
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德育教育已經抓緊成為中學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高中數學作為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需要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將德育教育落實在實際教學行動上。
1.1 德育教育要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高中數學老師在滲透德育教育內容時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輕說教重引導,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使學生真正在思想上受到啟發,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1.2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需要立足數學知識內容,將德育教育與數學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在開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將德育教育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無形的滲透,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踐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實現知識、能力、素養的全面提升。
1.3 高中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的進行持續滲透,要正視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思想意識到行為再到習慣逐漸的去改變,不能急于求成,避免使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流于表面。
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思想意識的形成和完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期,渴望擁有獨立的自我,在外界的不良環境影響和文化沖擊下很容易產生錯誤的思想意識,因此高中階段要將知識學習和思德教育進行融合,從而實現高中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2.1 以數學知識為基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內容,以數學知識作為德育教育的基礎,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合感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既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了解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喚醒學生的善以及社會責任感。
很多數學公式定理都是由古代數學家長期實踐、推理、演算得來的,比如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九章算術》,經過歷代數學家的增補修訂而完善,這本數學專著內容豐富,總結歸納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其中包含了分數、方程、負數的加減運算法則等等數學內容。《九章算術》在隋唐時期就傳入朝鮮、日本等多個國家,到今日已經被譯為多種文字在海外流傳。數學老師可以借助數學知識講解同時聯系古今數學歷史,為學生講解中國數學的偉大發展歷程,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更加用心學習,去繼承了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2 結合數學背景知識,喚醒學生的愛國情懷。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為了降低學生對抽象數學概念、定理的理解難度,可以帶領學生親歷數學公式的推理過程,同時為學生講解公式定理背后的數學背景知識,比如中國數學家的勵志故事,這樣既豐富了課堂內容,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喚醒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比如學習“函數及其表示”這節課時,高中數學老師可以將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的優秀事跡做課前導入,通過講述華羅庚先生多年來潛心研究數學的勵志故事,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使學生感知到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對祖國的進步和發展做出的偉大的貢獻,體會到國家發展離不開優秀人才的努力和付出,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要愛祖國,為了祖國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借助數學背景知識,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做好鋪墊,同時也激發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學習積極性,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在德育教育中逐漸形成勤勞勇敢、堅忍不拔的品格。
2.3 借助數學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德育發展。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最終也要應用與生活,而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也可以在數學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德育教育化無形為有形。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深化和鞏固知識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
比如高二學習“統計”這章內容后,高中數學老師可以組織以“熱愛環境,從我做起”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老師將學生劃分分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分別統計某個公園、車站、地鐵站在一周內每天分別會有多少塑料瓶、垃圾袋產生,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整理,計算出公園、車站、地鐵站一個月大約分別會產生多少塑料垃圾?眾所周知,塑料是非常難降解的一種物質,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鞏固了統計的知識內容,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塑料包裝帶來的環境污染,從而自覺主動的在日常生活中減少塑料包裝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教育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進行引導和滲透,將德育滲透進數學教育的各個環節中,使學生潛移默化中完成思想的改變,從而使學生真正擁有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實現知識、技能、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