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生東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淮口實驗小學 四川 金堂 610400)
數學思維是學生從原有的認知結構出發,通過觀察、類比、聯想、猜想等一系列數學思維活動,直觀性的展現出問題、提出過程,從而鍛煉學生的推理、概括、和應用能力;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認知的核心部分,數學思維的發展水平決定著整個知識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開發學生智能、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舉措。
1.1 教師的理念相對落后,造成學生思維定勢。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慣性思維的影響,自古以來的教師在課堂中都承擔著“傳道受業解惑”的重任,往往以一種高大的形象立足于課堂。教師處于正課堂教學的中心位置上,只要是教師講的,學生就應該認真聽,認真學,師生之間很少進行平等的交流。“看了就會、做了糾錯、錯了再改、下次還錯”的是由學生的思維定勢造成的,嚴重阻礙了學生發展,學生對遇到的問題憑著自己的經驗做出判斷。
1.2 教師的教學手法相對單一,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的教學始終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中,在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體現,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不到有效地激發。并且,傳統的數學教學安排中除了教師講課就是習題練習,學生每天待在教室不斷重復聽講、刷題和改錯,學習壓力繁重,有些簡單知識無意義的重復,難點卻總得不到解決,學習效率總是達不到預期。
1.3 學校的教學評價缺乏人文性因素,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的教學往往停留在應試教育的階段。在學校的整體教學評價體系中,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被看得很重。基本上成為評價小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這樣以成績論成敗,導致很多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尤其是針對數學這門學科小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枯燥的數學知識灌輸,難懂的練習題目,無法培養出小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
2.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對數的概括能力。在學習“億萬”以內的大數時,因為學生平時生活中接觸的這類數較少,為了增加學生對數的認識,可以通過數“人民幣”的形式,增強對數的認識,人民幣是學生直接能感受到的。如果一疊人民幣是一萬,那么九疊人民幣是幾萬呢?再增加一萬,又是幾萬呢。從而引出十萬的概念。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就不需要逐一數數,也可以跳躍式的數。如1輛車賣100000,那么2輛、3輛嗎,賣多少呢?學生第一次數的時候,把數直觀的人民幣與計數器上對數據的認識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抽象能力的舉措。
2.2 改革教學方式,掌握簡單的推理方法。比如在學習乘法的時候,不要像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樣讓學生拿來乘法口訣表硬背,可以先給學生提問:每行擺4個圓片,擺5行,你是怎樣擺的?每行擺5個圓片,擺4列,你是怎樣擺的?并且讓同桌之間互相檢查擺的結果,通過這樣引導,引出乘法的概念。然后由同桌合作:你說我擺,根據乘法算式擺出相應三角片。這種是結合實際情況,理解乘法的含義,體驗、比較和區分類似“6個數”與“3個6”的不同含義。讓學生發散一下思維: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用乘法計算。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2.3 通過活動實踐,掌握應用題結構。以《猜數游戲——解方程(一)》為例,主要是通過猜數游戲等活動,探索用等式性質解較復雜的方程。數一數動物園里的小動物,8只小猴子組隊,2只組成一個隊,一共能組成幾對?可以通過用玩具、圖畫等標示出來。讓小學生把鉛筆橡皮都當作小猴子來用,清晰直觀地看出一共分成了幾隊。學生在這種分組的方式中,掌握了除法的邏輯概念。再不斷地用類似的方式練習,就能徹底掌握。讓學生初步接觸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和思路,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以上是針對基于思維培養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推薦提出的幾條建議,而且在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并不在于一朝一夕。在上述這些教學手段和方法的聯系應用中,一系列的數學分析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加強。師生之間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平等交流,大膽溝通互動,給小學數學課堂注入了全新的血液,使課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