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仙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蘇苑實驗小學 江蘇 蘇州 215100)
1.1 要精準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數學總復習的主要目標是整理和提高?,F行數學教材的編排是結合知識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螺旋式上升的。經過6年的學習,學生的腦海中已積累了大量的信息片段。復習課就是要把這些片段進行線性整理,溝通知識間的縱向和橫向聯系,形成系統。老師在這一環節上就要把握要領,把一些相關聯的知識整理成圖表形式,將數學知識結構分成不同主線,然后按層次逐步細化,一直到具體的概念、法則、公式,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知識鏈表。不管是復習基礎知識,還是復習重點,難點及要點;不管是專題訓練,還是試卷評講,教師都要對所授內容認真分析,精心準備。每次上課前,我都會認真地分析教材,或翻閱教參,或學習優秀的教學案例,在此基礎上備好課,使自己能較精準地把握教材內容,提煉和歸納教材的知識要點和訓練重點,把握準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并選擇合適的方法實施課堂教學。
比如:在復習倍數關系的應用題時我會引導學生用份數的思想來考慮,根據關鍵句找準1份數和幾份數,如果求1份數就用除法,求幾份數則用乘法。這個方法可以引申到方程應用題,如果1份數已知的用乘法,未知的則用方程或除法,用方程解一般設1份數為X,再根據數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我還把這個解題策略引申到分數應用題,指導學生根據關鍵句找準單位“1”的量,若單位“1”已知的用乘法,未知的則用方程或除法,用方程解時一般就設單位“1”的量為X。這個份數思想的思考方法還可以應用在解含比的應用題中,而分數應用題又可以和比的應用題互相轉化。如:灰兔的只數是白兔的2/3,根據這句話就可以找出單位“1”的量是白兔,是把白兔的只數平均分成3份,灰兔有這樣的2份,所以說灰兔的只數有2份,白兔的有3份;又可以理解為灰兔與白兔只數的比是2:3。
又如:甲數是24,甲、乙兩數的比是3:2。求甲、乙兩數之和,我們可以列為24÷3×2+24(按份數解,把甲數看成3份,乙數看成2份),也可以24÷3/2+24(按倍數解,把甲數看成乙數的3/2倍),還可以列為24×2/3+24(按分數解,把乙數看成是甲數的2/3),還可以列為24÷3/5(按比例分配,把24的對應分率看成3/5),這樣把分數、份數、倍數、比例的知識結合起來,既擴展了學生的解題視野.又鍛煉了學生從多角度思維問題的能力。有些應用題,既可用算術方法解,又可用方程解,可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從多種角度加以分析,加強兩種解法之間的聯系,在比較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也能鍛煉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1.2 要多維度精心設計練習。精心編排練習題是實施有效復習的好辦法。復習時的練習題除了要實,能突出復習重點,突破復習難點外,更要是多維度的,靈活的。復習中如能配以靈活多變的訓練,就能達到鞏固知識、理解規律、強化記憶、靈活應用知識的目的。首先在訓練的內容上要活。要選擇內容新穎、規律、思路靈活的習題訓練,創造新的思維意境。其次,在訓練層次上要活。可以采取鞏固訓練、模仿訓練、變式訓練和綜合訓練等靈活方式。再次在訓練形式上要活。加強“一題多變”的訓練。盡可能覆蓋知識點、網絡知識線、擴大知識面,增強應變能力;加強“一題多解”的訓練,尋找多種解題途徑,擇其精要解題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練習題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題目,往往能“牽一發而動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里指的練習題也不僅僅指動筆的書面作業題,還包括動口的討論題和動手的實踐操作題等。我們老師還要能在眾多的復習資料中結合當前的教學實際和教改形勢,挑選、重組或自編質量較高、針對性較強的題目(或題組)。
要能做到精心編排練習題從而實施有效復習,老師在平時要做個“有心人”。時時留心平時學生在計算、應用題、判斷和選擇方面的易錯的地方,最好能做好記錄,這樣在復習時就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把這些易錯、常錯以及容易混淆的問題和多變題型拿出來讓學生反復練習,以強化對薄弱環節的掌握和鞏固。
2.1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復習課必須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薄弱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條理把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綜合,搞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把所有知識串聯起來,從而提高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方法可以巧妙靈活些,比如畫思維導圖,列知識結構表等,還可以開展小組評價,甚至班級辨論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復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復習得輕松、理解得透澈、掌握得牢固。教師作為引領真,指導復習時要做到三點:第一是正確定位。給出復習“菜單”,明確復習的知識和技能的目標。第二是給予方法。指導學生抓重點,對復習方法給予點撥指導。第三是給予辯論的機會。對復習中的疑難問題展開辨論,增加說數學的機會,來鞏固、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復習平面圖形面積時,先引導學生回憶圖形面積的意義,找到圖形面積知識的生長點,再回憶各類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及面積計算公式,找到圖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最后再適時拓展,讓他們試試看能不能用梯形面積公式去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這樣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他們的認識高度,拓展解題能力。
2.2 讓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是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必要環節和重要手段,良好的作業習慣是提高作業的質量和有效性的保證。我對學生的作業要求是:字跡整潔,解題步驟清晰、規范,解題時特別是計算要多列草稿,列草稿時也要整潔,清楚。每學期我都會在期初、期中、期末的時候各發一本草稿本供學生用,有時會抽查草稿的使用情況,用這些措施來幫助學生改正計算不愛列草稿,打草稿時隨意性大,比較混亂的問題。
在作業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審題技能,我會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帶領學生一起劃關鍵句,圈重點詞、易錯點等等,并要求學生在作業中也能這樣做,甚至有時還規定必須要將題目讀幾遍后才可以動筆。比如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學會找單位“1”很重要,一般在關鍵句“誰是誰的幾分之幾”中找,這個“誰的幾分之幾”中的“誰”就是單位“1”,要馬上圈出來;再比如說在進行面積或體積計算的題目時,經常會碰到單位不一致的情況,因此提醒學生一看到這種情況就馬上把單位圈出來,不能忘了換算;求體積、面積時如看到圓錐、三角形這些詞也要圈出來提醒自己別忘了乘以1/3或除以2……這些訓練雖然費時費力,但是老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你會發現當把常規訓練好了,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還可以減少老師以后的勞動強度,同時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更會令孩子們終身受益。
每個班都有優等生,也有學困生。要想提高成績,培優補差不能放松,如何使優等生更優,暫差生不那么差呢?一方面加強家校聯系,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爭取家長的共同配合,若家長配合得力,效果會非常好。比如利用好每年的家長會,向家長傳達六年級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分析六年級學生的學習現狀,及家長需要配合的地方,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指導家長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和家庭輔導,暢通學校、家庭、師生等各方面的溝通,從而推動畢業班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學校里老師也要多加引導,發現問題絕不放過,特別是一些對于懶惰造成的暫差生,我采取的是“緊迫盯人策略”,聯系家長、發動同學,“一幫一”監督,盡量讓他沒有偷懶的機會。發現進步也會及時表揚,樹立典范,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盡可能多的給予實事求是的鼓勵和激勵,以此督促學生認真做好每次作業。同時還鼓勵大家有問題多請教他人,課上認真聽,特別是對那些學困生不能放松,要抓實抓牢。為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可以適當放低作業要求,降低難度,減少作業量,必要時進行個別輔導。大多時候我還會采取集體作業講評的形式來解決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通過多年的實踐,發現平時的教學固然重要,但在復習階段若能立足學生,組織進行合理有效的復習,必然能讓學生的成績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