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沙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東華幼兒園 云南 昆明 65004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學習資源與環境,孩子們在同伴群體中互相觀察、教導、模仿、討論、協商、合作,學習和鍛煉著各種社會技能、社會行為,發展著適宜的情感、態度、自制力和多樣的問題解決能力。因此,促進同伴間的交往,在孩子中建立一種積極、良好的互動關系,從而,形成一種有利于孩子學習和發展的合作性學習氛圍。”
我班幼兒在以往的建構活動中,有的孩子雖有建構的意識,卻缺乏目的性,胡亂搭建一番,當完成后教師問道他建構出來的是什么,連幼兒自己都說不上來。有的幼兒喜歡根據自己喜歡的主題進行建構游戲,但在建構內容上不僅沒有豐富的知識理論作為支撐,而且還缺乏“美”的感受,有的甚至缺乏協調性。更有不少的幼兒缺乏合作的意識,基本是根據自己喜好進行建構,并沒有和自己的同伴進行協商、分工、合作。再有,作為教師充當旁觀者的角度,進行一部分的評價時,又或多或少缺少全面性,并沒有重視記錄和展示孩子的作品,更沒重視孩子構建能力方面的提升。
我班建構區材料多以單元積木為主。積木的形狀可以說完全可以滿足孩子建構的需要,正方、長方、圓柱、三角等等幾何積木。由于木質的單元積木是資料玩具,當它是一塊的時候并無意義,只有當這些積木被組合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反映現實生活。這些單元積木能為孩子們提供廣闊的幻想天地,著有力地推進孩子們的發明思想,培育孩子發明才干。一幢高樓需要幾十塊積木甚至幾百塊積才可以搭建成功,因次需要孩子們仔細的、堅定的去完成。拼搭積木時,孩子要經過對不一樣形狀積木的耍弄、建立,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幻想力、空間想象力、協作意識、數理邏輯概念,對孩子長大后學習幾何數學常識有很大的幫助。積木還能夠與其他資料組合,為兒童體育游戲的資料,開展孩子的體能,激起孩子參加運動的愛好。除了單元積木,我們還為孩子投放了多種可裝飾的材料,如:書的外殼、牛奶箱、奶粉罐、仿真磚塊等。除此之外,幼兒園還為孩子們提供了適合桌面建構的多芬玩具、萬能工匠、雪花片等,為發展孩子的建構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1 抓住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做好幼兒交往合作的引導。大班的孩子們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思維,經過將近三年的相處,同伴之間也比較了解,更是有了自己喜歡的好朋友,并且在相互交往中,合作意識、交往能力有了增強,但是往往也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搞“分裂”,甚至“絕交”,這是我意識到了:大班孩子們的交往、合作還只是趨于表象,需要教師進一步做好思想引導,提高幼兒解決交往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能力。
3.2 投放適宜材料,創造交流合作條件。皮亞杰曾說:“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可見材料如何投放對與幼兒的思想、動作、能力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大班孩子來說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增強,所以教師一定得注意材料的適宜性,材料投放首先是幼兒感興趣的,在建構區中要想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就得適當的投放具有挑戰性的材料,因為簡單的材料都會操作自如,否則就會失去興趣,相反游戲中幼兒如果遇到困難,就會有意識的與伙伴交流溝通、邀請伙伴合作完成。
3.3 開展分組游戲,營造交流合作氛圍。經過一段時間的建構游戲,幼兒已經有了合作的意識,但是僅僅局限與三三倆倆合作,而開展小組合作是合作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師可以結合教學活動或者生活經驗,讓幼兒在小組同伴間進行合作,由兩人的合作發展為更多人的合作,這樣不僅能加深幼兒對合作的理解,更能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以“蓋房子”為例,建構游戲“蓋房子”目標為:結合生活經驗,了解蓋房子的基本步驟;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蓋出造型獨特,穩固、數量多的房子;小組之間通過分工,提高交往、合作能力。由于建構區每次最多8名幼兒進區,所以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兩組(注意幼兒自由組合而不是教師指定分組),鼓勵幼兒大膽創新,看那一組能很好地完成合作目標。此游戲中我看到了:孩子們能認真商量分工,明確責任;積極討論如何建房子才會堅固……交流合作已見成效。
經過我們不同時期開展的建構游戲,孩子們無論在認知方面、創造力方面、社會交往方面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與提高。在接下來更多的建構活動中,老師們應該給予孩子們更大、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孩子大膽地去想象、去操作、去創造,我們老師也應該積極地參與道幼兒的活動中,讓孩子們的身心得到更健康和諧的發展。
總之,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對幼兒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老師們要懂得如何去激發孩子們的合作興趣,同時為孩子創造合作的機會,指導孩子掌握合作的技巧,為孩子良的好個性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當今社會充滿了競爭和挑戰,孩子們必須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學會相互理解、學會平等交流與和平共處,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還要學會在合作中與伙伴增進友誼,相互了解。因此,幼兒期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與能力將是我們幼教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