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召喜
民航機場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6
市場經濟飛快發展,市場上的建筑材料、施工技術和工藝不斷推陳出新,在提升工程施工質量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工程復雜化發展。混凝土結構是常見的建筑結構,施工流程簡單、安全性高和強度大,實際應用中有助于打造質量和安全并重的建筑工程。但是,受到混凝土質量通病影響,建筑工程施工期間可能出現裂縫問題,不利于建筑工程使用性能和價值充分發揮。故此,應進一步加強混凝土建筑結構裂縫控制,積極推動技術管理創新優化,為后續相關工作開展提供依據,最大程度上降低裂縫出現幾率。
這是裂縫中最常見的一種,是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細小裂縫。由于深度不大,對整體工程結構的安全和穩定性不會產生較大影響。但是表面裂縫的存在會影響建筑工程的美觀程度,需要采取一定方式修補。
建筑結構中已經生成的表面裂縫沒有及時有效的處理就會形成貫穿裂縫,同時受到建筑工程自身應力的影響,裂縫會不斷擴大,導致建筑結構中出現貫穿的裂縫。這種裂縫會分割大面積的混凝土,構成若干個混凝土塊,對建筑結構整體的安全和穩定性會產生一定影響,導致工程建設質量下降。
深層裂縫危險系數高,且深度達到了30cm 以上,最大可以達到數米,會造成混凝土結構斷面,導致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下降。無論是出現那種裂縫,對建筑工程的美觀性都會產生影響,甚至影響建設質量和使用壽命,要根據不同的裂縫類型采取防范性措施。
混凝土材料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受到溫度的影響,熱力效應下可能會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形變。如果溫度的變化幅度較大,就會造成溫度裂縫,一般出現在房屋的頂部,混凝土墻壁產生溫度裂縫較為少見。除此之外,門窗附近的混凝土墻壁容易產生正字的傾斜裂縫,在屋頂的圈梁以及平屋的屋頂周邊會產生沿水平方向的裂縫。尤其是鉆孔邊緣區域,容易產生灰縫隙,拐角部分易產生水平裂縫。溫度的變化對混凝土結構產生的影響較大,會使混凝土的張力變大,從而造成平屋頂出現裂縫,屋頂的溫度超過墻壁位置溫度時,混凝土頂部位置,磚體的膨脹系數會比混凝土膨脹系數高,就會導致墻體和屋頂的溫度形變具有較大的差別,引起嚴重的裂縫。
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混凝土結構中會出現不均勻沉降的情況,收縮和擴張過程中容易出現裂縫。混凝土結構施工與采用的施工技術的關聯密切,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并分析產生混凝土裂縫的因素,細化混凝土施工的步驟,采取一定措施補救混凝土裂縫。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較為廣泛,屬于較為常見的施工材料,相較于其他材料有著操作流程簡單、強度大和安全性大的優勢,但同時混凝土有著各自缺陷和不足,可能由于強度過大致使混凝土結構抗拉伸能力下降。施工期間,誘使混凝土結構裂縫出現的原因有材料質量、配合比設計、施工工藝、混凝土澆筑質量、后期養護等,任何一個因素出現問題,都可能誘發混凝土結構裂縫出現,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1]。在這樣的環境下,應綜合分析混凝土結構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有效技術管理措施來規避裂縫出現,充分發揮建筑物的使用價值。
結合建筑工程發展情況,結構設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直接影響到建筑物整體質量,應契合具體情況優化調整結構設計參數,全方位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質量。但是,具體建筑結構設計中,設計人員由于自身理念滯后、操作不當,可能導致參數漏算情況出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筑物結構受力情況背離設計規范,建筑結構承重力誤差過大。在配合比設計中,鋼筋配比計算不合理,為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埋下了一系列隱患。
建筑工程施工期間,材料是質量控制的重要內容,直接關乎到建筑工程整體性能和質量[2]。加強材料質量控制,應深入市場調查和分析,選擇性價比較高的材料,運輸到現場質量檢驗后方可投入施工。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中,設計人員要明確相關規范和材料型號,但具體施工中可能存在施工單位為了追求更大經濟效益,材料選擇不符合設計規范,致使后期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問題。水泥型號的選擇,是混凝土施工的重點內容,需要充分契合工程技術要求和施工環境,合理控制水泥用量[3]。水泥用量過大,可能由于水泥水化熱過大導致混凝土凝固期間釋放過多的熱量,受到溫度應力作用下,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在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設計中,砂石粒徑、添加劑、用水量配比不合理,可能后期混凝土澆筑后出現裂縫。
在施工期間,混凝土運輸、澆筑、振搗和養護環節質量控制不當,均可能導致裂縫問題出現。在運輸混凝土時,應對混凝土初凝過程嚴格把控,避免過早混凝土初凝威脅到混凝土施工質量。澆筑混凝土期間,澆筑密實度不符合標準,模板支護操作不規范,模板拆除時間過早等,都可能降低混凝土施工質量。澆筑混凝土后,依據項目實際情況確定最佳的養護天數,避免混凝土水分過快蒸發,內外應力過大,后期投入使用中出現裂縫[4]。
混凝土結構是市場上常見的建筑工程結構,施工前應明確工程建設要求,優化混凝土結構設計。強化設計人員專業能力,實際工作中明確具體要求和施工情況,選擇合理的材料、設備和工藝,優化承重結構設計。結合技術規范合理配置水泥鋼筋用量、規格參數以及操作要點,清晰標注相關參數,在規范有序的作業環境下,切實提升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5]。
在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在提升設計人員專業能力同時,應契合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工程原材料,綜合考量市場價格波動情況,選擇性價比較高的材料,包括水泥、砂石、碎石、水、添加劑等材料,優化配合比設計,從源頭上保證混凝土結構使用質量。依據設計規范做好材料準備工作,為了規避混凝土結構裂縫出現,應適當減少水泥用量,選擇水化熱較小的水泥,避免混凝土凝固過程中過量釋放熱量[6]。可以選擇普通的硅酸水泥,強度符合混凝土結構要求,但是會產生較大的水泥水化熱,影響到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加入適量的粉煤灰,減少水泥水化熱,避免裂縫出現;骨料選擇,嚴格把控骨料規格參數,如細骨料控制含沙量,如果含沙量過多可能導致混凝土質量安全受到不良影響;砂石材料選擇,優化控制砂石孔隙率、粒徑等參數。配合比設計后,進行坍落度試驗,符合標準后方可投入到施工現場澆筑作業,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
混凝土澆筑階段,是施工質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嚴格控制混凝土振搗時間在40s 以內,促使混凝土振搗均勻、充分,還可以提升混凝土密實度。混凝土初凝階段,對混凝土二次振搗,有效排出混凝土中的水和空氣,降低后期混凝土結構裂縫出現幾率。澆筑混凝土后,檢查各項參數是否符合要求,配備專門人員養護。夏季氣溫高,適當的為混凝土表面灑水養護,減少混凝土內外溫差;冬季氣溫較低,可以在混凝土表面上覆蓋一層草簾或是塑料膜,實時監測溫度變化,一旦發現溫度異常情況及時處理,降低裂縫出現幾率。
綜上所述,混凝土建筑結構即便具有突出的優勢,但是施工中可能受到溫度、技術和材料等因素影響出現裂縫,破壞建筑結構,甚至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單位要針對實際情況制定有效技術措施,加強各環節質量控制,減少裂縫出現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