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三波
(重慶市梁平區新盛中心衛生院 重慶 405219)
他汀類藥物是臨床治療冠心病的常用藥物,而老年群體多合并其他疾病,其治療難度較大,因此臨床對給予老年冠心病患者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的可行性存在一定爭議,為此筆者展開對比研究,分析其應用可行性與效果,現進行總結。
將2018 年4 月—2019 年12 月在本醫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老年患者納入研究,共118 例,按照隨機抽簽結果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即對照組(n=59)和實驗組(n=59)。對照組:男性有34 例,女性有25 例;年齡為60 到85 歲,平均年齡為(69.74±5.57)歲。實驗組:男性有32 例,女性有27 例;年齡為60 到86 歲,平均年齡為(70.17±5.94)歲。以上相關資料作互相對比,得出結果表示兩組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給予其對癥治療,給予其利尿劑、β 受體阻滯劑、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洋地黃制劑等藥物,期間控制患者的飲水量、飲食情況血壓與血糖,并告知其要充分休息。
實驗組患者則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阿樂 阿托伐他汀鈣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258)藥物,以口服方式給藥,每天服用一次,睡眠服用,劑量為20 毫克。
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三個月。
(1)記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統計各自總發生率并相互比照;(2)于治療結束后,測量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 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與高密度脂蛋白,統計均值并相互對比。
研究中數據對比分析均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定性資料(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采用χ2檢驗,表達方式為[n(%)]。計量資料(血脂水平)采用t檢驗,表達方式為(±s)。P<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有2 例患者出現皮膚瘙癢,總發生率為3.39%;實驗組:有1 例患者出現便秘,總發生率為1.69%。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進行對比,提示實驗組低于對照組,但沒有明顯差異(χ2=0.3420,P>0.05)。
具體數據與對比結果見表1 中內容,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超敏C 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更低,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更高,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具體血脂水平及差異(±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具體血脂水平及差異(±s)
總膽固醇(mmol/L)組別 例數 甘油三酯(mmol/L)高密度脂蛋白(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超敏C 反應蛋白(mg/L)同型半胱氨酸(μmol/L)對照組 59 1.87±0.49 4.92±0.63 1.34±0.23 3.07±0.61 2.24±0.57 13.64±1.98實驗組 59 1.45±0.33 4.08±0.41 1.55±0.38 2.62±0.75 1.21±0.12 9.71±1.02 t 值 - 5.4609 8.5838 3.6315 3.5754 13.5822 13.5532 P 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冠心病是臨床心血管內科常見的疾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著極大影響,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猝死或心力衰竭,危及其生命安全[1]。
冠心病多發于老年群體,受到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影響,近些年其發病率逐漸增加,對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威脅[2]。他汀類藥物被臨床廣泛應用于冠心病的治療中,其起效迅速,可調節患者的血脂水平,使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同時可對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使患者出現血栓形成的幾率降低[3]。但老年群體多合并其他疾病,其用藥難度更大,治療風險更高,且其他疾病合并發作會對治療效果產生一定影響[4-5]。因此臨床對于是否可給予老年冠心病患者他汀類藥物存在一定分歧,為分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的具體效果,筆者以阿托伐他汀藥物為研究用藥,并以118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觀察對象展開對比研究,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沒有明顯差異(P>0.05)。和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超敏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更低,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更高,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具有可行性,能夠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使其臨床癥狀得到緩解,值得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