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殿芹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鹽城市中醫院 江蘇 鹽城 224001)
血液凈化在食物藥物中毒、腎衰竭等疾病的臨床治療中都應用廣泛。血液凈化自身具有一定風險,因此對護士的專業知識、突發情況應對能力等都提出較高要求,護士對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必須高度警惕,隨時做好處理護理不良事件的準備,除此之外還對護理安全管理提出較高的要求,有效的護理安全管理能夠減少、杜絕護士在進行操作時存在的不規范行為,保證患者的血液透析安全進行[1]。本次研究以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期間我院血液凈化中心血液透析患者共計5542 例次為例,分析了血液凈化護理中常見的護理不良事件,對護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探討,結合實際提出一些應對策略,對減少血液凈化過程中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保證患者安全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期間我院血液凈化中心血液透析患者共計5542 例次,其中護理不良事件53 例次,男女比30:23,年齡20 ~74 歲,中位年齡57.5 歲。
回顧性分析臨床資料,調查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內容包括不良事件的發生過程、事件、原因、責任護士資料等,根據事件的危急程度、嚴重程度進行分析。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96%(53/5542),具體事件構成見表1。

表1 不良事件構成比
血液凈化對護理人員提出要求較高,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較高責任心,能夠熟練掌握封管、沖管等各種操作,還要求其能夠沉著應對突發問題,低年資、工作經驗尚不豐富的護士進行護理時多容易出現護理不良事件,且當發生不良事件時難以冷靜處理,這些都會增加血液透析的患者面臨的風險。血液透析新設備、新技術不斷更新的當前,護理人員要不斷學習、適應這些技術與設備,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難度。護理人員執行各種護理操作的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護理操作時也將容易發生護理風險[2]。
血液透析或多或少地會出現一些不良事件,例如痙攣、低血壓等,當發生這些現象時,患者就容易產生焦慮以及緊張等情緒;血液透析多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伴有各種基礎疾病,其治療費用較大,透析透析時間較長,這些都加大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因此患者相對容易產生不良情緒。
護理安全管理相關制度缺乏約束力、不健全等都會對增加護理安全隱患[3]。
建立查崗制度,由專人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監督與考核,根據護士的工作表現來給予相應懲罰措施;進一步完善消毒制度以及血液凈化的操作制度等,要求護士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工作;醫院對血液凈化中心護理工作加大管理與監督的力度,安排專人進行監督;定期組織培訓與考核,提高低年資護士的經驗,培養護士應對突發問題的能力;增強護士的法律意識與責任感,從而確保護理過程中,每一個工作細節都與規范相符合[4]。
低年資護士上崗前,進行全面的培訓,只有護士的理論與實踐考核都通過標準之后才能上崗;定期組織骨干成員進修學習,由這些骨干成員向血液凈化中心護士分享先進經驗;低年資護士進行操作時,安排經驗豐富的護士進行指導與監督;重視培養護士的安全意識,促使護理人員形成對自己工作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從而充分激發護士的潛能。
血液透析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高度重視營造與患者之間的融洽關系,對每一位患者都保持熱情,積極進行交流,對患者的不幸抱有同情的心態,對患者堅持與病魔做斗爭抱有敬佩的心態,通過言語、動作等表達護士對患者的關心以及尊重,耐心傾聽患者的合理需求并盡可能滿足,從而促使患者信任護士,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護患關系[5]。
血液透析時間較長,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水、鈉等攝入量進行嚴格控制,控制體質量,指導患者對自己的體質量進行監測;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入量,減少高鉀、高磷食物的食用;對水腫嚴重而難以自行翻身的患者,護士協助翻身;對意識模糊、煩躁不安的患者,床旁加設護欄;對動靜脈瘺的患者,每日都進行觸診。分類擺放設備與藥物,嚴格執行消毒管理制度,對感染源進行嚴格控制,杜絕交叉感染的發生[6]。
綜上所述,我院血液凈化中心尚有多種影響血液凈化護理安全的因素,需要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為血液透析安全、順利進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