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瑩 魏理 羅紅英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 廣東 廣州 510120)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PIVAS)是指在符合國際標準、依據藥物特性設計的操作環境下,由受過培訓的藥技人員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全靜脈營養液、細胞毒性藥物和抗生素藥物調配,為臨床醫療提供優質服務,是集臨床與科研為一體的機構[1]。我院PIVAS 目前僅調配經靜脈滴注的藥物,靜脈滴注是臨床上重要的給藥方式,是指溶質和溶媒正確配伍后通過輸液管將藥液直輸入患者的血液中,其引起的不良反應比率明顯高于其他給藥方式,因此,降低PIVAS 的差錯率有利于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
我院PIVAS 工作流程為:臨床醫生開具靜脈輸液醫囑→醫囑信息傳遞→打印標簽→藥師審核→藥師排藥→藥師核對、貼簽→傳入配藥間→護士沖配藥物→傳出成品區→藥師成品核對→輸液成品打包→病區護士核對簽收→患者用藥。
本文將PIVAS 差錯分為內部差錯和外部差錯兩種。內部差錯是指藥物傳入配藥間前,由藥師核對發現的差錯。外部差錯是指藥物傳入配藥間后發現的差錯,包括藥物沖配前由護士發現的差錯、藥物沖配后由成品核對藥師發現的差錯以及送至病區后由病區護士發現的差錯。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醫院,目前對14 個病區提供靜脈用藥調配服務。本文收集的數據是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PIVAS的藥師和護士登記的各項差錯內容。
根據PIVAS 的工作流程對每個崗位設立差錯登記本,各個崗位需每日登記發現的差錯內容,其中藥師負責處方審核、調配、核對與成品核對四個崗位,護士負責沖配藥物崗位。本文對上述五個崗位登記的差錯內容進行統計與分析。
我院PIVAS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的總處方量為337596份。內部差錯364 例,內部差錯率為10.78%,詳情如表1。外部差錯134 例,占0.04%,詳情如表2。

表1 內部差錯常見類型和所占比例表
由表1 可以得出,內部差錯的類型有:溶媒排錯,溶質數量排錯,溶質品種排錯以及直送藥錯誤,而前兩者所占比例為78.02%,是后續分析和改善的重點內容。

表2 外部差錯常見類型和所占比例表
由表2 可以得出,外部差錯的類型有:漏沖配藥物、溶媒排錯、劑量沖配錯誤、溶質數量排錯、溶質品種排錯以及退藥差錯,其中前三者所占比例為83.58%,是后續分析、改善的重點內容。另外,134例外部差錯中,成品核對藥師攔截差錯107例,占79.85%,護士沖配藥物前攔截差錯24 例,占17.91%,送至病區差錯3 例,占2.24%。
將2019 年1 月—12 月PIVAS 各類型的內部差錯率和外部差錯率相比較得出,見表3。

表3 PIVAS 內部、外部差錯率及類型統計[n(%)]
從表3 得出,從藥師的角度來看,溶媒排錯和溶質數量排錯是主要差錯類型,應為藥師的改善重點;從護士的角度來看,漏沖配藥物和劑量沖配錯誤是主要差錯類型,應為護士的改善重點。下面將按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分析。
3.1.1 主觀原因:①追求工作速度。醫囑申請推遲,藥師需在規定時間完成工作而盲目加快速度,無法真正做到“四查十對”而導致差錯發生;②習慣性思維和手勢。PIVAS 工作量大、重復性高,藥師易受慣性思維和手勢影響。內部差錯中溶媒排錯比例最高,其原因多為習慣性思維和手勢;③計算錯誤。如氨溴索注射液規格是15mg/支,60mg 應換算成4 支氨溴索注射液,藥師對藥物的規格不熟悉,導致計算錯誤。溶質數量排錯的原因多為計算錯誤。
3.1.2 客觀原因:①人員變動大。我院PIVAS 藥師實行每年一輪轉,新一批藥師進入PIVAS 對業務不熟悉,導致差錯增加;②工作流程不合理,導致工作扎堆;③信息系統不完善;④藥物一品多規、外包裝相似、讀音相近、位置相鄰。
3.2.1 主觀原因:①操作不規范、追求速度而混淆沖配藥物。護士不按操作規范未在傳窗前核對藥物是否已沖配和追求速度把同樣的藥物混合沖配都是漏沖配藥物的原因,該類差錯是護士差錯的主要類型;②不按流程加藥。部分藥物非整支(瓶)使用,由藥師計算抽取量,護士復核后再沖配。護士抽取藥液前沒有核對應抽取的劑量是導致劑量沖配錯誤的主要原因。
3.2.2 客觀原因:①配藥間空間狹小。護士長期在密閉的空間配藥,工作壓力大易發生差錯;②PIVAS 輸液量大,藥架小。護士將已加藥和未加藥的籃子混合擺放且出窗是漏沖配藥物的原因之一。
對藥師和護士工作中各項細節的改善是降低PIVAS 的差錯率的重點內容。首先,應嚴格遵守工作流程,做到“四查十對”,強調復核的重要性,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另外,日常操作規范化。PIVAS 對各班次制定統一標準,例如:審方班在審核醫囑時,針對一品多規的兩種藥物,規定將不常用的一種劃紅線提醒;規定護士在沖配非整支(瓶)藥物時重新計算抽取量,并與藥師計算的抽取量進行核對。
其次,鼓勵員工積極參與院外PIVAS 相關的各種學習班,學習前沿的知識和技術。PIVAS 內部每月組織業務講課,讓每個藥師利用業余時間自我學習并把知識共享,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定期整理說明書,把更新內容整理成表格張貼在顯眼的位置方便全員學習。加強藥師與臨床醫生、護士的業務交流,協助醫生合理選擇藥物,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藥品管理是靜脈藥物調配中心的重點,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疏忽[2],藥架標簽清晰顯眼,標示藥品通用名、商品名、規格;對包裝相似、讀音相近或其他易混淆的藥物分開擺放;及時更新新藥信息;每日清點貴重藥物,每月總盤點;并建立藥品效期管理制度等藥品管理工作有利于消除差錯的隱患。
①完善PIVAS 各項工作制度,使各項工作有法可循;②完善信息系統;③公平公正對待差錯事件。PIVAS 除了固定每月舉行差錯總結外,對剛發生的、典型的、影響重大的差錯召開全體緊急會議,查找差錯原因,提出對應的防范措施,并形成文件保存留底。日常工作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每季度召開藥護業務交流會,將問題統一解決;④建立獎罰制度,綜合評估年度工作差錯率最低者和核對發現差錯率最高者評為“安全之星”并給與獎勵;對發生差錯且導致藥物損耗者給予適當的處罰。
我院PIVAS 面積較小,通過合理設置藥架,提高面積使用率,改善工作環境。倡導合理的生活作息,避免疲勞上崗。工作期間遵守紀律,不聊天不喧嘩。業余組織團隊活動,培養科室的凝結力。
保證患者安全用藥是醫院安全管理的重點,用藥安全關乎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命[3]。PIVAS 的開展順應了醫院藥學從傳統的藥品供應調劑模式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強調安全、合理、有效、經濟用藥的藥學技術服務模式的發展趨勢[4]。本文通過對PIVAS 的差錯內容的統計與分析發現差錯原因主要為主觀因素,提出后續改善重點應從人員知識和技術的培訓為主要方向,并完善各項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運用科學的質量改進的工具對PIVAS 各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我院PIVAS 為藥護工作模式,本次調查中,成品核對藥師和護士共同攔截外部差錯比例為97.76%,藥師和護士做到充分溝通、緊密合作,共同以降低PIVAS差錯率為目標,并不斷提高輸液調配質量,促進臨床用藥安全[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