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
第一產業以農業為主,影響我國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根據對相關文獻的查閱,發現我國對影響農業發展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視角。黃浩和石研研[1]構建VAR模型分析了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與農業產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得出二者雙向影響的結論;張卓[2]等人利用RCRE數據分析了對農業補助的財政政策與農業產出的關系,認為農業保險對農業產出具有擠出效應;吉亞輝和張營周[3]指出甘肅省農業信貸對農業產出具有重要影響;孫會敏等人[4]基于WIOD數據分析了產業融合對農業產出績效的影響;雷玉利和陳程[5]認為農業產出的狀況主要依賴于鄉鎮企業和農村機械化兩方面;李俊鵬等人[6]指出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雖然導致勞動力供應不足,但是卻推動了農業產出的增長;朱鐵輝等人[7]分析了氣候的變化和財政政策對山東省四個區域的影響,認為氣候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影響。
選取我國2009-2017年第一產業從業勞動力人數(X1)、第一產業能源消耗量(X2)和資本投入量(X3)作為解釋變量,第一產業GDP增加值(Y)作為被解釋變量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年度數據,得到(見表 1)。
用EViews軟件進行分析,得到:

由上述結果可知,三個解釋變量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且F值較小,說明三者聯合起來對第一產業的GDP增加值的影響程度較小。但可以基本看出,第一產業的勞動力人數、能源消耗量及資本投入量分別與第一產業GDP增加值呈負相關關系。

表1
1.提高第一產業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第一產業的資源配置合理化。
2.合理控制勞動力流出入,確保第一產業有足夠的勞動力供應。
3.合理配置資金資本。一方面政府要合理安排對第一產業的財政支出,既不能使第一產業發展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也不能造成資金大量流入但配置不合理的問題。要根據第一產業的發展狀況,采用財政政策鼓勵或抑制相關部門的發展。
4.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干部,帶領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發揮基層干部的帶動作用,根據當地資源狀況等客觀條件,制定具體的發展方案,減少農村的貧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