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互聯網金融是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指利用云計算、搜索引擎、大數據挖掘、SNS社交網絡、移動通信、移動支付、互聯網等非常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實現資金融通的一種比較新興的金融服務模式,即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上開展的金融業務。所以,互聯網金融是相對于傳統的、線下的金融活動相對而言的。
互聯網金融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上將資金的需求方與資金的供給方連接起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成為資金供求雙方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雙方借助網絡工具而建立借貸關系和投融資關系。比如大家所熟悉的余額寶、花唄、借唄、網上保險銷售與基金買賣,這些都屬于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
(1)金融服務以大數據為基礎,降低了信息不對稱。交易雙方可以在網絡平臺上互相交換實時信息,無須通過其他中介機構。其次,通過搜索引擎可以篩選大量信息,得到自己切實有用的信息,而交易過后所留下的交易痕跡則可以更好反映出過去交易的情況,降低了資金融通雙方信用及道德風險。
(2)廣泛性。互聯網金融正悄悄借助互聯網企業積累的龐大用戶群體,向更廣大的人群擴散,以往的金融業務都較為集中在中高階層的人士中,而互聯網金融則將金融業務的門檻大大降低。以余額寶為例,零存零取,即存即算收益的方式剛好滿足了普通民眾對于金融業務的需求。
(3)方便性。互聯網金融業務使得投資者不需要前往營業廳或實體交易場所,而僅僅需要一個終端設備,比如手機或電腦,就可以方便地隨時完成轉賬投資交易等事宜,突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
(4)低成本。互聯網金融較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以往商業銀行在進行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巨大的交易成本,比如大量的人工成本。而互聯網金融則不像商業銀行實體金融中介機構,不需要固定營業點以及大量人手進行信息的整理以及客戶服務等工作,而僅需要借助服務器、少量的人手或者智能機器即可完成資金的流轉。
(1)支付業務的影響。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商業銀行的支付業務金額,搶占了支付市場越來越多的份額,弱化商業銀行的在金融交易中的中介角色。支付業務是商業銀行本源業務之一。銀行通過吸收存款獲得資金,從而進行支付活動。而如今互聯網金融則更好地將這一業務發展了起來。由于互聯網金融得天獨厚的簡單便攜快速的優勢,客戶可以隨時隨地非常方便地通過第三方支付軟件來完成所需要操作的業務。主要還有是因為往往這種第三方支付業務需要極少甚至不需要任何手續費,轉賬秒到,比以前去商業銀行用傳統的方式轉賬支付要快很多。正因如此,第三方支付業務在網上替代了商業銀行的中介角色。例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已成為客戶日常支付方式所需,簡單便捷快速,完完全全替代以前傳統的網銀支付轉賬的方式。據易觀數據顯示,兩者的交易規模對比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從2017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四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和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商業銀行網銀支付,在相當程度上沖擊著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地位。

圖1 我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與商業銀行網上銀行支付交易規模對比
(2)小額信貸業務的影響。小額信貸雖然不被商業銀行所重視,但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加快,存貸款利率的利差逐步縮小,而小額信貸以其高收益的特點往往形成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利潤來源。目前互聯網金融公司借助其強大的平臺(比如P2P平臺)和技術優勢,以及積累起來的大量的客戶群體,使得這部分業務也逐漸成為互聯網金融的陣地。
(3)中間業務的影響。銀行的中間業務目前也正在越來越被重視。由于中央銀行降息以及貼現率的下調,商業銀行通過資產業務所獲得的利潤正在逐步減少,而中間業務因其巨額收益也正在被商業銀行所重視。以往商業銀行可以借助其網點多、覆蓋廣的特點推廣中間業務,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的先天優勢,使得商業銀行在面對互聯網公司時這些優勢被大大弱化。而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在這方面也倍受打擊。如現在大家每天幾乎都會用到的余額寶,即是互聯網公司設計基金代銷的典型。而諸如代收水電費、充話費等業務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公司的終端更方便地實現。
(1)提升了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的運作水平。隨著云計算、移動支付、社交網絡等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建立在網絡基礎上的現代信息科技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理財、投資等方面的app層出不窮,互聯網金融拉近了經濟與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的距離,提高了信息技術對于商業銀行的貢獻程度,讓商業銀行的業務更豐富多樣化,擴大了商業銀行各種金融業務在廣大用戶群體中的占有率,總體上提升了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的運作水平以及效率。
(2)加速了金融脫媒。商業銀行在金融業務交易中,主要的職能是資金。金融構成包含對象、機構、方式、市場以及制度和調控機制,互聯網金融將對此進行重塑。互聯網企業充當資金信息中介的角色,讓金融機構逐漸變成為從屬地位的服務性中介。
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上,商業銀行需要加快創新步伐,不斷挖掘客戶需求,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不斷更新升級金融產品,滿足用戶需求以及體驗。加強市場調研分析研究,對現有用戶進行消費習慣細分,創新產品內容,解決產品不實用客戶無須求等嚴重問題。對于產品內容創新升級,要再現有市場產品內容上更新,針對不同客戶群體進行不同的內容創新,做到產品選擇多樣性與實用性,實現產品精準對用戶投放。在進行新的產品開發時,要強化產品的個性化服務,突出產品特點,更好地滿足用戶以及市場對服務的新需求。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不管是什么行業什么產品,能運用好大數據分析,就能更好更快地了解市場需求。在此基礎上,商業銀行應當要充分運用這項技術,更快更準確地了解市場各種需求,把各種市場需求融入產品開發已經創新升級中。商業銀行的網絡技術面臨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壓力下,商業銀行則更應該更好地運用云計算等高新技術,提高商業銀行在產品創新升級上的技術能力,保障產品創新升級的條件,不斷優化金融產品創新條件,才能滿足廣大客戶的需求。
當前金融市場上,網貸信用等級評分系統還在完善當中,這對商業銀行的網絡金融產品的創新產品較大的阻礙。如要更好地推進網貸市場的健康發展,商業銀行應不斷完善與加強網貸信用評分系統體系,在網絡金融產品開發與升級方面,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市場發展需求。比如,(1)建立完善健全的網貸信用評分系統,可以更好地規范網貸市場的發展以及金融產品的開發創新。(2)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優化個人理財產品內容,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給客戶定制專屬理財產品,才理財產品更有效的與客戶匹配,這也是理財產品具有競爭力的核心之一。(3)商業銀行要創建屬于自己的網絡平臺,把線下業務與線上業務進行無縫銜接,更好地服務以及滿足用戶的需求,實現更好更快的市場推廣發展。
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市場中,通話對金融產品進行布局,細分各類金融產品,才能更好地帶動產品的活力與生命力,為商業銀行的前期產品開發提供更有意義且良好的環境條件。比如,(1)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在細分金融產品的過程中,通過不同市場主導產品的進入,先保障金融市場產品的穩定發展。(2)面對越分越細的金融產品市場,互聯網金融要科學發展,提升金融市場的發展活力。(3)加強市場調研分析,挖掘市場發展需求,并且以此來對產品進行創新開發,更快更好地滿足網絡金融產品的創新需求。由此可見,在細分金融產品上,運用科學合理地的風險評估與防控,才能更好地推進金融產品的創新升級。金融產品創新,應當從實際出發,以廣大客戶需求為核心,讓網絡創新得到更健康穩定的發展,才能促進網絡金融產品在商業銀行中可持續有效的發展。
本文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首先結合文獻運用理論分析法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以及特點進行論述,并根據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歸納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消極性以及積極性影響,認為消極性影響主要在支付、小額信貸、中間業務等三個方面。積極性影響主要體現在提升了商業銀行的金融運作水平以及加速了金融脫媒這兩個方面。
2.提出了商業銀行的應對措施,認為商業銀行應該創新產品內容,滿足用戶群體需求、運用大數據分析,制定大數據金融產品戰略、完善網貸信用評級,提供優質理財產品、精細產品市場布局,提高金融產品的發展動能、與互聯網金融機構強強聯合,創建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從而達到共贏。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的開放性與商業銀行傳統金融高度整合的產物。從積極的角度看,互聯網金融的“鯰魚效應”促進了商業銀行產品、服務、經營和創新改革的提速。通過互聯網金融軟件等線上平臺,使得金融業務具備更公開、公平、透明度更高、用戶體驗度更好、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降低、操作上更便捷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