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靳尚誼作品《高原情》。
在第三屆進博會隆重舉辦之際,中華藝術宮策劃“共同的家園——‘一帶一路國家美術作品展”,共襄盛舉。展覽匯集了與中國簽訂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69個國家141位藝術家的精彩作品,以及71位中國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分為“美麗絲路”“美好家園”“美美與共”三個篇章,旨在以藝術作品生動體現“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進博會不僅是商品貿易的重要平臺,也是文化交流的良好契機。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共聚上海,共同為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新發展謀求機遇。與“進博會”致力于推動全球貿易發展的目標相近,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目前,已有144個國家與中國簽訂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相較而言,絲綢之路是一條貫穿四大文明的通道,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是一條異域文明之間彼此吸引,由沿線國家和人民共同開拓、鋪就、維護的貿易生命線,是多重文明的種子沿線傳遞、播撒、融合的道路,其意義和價值無可估量。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絲綢之路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見證和象征。展覽在策劃上立足于“一帶一路”偉大構想的核心價值觀,希望通過展覽,促進“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交流互鑒,為促進人類謀求世界和平發展的共同夢想貢獻綿薄之力。
通過展覽豐富多彩具有魅力的藝術作品,可以令觀者深刻感受到, “一帶一路”連接著過去和當下,連接著現實與夢想,是參與共建的各國人民走向共同繁榮的機遇之路。“一帶一路”國家彼此攜手互助,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政治、經濟的范疇。在推動經濟貿易發展的同時,通過內容形式豐富、多領域多層次的人文交流,使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最終必將證明,“一帶一路”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
“美麗絲路”篇章,由表現絲綢之路題材的美術作品構成,展示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美麗風情,反映絲綢之路的歷史與文化,體現絲路精神的現實意義。“美好家園”篇章由表現家園之美的作品構成,藝術家所表現的家園,既是現實的家園,也是精神的家園,其中寄寓著創作者最深沉的愛與最美好的祝福。“美美與共”篇章由表現和平、和諧的文明交流互鑒的作品構成,既是對文明多樣性的尊重,也是對人類文明和諧發展的美好憧憬。這些作品生動展現了藝術家們用詩意的視覺語言所進行的美與善的對話,也生動詮釋了“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主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208件作品主要來自中國美術家協會收藏的歷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優秀作品、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一帶一路·國際版畫交流項目”入駐藝術家的作品、中國國家畫院藏“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作品、各國駐上海領事館推薦作品、中華藝術宮藏品和藝術家自藏作品等,可謂琳瑯滿目,異彩紛呈,各具特色,蔚為大觀。
2020年是不平常不平靜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在全球范圍引發綜合性危機。疫情也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命運相連,休戚與共,只有加強合作,保持開放與包容,才能走向和平與繁榮的美好明天。希望通過展覽的舉辦,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守護好大家共同的家園,共同展望人類美好的未來。
上海寶吉祥藝術中心于近日隆重呈現群展“藝術無涯——當代中國藝術19個案例”。展覽由藝術家王小松召集19位不同世代的中國藝術家,包含重要的藝術評論/藝術家張曉凌與朱青生、知名藝術家鄧國源、井士劍、鄧箭今、王易罡、金耕、張大力、張方白、李磊、單增、黃大有、蒼鑫、陳文令等,以及以李青為代表的青年藝術家,如邱濤、宋元元、鄭宏祥、王姝喆等,希望在2020年的尾端,通過不同世代藝術家的創作拼湊中國本地藝術的樣貌及其精神,讓所有人都能更好地面向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