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平
江西省春江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1)是施工人員對材料設備的應用問題。在實施建筑工程項目中施工主體是人,運用操控施工機械設備的也是人,人員對整個建筑施工階段工程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是工程最直接關鍵因素。第一,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低,不注重質量把控,尤其是在施工水平、施工進度、施工技術、施工質量上的意識都比較差,這些都是影響工程質量的主要原因。第二,是人員對機械的操作使用問題,也是一大重點問題,現在自動化作業的比較多,如果人員在機械操作技術不熟,或是機械過于落后也會對工程質量有較大的影響。第三,人員對材料的管理問題也存在較大的影響因素,材料的好與壞會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壽命問題,材料是否符合房屋建筑類,也是工程質量的一大問題。有很多施工企業為了圖得更大的利益,會將一些不達標的材料應用在房屋建筑中。第四,房屋建筑所在的環境,包括地理、氣候等存在質量的影響,很多施工人員也不具備對環境考查的能力,從而影響整體的工程質量問題[1]。
(2)缺少完善的施工方案、存在重大危險源頭。對于建筑工程而言,在具體的施工作業前期就應當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然后結合實際進度和施工作業情況再進行修正和調整,進而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發生,或者在發生安全事故之后能夠在第一時間實施有效處理,防治安全事故范圍擴大,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經濟損失和人員傷害。但是目前很多施工單位都缺少完善的施工方案,使施工現場作業缺少一定的安全保障。
要發揮人的積極能動性,增強人的責任感、安全意識,從而提高項目團隊的意識,以人的工作質量確保其在工程流程、工藝要求、工程質量為前提保證。首先,企業的工作人員要做好實地考察工作,掌握施工環境因素,做好施工前提準備。
建筑工程進行綠色管理是一種過程化的管理,包括了產品的市場定位、產品的設計以及施工過程中體現綠色理念,這些形成了綠色工程管理內容。為了實現綠色施工管理,首先要制定綠色管理的依據標準,將綠色施工管理規范化。施工企業要從人性化角度出發,制定符合企業戰略的工程管理體制,在管理上實現更加便捷和高效。在經濟上要更加注重成本,降低資源浪費現象,體現出綠色施工的內涵。因此,制定施工管理綠色標準,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實現綠色施工管理可操作性和高效性[2]。
建立內部減量化激勵機制,對工作人員的減量化行為成果進行有依據獎懲,形成一種目標牽引機制。完善場內分類分揀和回收利用系統,例如提供分類的垃圾箱、和運輸回收材料的手推車等。另外,應在合同中明確各主體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材料的相關責任,使減量化管理更規范化、系統化。
各級政府在制定及實施各項政策法規的同時,需充分考慮各地區的文化風俗、社會經濟,針對不同類別的減量化措施制定出差異化的政策,以增強其彈性和能動性。注重政策工具優化,借鑒發達國家的國家工會、項目委員會等團隊模式,吸取社會與員工的廣泛建議,將目標具體化,提升治理效果。
下面以BIM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為例進行分析,建筑施工管理中的BIM 技術應用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首先是在圖紙設計方面的應用。建筑的圖紙設計非常重要,直接關乎著各種預制構件的型號和數量,預制構件的生產廠家會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批量生產,如果設計圖紙發生錯誤,將會造成巨大的經損失。同時,建筑對裝配的精密度要求非常高,設計圖紙影響著整棟建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關乎著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傳統建筑模式的主觀因素過多,定量分析不足,設計師也無法處理大量信息數據。BIM 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在收集土質結構、土壤密度、土壤粘性等信息之后,BIM 技術可以對這些條件進行分析,并模擬出真實的土地情況,然后根據工程要求選取施工地點。同時,BIM 技術擁有獨特的模型信息數據庫系統,可以將各種構件的型號、尺寸、材質等參數保存到數據庫之中,并通過數字信息技術將其三維化呈現出來,設計師可以將這些構件模型與建筑模型向匹配,觀察搭配效果,從而對構件的各項數據進行更改。其次是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在建筑施工過程中,BIM 技術在庫存管理、現場管理、施工流程管理等方面都有著非常良好的應用效果。在預制構件的庫存管理中,可以通過BIM 技術和其他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實現自動化驗收,提高驗收效率和準確率,減少人為因素引起的誤差。施工人員也可以通過BIM 技術對構件安裝的位置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裝配過程的錯誤。建筑的裝配過程具有一定復雜性,一些特殊部位的安裝難度非常高,且容易對建筑或部件造成破壞。施工企業可以通過BIM 技術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讓施工人員在建模上模擬安裝步驟,并反復練習,提高員工的熟練度,保證施工順利進行[3]。
綜上所述,在實際建設工程監理工作開展中,要加強對現場規范管理的重視程度,結合實際情況,落實管理工作。在此期間,監理人員要將自身專業能力發揮出來,掌握更多監理知識,積累更多經驗。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調整措施,為我國建設工程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