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鴻富錦精密電子(煙臺)有限公司 山東煙臺 264006
我國的工業企業從其發展開始,就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并在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直以來,國家和政府對于工業安全管理也給與了高度重視,不僅頒布了諸多安全管理的政策,也給與了大力的支持;這些都對我國工業安全管理產生了極大的推動力。我國工業企業也正在致力于建設以風險分析為核心的風險管理體系,從而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堅實的保障。盡管我國在風險分析應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于我國工業安全管理也產生了很大的價值,但是就風險分析的實際應用狀況來看,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依然還有較大的差距,也還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從研究界和理論界來看,我國在風險管理和風險分析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相對較為薄弱,所以對具體的實踐的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為企業提供的工具和方法也非常有效,很多從國外引進的理論和方法還未能夠有效的實現本土化,所以并不利于企業的直接應用。就工業安全管理領域的具體實踐來看,對于風險分析的應用還較為粗淺,其效果也非常有效。風險分析的核心目的,是針對潛在風險作出前瞻性的預測和評估,然后以此為基礎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以降低風險的概率,規避風險的損失;然而我國當前在風險分析方面的應用,還主要集中在風險事件發生以后的補救方面,以及對事件的經驗總結方面,所以其應用價值也就大打折扣[1]。
首先,是對工業系統本身的完備性和缺陷性的分析。針對工業系統本身的安全性能,展開全方位的評估,確保系統本身性能的完備性,包括工業系統中的機器設備,工業設施等,確定沒有缺陷,不會在工業系統運行過程中發生錯誤或故障;完備的工業系統是良好安全管理的基礎。其次,是針對工業系統的流程展開風險分析,從工業系統的材料投入開始,到產品最終輸出的整個階段,確保其中無缺陷或潛在風險項,諸如材料的質量具有嚴格的檢測,工藝流程有嚴格的監控,工作人員操作規范性的有效約束等,科學合理高效的生產流程同樣是工業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最后,針對工業系統的關鍵指標的防范措施[2]。
在工業安全管理工作中,風險分析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而不是臨時性的工作。要確保風險分析的有效性,進而強化工業安全管理,就必須建立風險分析管理體系。
在風險分析管理體系中,確定工作內容和步驟是風險分析工作的基礎。這一步驟的主要工作就是確定風險分析的范圍、材料,同時從空間上、時間上對潛在風險予以清晰的定位。只有確定了明確的工作內容,才能夠讓風險分析對癥下藥,有的放矢,這不僅能夠大幅提高風險分析和管理的有效性,更能夠有效節約風險管理成本,合理配置風險管理資源。所以說,第一步事實上是整個風險分析工作的基礎。
風險的發現與確定,是風險分析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也是風險分析工作的真正開始階段。就其工作內容來看,又包括了辨別風險和確定風險兩個方面的工作內容。在辨別風險方面,要做的是針對所要分析的整個系統中的所有潛在風險因素,展開全面的篩選。在完成辨別風險以后,還需要確定風險;通過辨別風險,將所有的風險因素找出以后,在對其發生的可能性與潛在的傷害程度作出評估,進而找出確定風險。針對個風險因素,將其確定為微風險(T)、低風險(L)、中風險(M)和高風險(H)。風險發現與確定的最終目標,就是要確定中高風險因素[3]。
找出來風險程度較高的不良因素以后,需要做的就是針對這些風險項,找出針對性的防范和改善對策。風險防范對策的擬定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一方面是降低其發生的可能性,這類措施可以稱之為預防性措施,也就是盡量不讓其出現;另一方面是降低其損失程度,這類措施可以稱之為限制性措施,就是減輕事故后果。兩種渠道均可以實現風險的有效防范。
在整個流程中,風險信息反饋是最后的步驟,但對于風險分析管理體系來說,卻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風險分析和防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一方面通過技術人員的經驗和知識來作出判斷和預測,另一方面需要現場實踐的檢驗。風險防范信息反饋,就是將風險發現與確定、風險防范中的經驗與教訓做出總結,從而推動整個風險分析管理體系的不斷進步。這也是工業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之一[4]。
綜上所述,在工業安全管理中,風險分析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盡管當前我國工業行業在風險分析的應用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充分重視風險分析的價值,并不斷對其展開深入研究,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遵循風險分析的原則和方法,就能夠發掘風險分析更大的價值,從而為工業安全管理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