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漢琳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223)
隨著我國農村又一輪土地改革的深化,大批剩余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原有的城市規模越來越大,我國出現了一些特大、超特大城市。每當汛期,許多城市內澇,形成了在城市看海的景觀,這對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同時也嚴重制約著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基于此,國家提出了建設像海綿一樣能夠對降水進行有彈性的循環利用的海綿城市理念,各地要改變傳統的建設理念,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積極應用這一理念。
要建設海綿城市,首先相關職能部門和人員要轉變傳統的城市建設理念,要深刻認識到現代城市建設有別于過去的城市建設。當前,國家實施的是綠色發展理念,面對國際大環境以及國家在環境治理方面的壓力,城市建設理論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相應的做出變化,現代城市建設要更多的體現出舒適性、安全性、經濟性,特別是要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是海綿城市建設理論的核心。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呈現出不同的自然資源分布,因此海綿城市建設也不能夠成為固定的模式,各地區城市建設要基于海綿城市理念根據各地區的自然資源特點,從新城區規劃階段開始就要體現出基于這一理念的科學合理的設計。而且這樣的規劃設計要體現出規范化,要在法律層面形成制度保障和制約機制,這就需要加快這方面的制度建設。只有建立成熟的相關制度和有效的保障機制,才能夠使海綿城市建設沿著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才能夠形成這方面的技術優勢和科學做法,才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大面推廣應用。
提高城市排水能力,這是建設海綿城市需要重點優先考慮的問題,因此,相關部門和技術人員要在城市道路設計、城市綠地建設方案、城市河道規劃中要首先考慮城市排水要求,力爭用最優化的城市地下管道系統、最先進的地下排水設備、最短的排水周期提升城市的排水能力,使城市排澇不再單純的依靠市內硬化排放設施,從而形成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多元降澇的格局,進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凈化效率,提升城市用水循環能力。隨著當前我國城鎮化政策的實施與推進,各地的城鎮建設正方興未艾,我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正好具有后發優勢,可以結合當前的生態發展理念借簽德國的雨水、污水分離管道系統,將城市污水和自然雨水放在不同的管道中進行處理。這樣雨水經過初級凈化就可以納入城市工業用水和綠化用水系統,可以提高雨水循環利用。這樣也同時避免了將雨水和污水混合后增大污水處理量的弊端,節省了污水處理成本,提高了污水處理效率,能夠節省更多的能源,能夠有效地平衡城市生態系統功能。
海綿城市建設的另一個重點是提升城市天然降水集納能力。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參考和借鑒瑞士大力推廣的雨水工程建設經驗。具體來說,也就是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城市規劃部門、城市綠化部門、城市開發項目建設者都要具有在小區域內甚至在小的城市單元中提升吸納自然降水的意識,在建設規劃設計過程中,大到一片城市建筑群,小到一個居民小區,更甚至是一個居民樓都盡量提升其集納并儲存雨水的能力。并且還要將這些集納雨水的微單元系統與城市地下雨水管道相通,讓這些自然降水能夠緩慢的匯集到城市地下雨水系統中。這樣,在自然降水狀態下,每一個城市單元都成為了一個吸水海綿的小孔,都具有了儲水和緩慢的泄水的能力,整個城市就如同一塊吸水的海綿。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城市在暴雨季節短時間內形成內澇的局面,同時這樣的雨水集納系統還可以被城市綠化系統和城市綠地近距離應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雨水匯入地下排水系統再被循環利用到這些綠化系統中的一些繁瑣環節,這大大減少了城市地下排水系統的壓力,也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排水循環利用的耗能,更加體現了城市建設綠色發展理念。
城市化建設意味著對土地的更多的利用與開發,同時也意味著對城市原有各種系統的升級與改造,海綿城市建設也是如此。土地原有植被、土地原有綠地、土地原有土壤層等都需要經過漫長的年代生成,而且他們又非常脆弱,這就需要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各相關部門要增強環保意識,要注重保護城市內部原有的生態系統以及城市新開發土地的自然生態資源。要重新認識并界定城市原有生態系統的作用和功能,并且要以發展的理念和前瞻性的眼光預測城市內部原有生態資源以及新開發土地上的生態資源的未來發展態勢,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將這些原有的生態資源和原有生態系統納入海綿城市集排水系統中,以充分發揮這些原有的生態資源的優勢。并且在利用這些原有城市生態系統的過程中,要注重利用現代科技對這些系統進行升級,而不是一味的改造,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對原有生態系統以及自然資源的影響和破壞,從而維護原有的生態平衡。
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其本質就是要提升城市的集水和排水能力,從而使城市在自然降雨狀態下能夠像海綿一樣集水和排水,并進一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緩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統壓力,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條件。這一先進的城市建設理念利國利民,值得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