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凱
(安徽省城建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在近幾年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無論從經濟方面、還是建筑施工方面,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而且還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導致周圍地區頻繁發生自然災害、降低了周邊的空氣質量,人類社會發展受到了極大地影響。國家發展的任務主要是城市規劃與設計,在此過程中將低碳理念引入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它能夠將低碳理念合理的融入規劃城市空間,城市布局得到了科學優化,將當前資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將可持續性發展真正意義上進行落實。
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滲透著低碳理念,由此而衍生出諸如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等相關概念。在實踐中應用低碳理念主要體現在科學有效地節能、環保等相關技術降低排放二氧化碳量,國家宏觀調控手段之一就是城市規劃,它同時也是表現城市競爭力的形式[1]。從城市擁有的物質環境來說,一旦城市主體建設完成再進行改變和調整就會非常困難,深深的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通過對城市現有產業進行結構化調整,能夠有效減少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過度消耗能源、排放有害物質。目前,研究低碳理念與城市規劃相關內容已經成為理論學術界探討的熱點。董琦等人認為在進行城市規劃中應該融入低碳理念,從三方面,即空間、交通、產業進行新型城市的構建,將城市建設的合理性進行有效提高。有機地將二者進行結合,通過規劃將建設與發展低碳城市的目標實現,從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實。
對城市空間結構布局進行合理規劃,能夠有效的將人口密集度進行緩解,將社會矛盾進行協調解決,同時也能夠早日實現低碳城市規劃的總體目標。在進行城市規劃布局前,要深入分析和評估低碳建設的各個方面,多角度開展低碳建設方案的制定,有針對性的進行比對,最終將最佳方案選出[2]。尤其是規劃和設計城市功能區,這些功能區比如居民區、美食廣場、工業園區等區域,規劃時要綜合考慮各個功能區的實際需求及未來發展方向,對于其建設的經濟性與低碳性都要進行考慮。城市居民活動的主要場所稱之為公共空間,要盡可能在進行城市規劃和設計中保持布局均勻,盡可能在交通線路周圍進行分布,這樣能夠降低出行次數和距離,同時,出行方式要提倡以步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為主,提高交通體系循環效率。對于私家車數量與出行量要進行嚴格控制,對于出行車輛牌照實行競拍等限行措施進行控制,對于車輛購置稅要適度提高,對違章停車要加大處罰力度,使得人們在出行方式的選擇上從政策、制度層面進行控制。除此以外,對信號燈間隔時長進行合理控制,擴大行人休息場所等相關措施,對公共基礎設施進行完善,方便人們低碳出行,將城市現有交通狀況進行優化,對于廢氣的排放量要降低,提高居民身體健康素質。
城市發展經濟、居民生活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就是建筑工程,同時也是消耗城市能源的主力,因此,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中,要融入低碳理念加強建筑設計的節能減排,使資源消耗得到最大限度的減少,為居民創建出安全和諧的城市生活空間。對于綠色節能建筑要進行大力推廣和普及,針對各個城市定位分區,制定相應的城市設計認證體系及相關制度,審核與評價出城市建筑設計是否做到節能。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使建筑融入綠色低碳理念,要研究和創新先進的技術,如碳中和技術,對清潔生產技術進行更多的創新,將高碳能源的使用量進行降低。在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生態景觀設計也要重視,將植物碳匯能力增強,在生物的碳庫之中融入由城市居民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使得氧氣從植物中得到充分的釋放,從而使得城市的空氣得到凈化。城市規劃與設計融入低碳理念,要合理利用當前有限的土地資源。在當前我國城市關于生態用地的管理制度下,其自身生態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活動占用了大部分的城市綠地,而且對于控制綠地的形式力度還不足。不同的綠地建設,會產生不同的綠化效果,比如高爾夫球場的草皮。務必科學規劃綠地才能實現低碳城市的目標,要進一步將城市綠地建設面積擴大,使綠地的使用形式得到規范,并根據氣候特點植合適的植物。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規劃設計要將節能技術進行積極引入,并加大推廣和普及節能措施的力度,對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充分利用,減少使用人造材料,從而使得投入工程的成本降低,將低碳目標實現。同時,針對重污染、重能耗的企業,要強制進行關停,對這些企業進行產業轉型升級,使得產業園區走低碳化發展的道路。
綜上所述,城市化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進入到了發展的新階段。在全社會范圍內提倡低碳生活,并將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到城市規劃設計中,能夠為城市帶來新生命。因此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要基于低碳理念進行城市規劃與設計,提倡綠色出行,通過相關的制度政策來引導市民降低出行頻率及距離。同時,還要對城市空間布局進行科學優化,使各個功能區達到相互協調,提高城市經濟發展的速度,使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