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玉芬
(山西潞安集團鐵路運營公司,山西 長治 046031)
鐵路維修和養護能力可以提升鐵路運輸效率,主要采取“預防為主、養護結合”形式,并定期檢查維修鐵路。保障鐵路安全暢通是鐵路工務段的責任,因此加強鐵路線路維修和養護工作對于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保障運輸安全的同時,收獲經濟效益,從而化解運輸和維修之間的矛盾。
鐵路行業的飛速發展構成了密集的鐵路網絡,同時正在不斷的延伸,受全國地段自然環境的影響,鐵路線路長時間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使用,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蝕和損害。同時,列車與貨物運輸會對線路軌道產生較大的動力和摩檫力,導致軌道磨損,路基與線路的幾何尺寸會發生變化,甚至超出《鐵路線路修理規則》標準,這對于鐵路的安全運行威脅較大。若未及時發現鐵路運行損害,出現維修不及時的問題,會對鐵路運輸行業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因此,定期養護、維修對于保證軌道設備和線路的正常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有效延長線路使用壽命,保證國家和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
科學的鐵路養護維修管理制度能夠優化鐵路運輸效率,具體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技術和設備的制度管理能夠為鐵路運行提供全面的線路信息,極大程度地避免線路運輸事故的發生,從而提升鐵路運輸效率。其二,完善鐵路養護維修人員的管理制度能促進鐵路運輸部門的聯合性和積極性,通過明確的責任制度使工作人員具備責任心,優化線路運輸工作效率[1]。其三,當前線路維修標準完善性不強,主要包含修理周期時間、線路修理類型、具體修理內容,缺乏對于應用狀態養護和維修工作的實際信息。因此,鐵路養護維修工作有必要結合現代化技術手段,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維修計劃,確保線路維養貼合實際。
優化鐵路綜合檢測能力能夠使線路得到良好的養護,線路檢測主要通過獲取線路設備信息、分析設備狀態,進而找尋設備出現病害的原因并采取解決措施。當前鐵路部門的線路檢測原則是“以車測為主、以人測為輔”,將兩種檢測模式有機結合,進而制定具體的檢測方案。因此,使用綜合軌道檢查車檢測軌道狀態能夠對鐵路線路實現基于計算機系統的實時監控,同時構建傳輸網絡快速傳送狀態信息,并對收集到的數據完成分析和研究,為線路設備維修、養護工作提供數據支持,進而加快鐵路線路運行速度。
鐵路工務線路維修和養護技術的提升能夠保障列車在運行中的安全性,線路檢測技術可以快速獲取設備技術狀態,全面了解設備變化情況,方便制定合理、詳細的計劃,提升養護技術水平。同時,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在線路檢測中優化數據分析、數據傳輸的質量和完整性提升線路運輸養護質量,加快工作效率。此外,保障鐵路運輸的流暢性也是優化運輸效率的重點,通過減少進站與出站技術檢查時間提升貨物的裝卸效率,優化鐵路工作質量,確保運輸工作的安全進行。
在工作人員心中樹立先進的維修管理理念能夠進一步優化鐵路維修工作的質量,極大程度地提升鐵路維修、養護效率。目前我國部分區域鐵路維修工作的理念較為傳統,缺少科學的維修計劃,一般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維修,忽視了鐵路結構的多樣性,導致鐵路線路的養護方式千差萬別,無法滿足實際線路運行維護需求。因此,促進維修體制的改革工作可以幫助鐵路運輸工作逐漸適應線路的未來發展要求。
鐵路線路在運行和使用中,會因為列車的碰撞作用、摩擦作用、載荷作用導致變形影響列車的安全運行,使鐵路線路十分容易磨損,產生一系列不良后果,此問題在較大運量的線路中問題明顯。因此,通過檢查并及時整改即能減少列車對軌道的磨耗,又可確保線路運行的安全性。
零件完整性檢查也可以避免因氣候變化導致的軌道熱脹冷縮問題,或者因冬季氣溫過低導致的“三折”現象。通過精細化檢查能夠優化線路檢測質量和效率,為鐵路使用和列車運行提供人力和技術支持。例如,中鐵十二局集團鐵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針對最低氣溫接近零下30℃的寒冷管段區域,通過沿線檢查、病害處置,處置路基膨脹問題,在春運之前清除線路積雪,為列車的安全運行做好保障。同時開展鋼軌“智能化”預防性打磨,保障列車在軌道上運行的平穩性,并對絕緣設備、供電線路進行全面檢查,提升鐵路維修的系統化和精細化,提升線路養護能力[2]。當前對于鐵路設備的整修一般集中在春秋兩季完成,日常在對設備養護時,會對線路區域的連結零部件進行檢查,若出現松動、損壞及時復緊更換,確保達到規定值,進而提升鐵路線路安全性。
綜上所述,我國鐵路運輸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鐵路養護人員的不懈奮斗和無私奉獻。新時期社會和人民對于鐵路運輸的要求逐漸提升,因此需要在確保運輸安全性的前提下,加快運輸效率,實現運輸經濟的最大化。因此,鐵路養護維修人員需要優化自身維修技術,為提升鐵路運輸效率提供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