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瑤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 四川雙流 610207
國有企業的物質采購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直接影響了企業效益及利潤水平,對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針對新背景環境下提高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水平的方法展開了探討研究。本文首先從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的基本含義與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意義出發,進而結合實際國有企業采購情況,分析出了目前在物資采購中存在的問題,依照問題對應提出了解決措施,以期為未來國有企業采購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論基礎依據[1]。
當前,我國不少國有企業的物資采購仍然沒有改變傳統的多層級分散采購模式。在這種模式的采購活動中有以下問題:第一,二級、三級公司對于自身利益考慮較多,采購僅僅要求價格合理、支持安全生產、使用方便及供應順暢,常常導致企業過量采購或重復采購,這樣不僅增加了企業庫存的總量,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占用了流動資金,而且容易形成企業內部各個條塊分割的情況,各環節各部門溝通不暢,影響了企業內部管理的質量和經濟效益;第二,大型國企的所屬企業往往各自為政,不會充分考慮整體企業的利益,各個公司之間更是沒有有效的相互協調機制,重復的物資儲備,相去甚遠的采購價格,造成了大量的資源閑置,無謂的資金流失,降低了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制約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在采購價格管理制度和體系上均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在采購價格的管理制度上,沒有形成完善的價格管理體系,價格管理內容不明確,導致企業采購管理流程不暢,內部協調不到位,降低了效率;二是采購約束機制不全面,特別是定價機制不完善,定價隨意性較大,采購定價行為缺乏有效的約束和監督,導致采購中出現一些違規甚至是違法行為[2]。
積極推進信息化采購,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所有的采購物流以及物資材料庫存信息均可在數據平臺中動態顯示,通過企業生產的實際動態分析過程借助現代化計算機分析程序對原材料用量及不同種類消耗速度開展精準分析,準確預測。進而能夠為未來物資采購項目的種類及體量做出合理判斷,促使在物資運輸物流以及材料倉儲環節中最大限度的減少基礎物流成本,從而實現生產成本的降低。國有企業采購部門應當不斷借助現代大數據算法分析完成對生產所需原材料和其他機械設備等物資的采購,依托國企強大的資源優勢以及龐大的產業鏈業態發展格局,大致將企業生產的原材料成本、日常運行成本以及未來生產完成后銷售過程的預期毛利潤等一系列看似毫無關聯的數據信息關系加以梳理分析,進而結合日常狀態下的物資材料價格漲跌關鍵性因素對物資價格的影響幅度,綜合整理,分析出一個大致的所需生產材料價格波動區間,幫助企業經營者根據此價格未來波動情況結合自身企業實際生產需要,分析決策物資以及材料的采購時機與采購規模。
價格管控系統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是控制采購成本的重要方式,為了保證企業管控系統的正常運行,企業必須積極完善管控系統功能,并嚴格控制采購成本。企業可以根據以下兩點加強價格管控系統:一方面,企業要合理運用計算機功能,為管控模塊增加計算機分析加載模塊,通過輸入物資采購量、物資采購價格、物資質量等數據,利用計算機分析采購方案合理性與可行性,制訂出更合理、可行的方案;另一方面,企業要積極運用計算機完善價格管控系統模塊,及時掌握市場動態,讓物資價格跟隨市場價格變化而變化,免去采購人員通過跑市場了解市場價格,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同時,通過計算機了解市場,可以幫助監管部門對比采購價格,提升監管部門對采購人員的管理,提高采購方案的合理性與可行性。不僅如此,加強價格管控系統還能幫助企業控制生產成本,防止供應商在交易過程中哄抬商價,幫助企業在交易中占據主導地位。
加強企業的整體采購管理水平,一方面在采購前期階段要加以嚴格審查,另一方面在物資購買后,應當對物資的使用率進行嚴密監督管控。質量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首要因素,采購的原材料質量是企業最終生產產品質量的基礎保證,另外,對所采購物資的價格與市場價格相對比,以此進行價格把控,最大限度提升企業產品在市場中的利潤率。樹立權利與責任對等的組織原則,在采購部門中,對每次采購行為要將采購責任落實到實際負責人,當出現質量等相關產品問題時,對相應負責人展開相應的問責調查,從而提升每位相關工作人員工作的責任意識。各部門在采購行為監管上,要發揮各自的職能,全力配合,共同做好采購監督。財務部門要對資金流向做好統計工作,促使物資流動信息的日常化、實時化、正規化[3]。
綜上所述,企業可以通過采購策劃、庫存控制、供應商管理三個方面降低企業物資供應成本。現代企業越來越多,互相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企業為了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求得企業發展,就必須對企業物資供應成本進行有效控制,控制供應成本,合理降低產品價格,謀求企業發展。因此,企業高層管理必須重視企業物資供應成本,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離不開管理人員對市場的把控與分析,只有控制好企業物資供應成本,才能實現對產品利潤的追求。與此同時,企業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潮流,利用信息化時代的大數據系統,與新媒體有效結合,保持與供應商之間的良好合作與交流,實現雙方利益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