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慧欣
(湖北建科國際工程有限公司銀川分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0)
隨著人們對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傳統的城市規劃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城市生態環境的要求。面對當前大規模、高速度的城鎮化進程,“城市病”與生態問題的嚴峻形勢下,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家生態發展戰略。因此,要解決此類問題就要基于生態理念進行城市規劃建設。所謂生態城市規劃的本質就是將城市與生態環境相統一,并對部分資源進行有效的循環利用。為實現生態理念下的城市規劃建設,需要對傳統城市的規劃設計進行更新。
生態城市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分為城市區域規劃和人居環境規劃兩個方面。在進行城市區域規劃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城市自身的實際情況,立足于建設功能多樣化城市的目標,在充分利用和保護城市資源的基礎上,豐富城市的功能,并結合城市發展的需要,將城市規劃出相應的區域,讓每個分區承擔不同的功能,實現城市分區的合理有序管控。此外,在城市人居規劃過程中,就要重點關注城市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保障和提高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質量,從而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更好的促進城市的和諧健康發展。因此,在這個背景下,在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就要加強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設計,將城市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城市的景觀建筑既能體現城市的文化發展又能融合城市的自然風貌。另外,在城市中大力推廣和發展生態產業,促進城市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構筑環境友好型城市也是城市綠色生態發展的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最后,在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廣泛運用生態技術和新能源技術,將綠色環保生態的城市規劃理念滲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在為城市居民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的同時,通過城市文化的建設,提升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
城市濕地包括濕生植物、土壤以及水等,建設城市濕地有助于提高城市天然自凈能力,能通過調節與平衡等方面來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為人們營造更優質的居住環境,還能預防旱澇災害的發生。當前天然濕地面積迅速減少,這造成濕地功能不斷減弱,自然災害的發生風險也因此不斷增加,這對城市生態環境是非常不利的。大力建設城市濕地有助于改善這一現狀。海綿城市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熱點之一,海綿城市能充分發揮水系、綠地、道路及建筑等系統吸納、滲透、緩釋雨水的作用,能對雨水徑流進行控制,實現自然凈化、自然滲透及自然積存。建設海綿城市是未來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其能有效解決城市熱島效應、水環境污染及內澇等問題。將海綿城市與城市濕地的建設工作做好,具有雨水資源化、防災、控污及修復城市生態等作用,因此應重視城市濕地與海綿城市的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促進城市水文循環得到良性發展。
在生態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加強對交通方面的規劃,對提高交通系統的應用效率和舒緩城市的壓力,是非常可行的。每一個城市的交通系統的規劃都不同,意味著在規劃上每一個城市都需要結合本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和交通建設的情況來進行詳細的規劃設計,才可以有效保證生態城市規劃得到很好的發展。城市交通規劃方面需要考慮到城市車流量在不同時間與不同地段之間的差別,因此在設計方面要突出地鐵以及公交的使用,保障人們出行方便,同時也可以減少城市尾氣的排放和保護城市的大氣環境。規劃設計中要從道路的規劃設計入手,加強對主要干道和支線的設計,對路面的寬度進行嚴格計算設計,從根本上控制擁堵的情況。同時還應該對城市交通法規積極完善和落實,讓規劃與道路運輸實際相結合。
城市是人類活動生活的場所,人們除了一般的物質需求外,還要有較高的精神需求,那么,進行城市規劃設計工作時,就需要全面考慮到園林景觀的設計效果,通過園林景觀設計,把城市歷史、文化體現出來,使城市的特征更加突出,所以說,園林景觀是有效將城市定位和城市歷史文化結合的重要載體。園林景觀包括人文與自然兩種景觀體現,人文景觀主要是通過人類的塑造,建成人文景觀,包括雕塑及繪畫等藝術形式,通過人類的設計,能夠更好地體現城市特點和風情。自然生態景觀就是城市原有的風貌,不是人工設計建設的,比如植物、水及花草等等,通過有效的栽種,使城市更加美好漂亮,充分展現城市的活力,體現城市生態效果,形成可循環的生態凈化。
城市生態需要合理有效地構建,形成更加科學的生態城市布局空間,對于一個城市的發展來講,結構設計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結構設計需要全面結合好目前自然資源情況,同時,更要全面考慮到城市整體設計,使自然生態與人類活動規劃有機結合,這樣,才能構建具有特色的生態城市,使人們的交通出行、生活娛樂、購物休閑等結合到一起,實現多功能整體設計。
充分考慮到當前現狀與未來發展,將生態城市規劃理念應用于城市的規劃設計中,對城市的綠化面積進行合理規劃,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能為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保障,充分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