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鈺杰
(湖州園林綠化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 湖州 313000)
1) 綠地標準。一個小區首先要達到本地區規定必須達到的標準,如筆者所在的小區,地方政府部門要求新建住宅的綠地面積不得低于30%,老舊小區不得低于25%,一些小區也按照人均進行綠地面積的計算。2) 種植配置要求。居民小區住宅綠化必須堅持灌木、喬木和草相結合的原則,此種配植具有較好的生態含量,也能達到較好的美化環境功能。一般來說,落葉類喬木與綠葉類喬木的比例控制在1∶1左右較為合適,喬木和灌木的比例控制在1∶3 左右較為合適,草皮面積原則上不得多于總面積的30%。3) 植物種植種類要求。一般來說,居民小區綠化面積1 萬至2 萬平方米的,種植種類不得少于80 種。以筆者所在小區為例:綠地面積達到13900 平米,種植種類達到了87 種,符合種類要求。
土壤質量直接關系著綠化的質效,作為施工單位在施工時要對綠化土壤做有效的保護,對建筑垃圾要及時進行清理,在小區基礎土方實施開挖時,要將表面種植土壤留存,以便在后續綠地種植時土壤使用的方便,也不需要再購買熟土實施回填,有效控制了施工造價和成本。要根據植物的光譜特性選擇好合適的土壤,對于酸堿度不符合植物種植要求的,要實施土壤改良,確保土壤符合標準。
種植技術直接關系著植物的成活率,所以必須高度重視種植技術的控制。以喬木為例:1) 種植的地穴必須比植物根部土球直徑大10~20 厘米;2) 實施土壤的松土后,先行鋪就約5 厘米的陶粒,再在陶粒上鋪就5 厘米的粗砂;3)喬木根部帶土球垂直放入地穴內,待其穩定后,邊松土邊實施灌水壓實。4) 進行捆綁加固。
苗木的規格對于苗木的種植和植物養護具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在進行苗木選擇時,必須首先根據設計進行苗木品種的選擇;二是必須選擇強壯的苗,即按照苗木規格對照苗木的高度、冠幅、冠高、胸徑等方面進行控制;三是種植工藝的選擇,綠化單位在選擇苗木時,必須在樹干上進行稻草繩的纏繞,在進行卸車時將稻草繩打開,方便植物胸徑量的量取,在測量植物周長時,必須科學選擇位置,一般從地徑處向上量取一米處實施測量。對于測量數據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必須堅決淘汰,絕不能降低標準使用。
居民小區的綠化景觀必須根據總體布局實施施工,在施工設計理念上,必須根據實地情況進行調整創新,以筆者所在小區為例,由于設計的變換,一些已經采購的大理石由于顏色問題不能使用,設計人員就采取色彩與線條搭配的理念,在條形黑色大理石間進行草皮的種植,這種理念的創新不僅僅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還營造出了小區獨有的景觀。在一些小區設計中,好的設計人員會善于利用剩下的廢料,對這些材料加以利用,變廢為寶,起到了較好的“畫龍點睛”作用。
人本理念在各類設計理念中均有體現,在居民小區設計理念中,這一理念也同樣重要,主要體現在:一是道路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居民居住的便捷;二是植物的選擇要有立體感,要注意植物的采光和通風等要素;三是對于現場效果的設計要會同園林部門一起實施;四是花木的搭配要做到簡潔明快。
小區綠色植物的種植一般均是以花草和樹木種植為主,要構建有層次的種植結構,比如喬木下可種植灌木,灌木下可種植花草,并注重以綠色為主,這一結構能達到生態的最大化。此外,在綠色植物景觀中,要注重園林小品的選擇,比如坐凳、鋪裝等,要通過質感和色彩等要素突出其特有的空間。
居民小區的園林綠地設計實施多維立體設計,凸出自然美的空間設計,將空間中的植物、小品和建筑有機融合在一起,巧妙利用造型藝術進行多元素的綜合。施工單位施工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平面和立體的結合,注重平面、立體和色彩三要素的設計,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要充分利用對比的、主從搭配的、調和的方法手段達到最佳的美化作用。
空間的科學分割和滲透對于小區綠化效果意義重大,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必須滿足小區居民不同狀態中的需要,當居民靜止時,空間的封閉就必須滿足安靜、隱蔽和安全的生活氣息。當居民處于活動狀態時,就必須適當增加活躍的生活氣息,這對于空間的分割提出了要求,通過較好的控制空間結構和視覺效果的呈現,構建遠、中、近的空間層次。在空間分割的手法上:一是利用植物本身實施分割,比如攀爬植物、綠籬等;二是利用景觀小品、樹木和花架實施分割;三是利用鋪裝的手法實施空間的分割;四是利用裝飾的花墻、景門等實施庭院的分割。
綜上所述,居民小區的綠化景觀建設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本文從綠化景觀工程管控的原則、種植控制、設計理念和功能空間等四個大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但還要看到,小區園林綠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理念不斷創新發展的工程,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廣大專業人員深入研究思考,得到更多的創新理念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