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超
惠民高效經濟區管理委員會 山東惠民 251700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道路橋梁工程建設,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技術造成的路面沉降、搭板斷裂等情況屢屢發生,讓各界對于道路橋梁的施工質量有了更加密切的關注。整個的道路橋梁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會受到外界條件的干擾,在眾多干擾因素的影響下,只有不斷提升施工技術水平,保障路基路面的施工質量,才能夠進一步促進路橋工程的發展。
眾所周知,道路橋梁工程的實際施工環境與運行環境具有明顯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影響下,車輛的實際荷載不斷提高,這便極易引發路基路面出現不同程度的沉降現象。如果不對此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不僅會影響行車的安全性,而且會破壞道路橋梁的整體結構,縮短道路橋梁的安全使用壽命。在道路橋梁工程路基路面沉降問題中最為顯著的問題就是橋頭跳車現象,所以提升橋頭搭板設置的合理性至關重要。如果橋頭跳車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那路基的受力則會不均勻,在縱向上受道路橋梁長期高負荷運行的影響,在車輛荷載力位置與搭板支持路基位置等兩個路基應用的共同作用下,當橋面車輛行駛到搭板的末端,路基則需要承受最大的縱向應力,直接促使道路的變形而形成沉降[1]。
導致道路橋梁路基路面出現沉降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點:第一,結構設計。在道路橋梁設計過程中,一般會采用鋼筋混凝土搭板技術,但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增加鋼筋的鋪設數量,使用這樣的方法能夠使道路橋梁的結構更加的穩定,但是仍然無法有效的避免出現橋頭跳車的情況。第二,壓實度。在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路面填妥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對于整個道路橋梁工程的施工質量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但是就目前的時間施工情況來看,由于這一環節施工技術非常的復雜,而且流程繁瑣,經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第三,地基原因。在道路橋梁運行過程中出現沉降現象,會加大跳車現象出現的概率,同時如果跳車問題加劇,還會使地基沉降的更為嚴重。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如果設計人員沒有對施工現場的情況進行實地勘察,在沒有明確施工現場地基情況的前提下進行設計,很難對地基的軟土層進行精準的定位,由于沒有采用合理的處理措施,在道路橋梁投入到使用以后,經常會出現沉降現象[2]。
由于路橋沉降段中在安排搭板位置時需要確保其與路基路面的最頂端保持平行,因此,務必確保道路橋梁的最底部與搭板頂面一直保持協調統一的情況,同時在整體的沉降段中,其搭板的頂面應當持續平行于基本路段內路基的最頂端,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路基及橋梁間的過渡段在整體設計上更為規范。
在沉降段進行結構設計過程中,首先要保證設計符合要求,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避免路基路面在施工過程中受到沉降因素的影響。譬如在對沉降段搭板施工的設計過程,必須要嚴格遵循道路橋梁的實際情況,詳實分析工程數據后在進行合理設計,這樣能夠保障設計的科學合理性。當然在結構設計完成后,還需要對設計結果進行檢驗,可以采取模型制作的方式來驗證沉降段結構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在結構設計完成后,還需要加強施工質量,根據沉降段結構設計情況來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譬如在路基施工階段,可以采取土木格柵技術,此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能夠大幅提升橋梁穩定性,有效控制沉降程度,進一步提升施工質量,保障施工安全。綜合來講,針對道路橋梁沉降段進行結構上的合理設計,能夠進一步保障道路橋梁的質量,延長使用壽命,減少維修次數[3]。
對于路橋路基路面施工而言,各個環節施工都能夠降低路面的沉降,進而確保路基路面的穩定性。而對于路橋橋梁路基路面軟基施工時,一定要緊抓建筑施工實際需求,選擇相應的建筑施工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對于道路橋梁軟基施工時,常用的方法包括:爆破法、強夯法等,而這些施工方法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加固軟土土基,相應的縮短施工時間,但是該方法卻會導致路基路面沉降的出現,所以并不適宜道路橋梁路基路面施工沉降,在施工中應注意其應用的具體條件。
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選擇填料一般會選擇砂礫土以及工業廢渣等材料作為填充材料,這樣就能夠提高路基的強度和滲水能力,如果選擇的砂石材料滲透能力不夠強,可以適當添加石灰或者水泥來提高填料的滲透能力。近幾年來施工技術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新型的材料被廣泛應用到工程建設中,比如泡沫混凝土,可以有效降低地基的重量,防止出現地基變形的情況。還可以使用土工合成材料,以此來提高土壤顆粒之間的咬合力,這樣就能夠進一步提高路基的承載能力。
綜上所述,道路橋梁的沉降情況的產生會受到很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旦道路或橋梁路面發生嚴重沉降事故的話就會給交通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這種沉降事故一旦產生不僅會影響道路的順暢,而且還會給車輛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非常巨大的損失。如果發生輕微的沉降情況則會非常容易產生跳車的情況或者形成積水路段,從而影響車輛的正常行駛和駕駛安全。所以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我們從道路橋梁的設計到選材再到施工整個過程中都要嚴格精準的把控,守好每一個關鍵點從源頭上阻斷路面沉降問題的產生,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