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泳欣
番禺海關綜合技術服務中心 廣州番禺 5114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氯霉素能夠有效地對細菌感染所導致的疾病起到抑制的作用,具有很大的醫療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作為一種抗生素藥物,氯霉素會在人體中積累到一定的量時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致命性傷害,抑制骨髓細胞內線粒體蛋白質的合成,對人和動物骨髓細胞和肝細胞產生毒性作用,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并伴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現象,新生兒、早產兒灰色綜合癥等,還會誘發致病菌的耐藥性。這種對人體健康會產生極大威脅的藥物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要求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對食品安全的監察力度,并注重對食品中氯霉素殘留物進行一系列的檢測工作,從而確保食品的安全。到目前為止,國內外用于氯霉素類化合物的檢測方法已近十幾種,本文選取幾種常用方法進行簡要概述[1]。
通過利用氯霉素對部分特定的微生物起到抑制感染這種特性,采取微生物學檢測方法來檢測這些藥物是否殘留在食品中。目前將以牛奶作為檢測對象,采取微生物法檢測法來檢測牛奶中是否殘留氯霉素這類藥物,該方法是通過快速檢測試紙而獲取較為精準的數值結果。此外,對于鰒發光桿菌的應用,簡單來說,氯霉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發光微生物的發光效應起到抑制作用,通過利用該特性來對氯霉素在食品中的實際殘留量展開檢測,根據其原理能夠建立起發光微生物發光抑制效應與對應氯霉素濃度對數含量等之間的具體線性關系,最終所取得的數值結果若屬于該方法所建立的線性關系之間的幅度內,就代表著該食物中含有氯霉素類藥物。采取微生物檢測方法來對食品中的氯霉素類藥物殘留量進行檢測具有簡便快捷、低成本等優勢特征,并且也適用于對多種抗生素的同時檢測占有一定的優勢,但同時存在敏感性和專一性低,易漏檢,且容易出現假陽性的缺陷,應用規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僅僅在水產品養殖領域中進行應用。
采用氣相色譜法來對食品中氯霉素類藥物的殘留進行檢測首先需要在食物樣品中進行乙酸乙脂的提取濃縮工作之后,把提取物溶于水中,之后使用正己烷進行脫脂--凈化--衍生化等一系列操作,最后采取氣相色譜儀來對成品進行檢測,最終的數值結果還需要通過對比范圍的方法來確認食品中是否殘留氯霉素類藥物。氣相色譜法在近些年得到了改良,在監測的過程中對蝦類樣品的食物前期展開了改良操作,增加了提取時間并且引入了超聲波這種輔助手段,這對提升數值結果的準確性帶來重要的作用。
在對食品中氯霉素類藥物殘留量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采取液相色譜法的應用首先是通過提取了蛋白沉淀劑以及選取了取溶劑的流程,例如采用甲醇來成為首選展開實驗,對CAP、FFa、FF等具體含量進行測定來展開評判工作。如食品中CAP 的含量數值在1至400ug/kg之間,而FFa的具體含量在10至2000ug/kg之間,FF的含量數值在20之2000ug/kg 之間時,也就是說最后的數值在三者的含量內,就基本上可判定該食物樣品中存在氯霉素的殘留情況。液相色譜適宜于分離、分析高沸點、熱穩定性差、有生理活性及相對分子量比較大的物質,因而廣泛應用于藥物殘留的分析檢測[2]。
主要有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我國國家標準GB/T 22338—2008《動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類藥物殘留量測定》[15]規定了水產品中氯霉素類 (CAP、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 殘留的氣相色譜-質譜 (GC-MS) 和液相色譜-質譜/質譜 (HPLC-MS/MS) 的測定方法。GC-MS法的樣品用乙酸乙酯提取,4%氯化鈉溶液和正己烷液-液萃取,經Florisil柱凈化后,以甲苯為反應介質,用N, O雙 (三甲基硅基) 三氟乙酰胺-三甲基氯硅烷于70℃衍生化60min,用氣相色譜/負化學電離源質譜測定,內標工作曲線法定量,對CAP的檢出限為0.1μg/kg;HPLC-MS/MS法的樣品用飽和乙腈正己烷提取,提取液用LC-Si固相萃取柱進行凈化,CAP采用內標法定量分析,對CAP的檢出限為0.1μg/kg[3]。
酶聯免疫法的測定原理是在氯霉素全抗原中加入氯霉素抗體,再加入酶標記物,用四甲基聯苯胺(tetramethyl benzidine,TMB)底物顯色,樣本和標準液中氯霉素含量與吸光度呈反比。氯霉素在0.05~4.05 ng/m L范圍內有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收率在85%以上。這種方法的應用能夠預防由于放射性同位素所造成的不必要危害,并且采取免疫分析法所涉及到的檢測儀器及其設備的操作相對簡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操作流程繁瑣而造成的實驗誤差率,同時也具備良好的檢測靈敏度,值得加大應用推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