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鄭州市生態環境局鞏義分局 河南鄭州 451200
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于我國環境的影響也是非常嚴重的[1]。環保問題是關系人類生存命運、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重要問題,而基層環保監察執法工作是保障環保事業穩步推進的重要環節,因此,要不斷發現基層環保監察執法工作中的問題,并給予完善,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取得雙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有序開展。
現階段,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方式依舊存在粗放問題,對于環境的污染時有發生,同時,我國特有的地理環境,也為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開展和管理帶來困難,對相關從業人員急需進行補充。從工作量上看,從事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人員數量較少,而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和工作量大多處于超負荷狀態,從而影響執法工作開展的時效性;從工作內容上看,從業人員數量不足,致使開展工作過程中,從業者既要做好外出監督執法工作,又要做好案件整理、歸檔工作,造成基層環境監察執法人員工作壓力過大,有時甚至影響工作質量。
目前環境監察執法過程當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造成執法過程不順利,其中最為主要的因素就是基層執法對象環境保護意識不足。這主要是因為在新時期,無論是一些企業還是個人都會以自身的經濟利益為主,因此就會出現一些不利于環境保護的舉動。例如,企業在經營過程當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生產過程當中出現先污染后治理的現象。更有一些企業只注重自身的經濟發展,因而對于自身在運營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污染并不主動去治理。部分企業領導認為環保工作會阻礙他們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所以他們對于環保工作會產生抵觸心理。同時,他們會對環境監察執法工作人員的工作實施一些不正當的手段,阻礙執法工作的進行。
由于我國現階段區域發展在經濟社會方面存在水平差異,基層環保監察執法工作呈現出不同的質量和成效。受發展現狀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良好的地區,政府有相對充足的資金投入到完善環保監察執法基礎設施中,對于增強執法力量、提高整治效率起到重要作用。相反,經濟社會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政府用于建設和完善環保監察執法的專項資金有限,甚至很難滿足實際工作需要[2]。
一方面,要認真嚴格開展人才選拔、工作考核,設置環保、法律等相關專業崗位,確保人員構成的專業化水平。在招聘、錄取工作人員時,要對所學專業進行嚴格規定,確保引進、考錄的人員具有相關學科學習背景,增強環保監察執法隊伍的專業化程度。另一方面,完善業務培訓機制,充實人才培養計劃,增加相關投入,定期開展環保監察執法相關的業務培訓,科學、合理設置授課內容,嚴格進行培訓考核,建立、完善激勵機制,確保環保監察執法工作者參與培訓全覆蓋,全面提升從業人員各方面素質。
面對目前部分環境監察部門機構人員不足、設備不齊全以及業務技能與實際監察工作脫軌等情況,我們應該進一步的健全和完善環境監察執法機構,可以根據當地環境污染的情況去配備相對應的設備和儀器。我們想要讓環境監察執法人員和儀器設備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就應該加強對環境監察的信息化建設,提高環境監察工作人員科技化的手段和技術。我們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和物質手段能夠讓環境監察的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
為了保證基層環保監察執法工作協調運行,應以環境監測工作為基礎,深入研究和分析基層環保監察執法工作規律,充分體現環境監測的技術支撐作用,環境監察發現的問題和有關建議能及時反饋給環境監測,確實有效的落實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促進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工作的全面推進與統一協調發展。同時,要建立全新的協調運行模式,加強環境管理信息化建設,深入研究環境監測的污染源,并加大生態監測的研究,推動環境監測工作的進一步發展,這樣不僅能夠為環境監察工作提供更加準確、及時的信息數據,還能促進兩者相互協調、相互統一運行[3]。
各級環境監察執法機構,不僅要實現執法裝備的標準化建設,在執法用車、辦公用房等方面滿足環境監察執法的專業性要求,更要基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提升環境監察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通過環境保護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用科學有效的執法模式,為環境監管執法的科學決策提供技術支持,提升環境監管的智能化水平,在技術層面不斷提高環境監管執法工作效能。
由于基層環境監督工作人員數量短缺,工作較為繁重,因此,需要做好環保相關宣傳工作,積極倡導廣大群眾參與其中,在增強基層環保監督工作質量的同時,提升廣大民眾環境保護的意識和監督的自覺性。首先,借助新媒體平臺,創造健康、良好的輿論氛圍,基層環保部門對自身所做的實際工作積極開展宣傳,讓人民群眾最廣泛地認識到環保工作就在身邊,必須身體力行。其次,環保工作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人民服務,從業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態度決定了工作質量的好壞。
綜上所述,針對基層環保監察執法工作中存在的人員構成不足、專業化程度有待提升、執法力度不足、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需要通過完善相關法規、提高人員綜合素質、強化聯動機制、完善儀器設備使用等方法給予應對解決,以推動基層環保監察執法工作不斷完善,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