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山東群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臨沂 276002
建筑給排水在污水處理、生活用水供給以及消防用水等方面都有所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質量明顯提升,社會群體逐漸認識到給排水設計的重要性,傳統建筑給排水設計已經不具備適用性,其設計功能與步驟相對落后。在現代社會發展新時期,建筑給排水設計的推進,要科學應用先進技術,并對施工技術加以發展完善,從而更好地滿足時代發展需求,更好地提升建筑給排水設計水平。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傳統供水方式主要包含兩種,分別是串聯和并聯,水箱通過水的儲存來滿足用戶用水需求,確保水壓穩定,但水箱體積較大,需要加大的土地面積,因而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建筑整體受壓程度也會受到影響,一旦水箱被污染,極易造成水資源浪費的情況[1]。
對于給排水工程在設計中和其他工程的設計有著一定的區別,和土木工程相比較,土木工程基礎作為建筑的一部分,但是對于給排水設計基礎來將其對獨立在建筑系統當中所組成的,系統往往會在一部分建筑樓層當中形成,在對部門系統實施修改時,往往就會對其他的建筑樓層設計產生很大的影響。
應用傳統的CAD軟件設計方式,若是在這當中對于一些小鏈接實施修改,就需要對很多圖紙進行分別打開修改,但是,在對于BIM技術的應用當中,就需要在系統整體布局上實施修改就可以將其有效的完成,從而確保信息的合理以及準確,便于合理的修改。
在建筑給排水工程中,存在許多部門分別對不同的工作流程負責。傳統技術中在繪制圖紙時,會有考慮不全面或是復雜問題重復考慮的問題,致使一些問題被忽視或一些問題被重復考慮,對于工作效率與團隊合作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而在BIM的運行下,直觀可視的模型上包含不重不漏的各類數據,對于相關數據的分類匯總與專業領域數據的直接觀測,使得各部門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各取所需,同時另一方面各部門都對整體工程有更好的認識,有利于有效聯動的協同工作,提高整體工作效率[2]。
對給排水管道工程之中BIM技術的使用,它還能夠呈現比較好的模擬施工價值,從而在施工之前,針對方案進行模擬施工,能夠更好的剖析施工之中存在的情況,促使設計方案能夠更好的與建筑工程具體情況相結合,此外與建筑工程的各種參數相結合不斷優化設計方案,促使給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質量得到提升。
給排水系統所處位置和環境特點,決定了該項工程的設計難度相對較大,傳統的設計圖紙和方法無法有效顯示管道層次性,而應用BIM技術的可視化特點可以有效解決管線錯綜復雜、管道疊加的問題。三維直觀的管道能夠全面系統地將給排水管道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提供碰撞檢測功能,解決設計中碰撞沖突,使設計方案更加合理。設計時考慮新型的供水方式(疊壓供水、變頻調速供水),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市政管網中的壓力和對水泵運行作出調整,從而節省能源。
BIM模式下所有的專業信息都能夠體現出來,能夠隨時保證各專業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準確與全面,便于各個專業設計人員之間的協同和對設計需求的理解和掌控,保證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3]。
施工前BIM模型能夠顯示地下錯綜復雜的管線和建筑物情況,在施工前給予施工人員具體的指引,減少或避免因后期施工中破壞其他管線和構筑物的情況,提升施工的效率,間接降低工程的投資。施工中BIM施工安裝模擬的運用,一般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工藝復雜繁瑣,尤其在和其他管道和道路交匯區域需要特別重視,BIM技術能夠預先創建安裝模型,對安裝工藝進行演示,實現針對管道安裝科學有效的指導,促進安裝工作順利進行。在具體施工中,引入時間維度參數約束了施工的進度,使安裝模型更貼近實際工程施工需求。施工中引入BIM技術有利于保證管道的施工質量,減少日后管道的漏損率,能夠提高用戶用水的安全性以及提高水的利用率,緩解用水緊張的問題,減少管道系統運行的維護費用。
用于觀察設備的運行狀態,在傳統的日常運行管理中,市政管理機構需要對所管理區域的市政管網系統進行定期的檢查、維修和維護,但這種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在市政設備出現性能故障前給予警示。通過BIM與基于物聯網的紅外感應裝置相結合,對紅外遠傳的設備運行參數提前進行收集和分析,對可能出現異常的管線進行及時的定位預警,方便維護人員的查詢和檢修,實現地下管網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管理模式的轉變。能夠減少給排水事故的頻率,提升給排水的安全性[4]。
關于構建給排水管道工程的有效施工,它的復雜程度在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中越來越高,需要解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想要做到對于構建給排水管道工程的有效施工,憑借BIM技術開展是現階段比較有效的,它能夠做到對于整個給排水管道工程設計以及施工的改革,還能夠完成對管理工程的優化,在未來應當加大推廣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