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鋒 池宏亮 陳江平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指乙型肝炎病毒檢測陽性結果、疾病病程超過半年,且存在腹脹、惡心、乏力、肝部疼痛等表現的疾病,主要由HBV 感染導致,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乙型病毒持續復制,會引起肝炎反復發作,持續發展會成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直至肝癌。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續存在,因此臨床治療將抑制病毒復制為目標,使肝組織細胞壞死及纖維化減少[2]。“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版”指出,抑制病毒復制,能降低發生肝功能衰竭、肝癌風險。因此臨床將抗病毒治療作為乙型肝炎治療的關鍵,當前階段,臨床常用干擾素、核苷類似物治療,但療效不佳,且存在較多的不良反應[3]。恩替卡韋屬于核苷類似物,可對阻止HBV 復制發揮作用。還原型谷胱甘肽在正常機體細胞中廣泛存在,可發揮保護肝臟、解毒、抗氧化的作用[4]。本研究對患者應用了恩替卡韋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以求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臨床治療尋求更多有效方案,同時將該方案對患者血清ALT 水平的進行以下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281 例,將此281 例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完善各項檢查,參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版》[5],結合臨床確診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HBsAg 與HBeAg 檢測陽性結果;(3)ALT 水平超過正常水平2 倍;(4)參與研究前3 個月未進行過抗病毒、免疫調節、纖維化抵抗治療。排除標準:(1)存在其他因素導致的肝損傷;(2)心、肺、腎等臟器功能異常;(3)存在惡性腫瘤、免疫性系統病變;(4)對本研究所涉及治療藥物存在禁忌證。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n=140)與研究組(n=141)。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了此次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治療,還原型谷胱甘肽(生產廠家:瑞陽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83373,規格:0.6 g)治療,用法:將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注射劑1.8 g 與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混合,靜脈滴注,1 次/d,持續治療8 周。同時給予水飛薊賓、多烯磷脂膽堿等藥常規保肝支持治療(應用方法及劑量參照病情嚴重程度及說明書),持續治療8 周。
1.2.2 研究組 給予恩替卡韋(產品名稱:恩替卡韋分散片,生產廠家: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0019,規格:0.5 mg/片)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用法:恩替卡韋,0.5 mg/次,1 次/d;還原型谷胱甘肽注射劑用藥劑量與給藥方法同對照組,持續治療8 周。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1.3.1 對比兩組肝功能指標水平 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治療前、治療8 周后分別采集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抗凝備用。采用邁瑞Bs-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析檢測肝功能各指標水平,ALB 水平采用比色法檢測,ALT 水平采用Elisa 法測定,試劑盒均由邁瑞公司提供。
1.3.2 對比兩組肝纖維化指標水平 包括透明質酸酶(HA)、層粘連蛋白(LN)、Ⅳ型膠原(Ⅳ-C),治療前、治療8 周后采集患者5 mL 空腹靜脈血,分離出血清冷藏備檢。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對上述肝纖維化指標水平進行檢測,試劑盒由深圳晶美公司提供,操作均嚴格依照說明實施。
1.3.3 對比兩組炎性因子水平 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上述指標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試劑盒均由深圳晶美公司提供,操作均嚴格參照說明書。
1.3.4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顯效:腹脹、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顯著改善或全部消失,無肝性腦病表現,TBIL、AST 下降超過50%;有效:腹脹、乏力等表現癥狀好轉,臨床體征與肝性腦病癥狀改善,TBIL、AST 下降超過30%;無效:肝性腦病、臨床癥狀及體征等均無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假設檢驗標準:α=0.05,以P<0.01 與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140 例,其中男87 例,女53 例;年齡33~65 歲,平均(49.2±2.6)歲;病程1~8 年,平均(4.8±1.1)年。研究組141 例,其中男89 例,女52 例;年齡31~66 歲,平均(49.4±2.4)歲;病程1~9 年,平均(4.5±1.6)年。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肝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前TBIL、AST、ALT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上述指標水平均得以改善,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肝纖維化指標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前HA、LN、Ⅳ-C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上述指標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前TNF-α、hs-CRP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5 兩組療效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χ2=6.201,P<0.05),見表4。
表1 兩組肝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表1 兩組肝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表2 兩組肝纖維化指標水平對比()

表2 兩組肝纖維化指標水平對比()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表4 兩組療效對比 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屬于多發性慢性傳染性疾病,在我國較為多見,屬于乙類傳染病[6-8]。易感人群遭受乙肝病毒感染后,部分人群會因預防知識缺乏,治療不及時、預防不積極等原因,使病情持續進展為慢性乙肝[9]。乙型肝炎病毒侵犯人體后,病毒不會直接引發細胞發生病變,而是對宿主刺激形成免疫應答引發病變,并使促進疾病持續進展。乙型肝炎病毒在肝臟細胞內持續表達復制,之后激發炎癥反應,致使組織病變;同時,免疫系統又持續清除病毒,導致病毒變異,以至發生持續感染[10-11]。
規范化的病毒抵抗治療,及早抑制乙肝病毒復制,積極預防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當前階段,臨床多采用干擾素、核苷類似物等藥物治療,由于干擾素存在較多不良反應,療效欠佳,對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不適用,因此,臨床亟需尋求療效更好的藥物[12]。恩替卡韋屬于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可在機體內進行能轉化,生成三磷酸鹽后,跟三磷酸脫氧核苷進行競爭性結合,進而選擇性地抑制乙肝病毒RNA 逆轉錄合成、復制、多聚酶的啟動等,發揮抗病毒的效果,且其抗病毒療效及耐受性均良好[13]。
還原型谷胱甘肽屬于谷氨酸、甘氨酸及L-半胱氨酸的三肽化合物,可在機體內發揮活化還原系統、解毒、激活巰基酶等生理性功能[14]。對維持正常的生命功能意義重大,臨床多用于化療藥、抗腫瘤藥等藥物中毒及酒精中毒的輔助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屬于全身性疾病,主要是機體遭受肝炎病毒入侵,引起代謝、循環、免疫系統障礙,誘發肝細胞炎性反應,繼而引發肝臟損害病變[15]。還原型谷胱甘肽不但對細胞抗氧化反應進行參與,維持機體氧化平衡,還參與機體免疫應答及細胞增生調節。應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后,能使機體抗氧化應激能力迅速提升,使肝細胞的膜性結構得到修復,促進肝功能快速恢復[16]。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前TBIL、AST、ALT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上述指標水平均得以改善,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機體還原型谷胱甘肽水平降低獲得外源性補充后,使肝細胞代謝紊亂獲得及時調整,同時合成還原型谷胱甘肽抑制細胞因子,減少炎性細胞活化,抑制炎性因子聚集,避免靶細胞損傷等作用。
相關研究資料顯示,乙肝病毒載量過高會使機體出現免疫失調,誘發免疫耐受,而機體免疫失衡會引起劇烈的炎性反應,來清除病毒,但也會對肝損害形成損害[17]。hs-CRP 屬于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感染性疾病診斷的重要標志物,同時對誘發慢性乙型肝炎發揮重要作用。TNF-α 屬于促炎因子,與肝癌、肝硬化的發生存在密切關系,患者病情越重,其表達水平越高[18]。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前TNF-α、hs-CRP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上述炎性指標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低(P<0.05)。表明研究組聯合治療方案可抑制炎性反應,分析其原因,可能跟恩替卡韋具有抗病毒作用相關,使機體免疫功能得到提升,從而減輕肝損傷及炎性程度。
慢性乙型肝炎持續發展會出現肝纖維化,免疫系統遭受乙肝病毒的干擾刺激會生成各類細胞因子,使肝臟局部發生炎性反應、纖維化,肝細胞在炎癥刺激下,會誘發肝星狀細胞轉化、分解、增殖,合成細胞外基質,促使肝纖維化。HA、Ⅳ-C與LN 跟肝纖維化存在密切關系,可用作評價肝纖維化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19]。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前HA、LN、Ⅳ-C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8 周后上述指標均下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治療方案能減輕肝臟炎癥,調節免疫力,抑制細胞外基質合成,使肝星狀細胞失活,發揮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
綜上所述,乙肝患者應用恩替卡韋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可顯著提升臨床療效,改善肝功能,還能降低肝纖維化指標水平,減輕炎性反應,應用效果良好,可考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