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寶琴 遲春昕 侯海萍 韋婷
早產兒指胎齡不足37 周提前出生的嬰兒,多數早產兒在出生時候體質量不足2 500 g,頭圍不足33 cm,因此早產兒又稱為高危新生兒,其對強光、缺氧、疼痛刺激、感染等因素感覺強烈,對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此外由于早產兒的各個機能系統還未發育完善,極易并發各類病癥,對早產兒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可見,合理有效的護理方式極其關鍵,臨床傳統護理在措施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隨著醫學護理模式及人們護理要求的不斷改變及提升,帶有早期預防性及預見性的護理,在提高患者生命治療方面存在積極意義[2]。預見性護理指在患者出現癥狀前給予一系列針對性護理,來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死率[3]。預見性護理其目的在于明確護理風險、掌握風險規律為前提,提升風險防范意識,達到規避護理風險的目的[4]。因此本研究在早產兒中應用預見性護理,并就該護理模式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進行了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出生的早產兒368 例。納入標準:(1)胎齡均不足37 周;(2)無窒息現象,無先天性生理缺陷;(3)早產兒家屬能夠積極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1)早產兒家屬存在嚴重精神、智力以及溝通障礙者;(2)缺血性腦病早產兒;(3)顱內出血或呼吸衰竭綜合征;(4)早產兒存在遺傳性代謝疾病。依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184 例。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1)對早產兒的衣物、奶嘴奶瓶等高壓蒸汽滅菌;(2)注意保暖。確保早產兒室內溫度處24~26 ℃,維持相對濕度處于55%~65%,為低體溫、低體重的早產兒提供恒溫箱進行保暖,定時監測記錄早產兒體溫[5];(3)能量補充。需盡早喂養,首選母乳,對于吸吮、吞咽功能差的早產兒可母乳收集后用滴管或鼻飼喂養,需依據早產兒體重、胎齡來調節喂養量;(4)呼吸護理。嚴格監測早產兒生命體征,參照數據為其提供用氧供給;(5)密切觀察相關并發癥,并及時處理[6]。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1)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在新生兒科中建立早產兒預見性護理小組。醫護人員一同探討分析既往早產兒護理過程中出現的風險事件,同時探究護理工作中可能存在失誤,在符合相關條例的情況下,對所得結果進行分析探討,結合本院實際狀況,尋求最佳解決方案,來降低早產兒發生風險事件的頻率,來提升護理水平[7]。(2)心理預防。早產兒家屬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恐懼心理,需要對早產兒家屬進行心理健康宣教。樹立治愈的信心,將早產兒治療的方式措施及可能出現對并發癥及早告知早產兒家屬,提升其配合治療的積極性[8]。(3)預先備好治療儀器(如保暖箱、紅外線搶救臺、注射泵、心電監護儀等)及所需藥品(固爾蘇等),嚴密檢測早產兒的生命體征、外觀表現、各種反射等;氧的應用以早產兒呼吸困難、發紺、機體狀況欠佳為限[9]。多數狀況下為早產兒供氧數小時青紫便會消失、待呼吸正常時即可停止供氧。早產兒氧療需避免時間過長、濃度過高,防止對早產兒的視網膜、肺造成損害。此外還需避免強光刺激或噪聲污染,將設備音值調至最小[10]。(4)并發癥預防。由于早產兒多數存在較多的并發癥,需提前做好各項預備工作,同時對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并發癥進行預判[11]。早產兒常見的并發癥有硬腫癥、早期低血糖、高血糖、咽下綜合征、臍部感染等。保暖方面進行鳥巢護理,選用帶有卡通圖案的優質棉、絨布,以及松軟的棉絮作為鳥巢制作的材料。將棉、絨布剪成長150~170 cm、寬20~25 cm,縫制成筒狀,均勻塞滿棉絮,調節松緊適宜,兩頭各余5 cm,扎好,即做成1 條護帶。將護帶圍成圈狀,為患兒墊小軟枕;將帶有卡通圖案的床布覆蓋在護圈上,做成“鳥巢”。使用時需要將“鳥巢”放入暖箱,將溫度預熱至33~34 ℃,將早產兒放入預熱好的“鳥巢”中,“鳥巢”可依據早產兒體長大小進行調整,確保早產兒頭臉、四肢均能都能觸到護圈,保持頭部中線位,床頭抬高30°,預防顱內出血。針對硬腫癥的預防,可將早產兒置于紅外線搶救臺或完成預熱的保溫箱中。依據早產兒體溫進行箱溫調節,確保早產兒體溫處于36.5~37.5 ℃[12]。早產兒入院后及時進行血液血糖值測量,預防早期低血糖或高血糖[13]。洗胃是預防新生兒咽下綜合征最有效的方法。吞咽功能弱的早產兒可留置胃管,用適量0.9%氯化鈉溶液進行胃部清洗,禁食6 h 無嘔吐的狀況下,早產兒微量喂養,結合母乳添加劑[14]。臍部感染預防:臍部是新生兒病原入侵的主要途徑,局部感染率極高。護理人員在接觸早產兒前后應嚴格遵循七步洗手法,使臍部感染從源頭上得到防控。每天對臍部護理1 次,先用濃度為3%的雙氧對臍部進行清潔,之后用生理鹽水擦拭,最后用75%酒精涂抹,確保臍部干燥狀態[15]。感染預防還需做到:(1)減少侵入性操作,進行氣管插管、中心靜脈導管及導尿管置入等操作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雖然侵入性操作在搶救早產兒可發揮積極作用,但也會增加早產兒醫院感染發生率,因此要做到減少插管天數等。(2)防范醫務人員的接觸傳播,加強防感染培訓,嚴格執行防感染規章制度,加強對新生兒監護室的衛生學監測,對溫箱嚴格消毒。兩組均持續干預2 周。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比較兩組生長發育情況。包括早產兒頭圍、身長及體質量增加速度。于干預前后分別測量記錄頭圍、身長及體質量,計算每日變化狀況。(2)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狀況。包括早產兒腸炎、咽下綜合征、臍部感染及低血糖。(3)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神經行為評分。應用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評分進行評價,包括行為能力(共6 項,共計12 分)、被動肌張力(共4 項,共計8 分)、主動肌張力(共4 項,共計8 分)、原始反射能力(共3 項,共計6 分)、一般評估(共3 項,共計6 分)五項,評分越高表示早產兒神經行為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104 例,女80 例;胎齡29~36 周,平均(31.6±1.2)周;日齡3~48 h,平均(25.6±1.4)h;體質量1 100~3 000 g,平均體(2 115.5±422.1)g;自然分娩102 例,剖宮產82 例;家屬接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6 例,高中至大專學歷68 例,本科及以上70 例。研究組男108 例,女76 例;胎齡28~36 周,平均(31.4±1.3)周;日齡1~48 h,平均(25.4±1.5)h,體質量1 100 g~3 000 g,平均(2 109.2±418.6)g;自然分娩101 例,剖宮產83 例;家屬接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50 例,高中至大專學歷65 例,本科及以上6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生長發育狀況比較 研究組頭圍、身長及體質量增長速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長發育狀況比較()

表1 兩組生長發育狀況比較()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65,P<0.05),見表2。
2.4 兩組神經行為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行為能力、被動肌張力、主動肌張力、原始反射能力、一般評估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行為能力、被動肌張力、主動肌張力、原始反射能力、一般評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神經行為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神經行為評分比較[分,()]
預見性護理以護理程序作為核心,重在主動護理,是指在患者提出護理要求前,工作人員通過洞察、觀察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在滿足患者需求的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為患者提供更好地護理[16-17]。相關醫學研究認為,預見性護理能夠使既往并發癥再現后進行護理的缺陷減少,對患者用主動性的預見方法來進行預防監測,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護理,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17]。預見性護理其原則為先防后治,早產兒入院前,預先針對性的備好所需儀器藥品,確保早產兒得到治療護理的及時性,達到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目的[18]。
由于早產兒存在較多的合并癥,同時自身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弱,安全高效的護理措施具有積極作用,可使早產兒的各項機能、體征得到快速恢復,利于各組織器官的發育完善[1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早產兒頭圍、身長及體質量增長速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這主要是因為預見性護理干預下早產兒生命體征更加穩定,促進了其體重及身長的增長。本研究中,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行為能力、被動肌張力、主動肌張力、原始反射能力、一般評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主要是因為預見性護理調動了醫護人員護理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新生兒科的護理質量水平得到了提高,先防后治的原則,早期干預、定期實施,確保了護理工作的連續性與高效性[20]。神經發育過程中,腦部發育會比其他器官的發育更早,同時嬰兒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早期進行預防性干預能使早產兒大腦的可塑性提高,維持高效的功能代償[21]。此外還可能跟護理人員營養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相關,豐富的營養知識,可為早產兒提高更好的營養支持。早期營養支持會比純母乳喂養更能促進早產兒發育,可能是由于母乳缺乏早產兒生長發育必需的鈣、磷、維生素D 等營養物質。預見性護理使母乳喂養早產兒存在的不足之處得到彌補,母乳添加劑的應用,使鈣、磷、蛋白質成分被充分供給,滿足了低體質量早產兒的生長所需。
綜上所述,在早產兒中應用預見性護理,可提升護理質量,能預防及及時發現各類并發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還能提升早產兒神經行為能力,應用前景廣闊,可考慮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