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聰
1999年5月8日,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兩天后風云一號C星成功發射大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士氣。2003年春季,非典疫情讓全國籠罩一層恐懼的陰云,長三甲托舉北斗上太空,刺破了陰霾,放出了光彩。2020年初,在全國人民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2月20日,長二丁一箭四星發射成功,人們寫下這樣的評論:“成功來得太及時了”“疫情中的沉穩,霧霾前的光明”“了不起!我的國”……
越艱難,越向前,這就是中國航天。無懼黑暗,默默奉獻,中國航天就是那穿越陰霾的箭。
2月20日凌晨,靜謐的大涼山傳來久違的轟鳴,中國航天庚子鼠年首次宇航發射任務在這里啟幕: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搭載著四顆新技術試驗衛星刺破夜空、飛向蒼穹。在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中國航天用勝利向世界宣告:病毒阻擋不了中國航天前進的步伐,陰霾也無法籠罩中國人民仰望星空的目光。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的時候,一群航天人毅然選擇了“逆行”:放棄與家人共享團圓的春節假期,紛紛從大江南北返回崗位,只為提早結束隔離期,按時回到發射場執行任務。
有的試驗隊員干脆沒有回家過節,嘴上說著“家人的工作已做通”,心里惦記的卻是“入職以來的第一顆星”;有的試驗隊員開車出村遇到封路,村民聽說要去“發火箭”,二話不說掘開了攔路的土壩;還有試驗隊員在航班上忐忑地呢喃“除了口罩,是不是還要墨鏡、護目鏡”……待無縫銜接上發射場的緊張步調后,忐忑統統被拋在了腦后。
在這場與病毒的賽跑中,中國航天人跑出了一貫的航天速度。
發射成功的消息在天將破曉的時候傳來,本應尚在睡夢中的人們已經醒來。大家在朋友圈、微信群奔走相告,把這個“提氣”的消息告訴更多人。
60多年來,中國航天每一次觸摸蒼穹之舉都讓國人為之振奮。東方紅一號響徹寰宇,神舟五號載人巡天,大火箭“胖五”亮劍出鞘,嫦娥四號首落月背……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在當代照進了現實。
2020年是史無前例的“超級航天年”,中國航天宇航發射有望首次突破40次,即便在國際上也實屬罕見。其中,北斗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三個國家重大工程將全面收官,中國獨立研發的首個瞄向火星的探測器將實施發射,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三型首飛火箭已經投入到緊張的發射場工作中。
無論從宇航發射數量,還是從技術難度來看,挑戰都是空前的。在全國上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要奪取這些任務的勝利,需要從歷次航天發射中汲取經驗,也要從當下這次成功中汲取經驗。一方面,要繼續貫徹系統工程理念,在嚴格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統一部署的前提下,將航天自身與當地政府和發射場的防控要求結合起來,不放過一個防控漏洞,不漏下一塊防疫死角;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揚數十年凝聚的中國航天寶貴精神,越是在艱難的時刻,越是要激勵人心、溫暖人心,將力量凝聚成一股繩、勁兒都往一處使,不斷發起一個個新的攻堅戰,奪取抗擊疫情與完成重大工程任務雙勝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