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勇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速公路發展中心南寧分中心 廣西南寧 530200
由于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工期較長,人員流動性大,施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部分現場施工人員文化程度低,安全知識儲備不足,特種作業人員未經過正規的培訓,未持證上崗。加上企業管理人員“重進度輕安全”,教育培訓時長不足,培訓工作與實際現場施工脫節,培訓內容晦澀,施工人員難以理解,往往達不到培訓效果。因此,現場施工人員安全意識淡薄,施工時存在僥幸心理,不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制度,違規規章作業頻發,屢禁不止。
高速公路項目部施工范圍廣、線路長,安全管理人員數量不足,與項目規模不匹配,無法做到全方位安全監管;項目領導對安全生產不重視,安全檢查不親自帶隊,檢查走馬觀花,危險源辨識不深入,排查安全隱患不全面;施工隊伍班組長安全意識不強,安全職責不履行,對工人違規違章作業行為不及時制止,甚至違章指揮工人進行冒險作業,因此很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發生。
高速公路工程現場主要包括加工廠、施工現場以及項目駐地,針對工程現場進行管理時必須遵循相關工程管理規范標準進行標準化管理,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加工廠等場所的建設力度,提高其規范性、規模性,并堅持以集約化、高效化為基本原則進行構建,提高加工效率和質量,保證施工質量,另一方面應當強化對項目駐地和施工現場的管理手段,加大對硬件設備進入場地的關口的把控,優化并完善施工技術流程,科學做好資源配置,提高施工質量及現場管理效率[1]。
施工安全是針對高速公路項目進行標準化管理時必須重視的主要內容之一,針對現場進行安全管理時必須遵循我國相關工程安全管理標準及規范制度,針對各個施工環節進行安全防護,確保全面提升現場施工安全水平。一方面,應加強對高空作業安全防護措施,必須保證高空視野的開闊性,并根據具體情況科學設置高照燈,同時在高空位置設置相應保護帶、防護欄等安全防護措施,保證施工人員在高空及夜晚仍舊能夠保證作業安全性,而在日常高空作業狀態下需要及時在地面準備安全氣墊,降低高空墜落事故發生率,提高現場安全水平;另一方面,應加強對高速公路施工現場及周邊環境的防護,在施工前期應及時對其施工范圍內進行檢測與勘查,對周邊生態環境加以控制,同時做好相應防護措施,設立隔離帶等將施工區域與周邊生態環境相隔離,并做好對施工環境的把控,避免在人員施工時出現安全問題,包括人員傷亡、外來人員誤闖等意外情況,盡可能在施工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證且維護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2]。
明確安全管理流程、理清安全管理思路是開展企業標準化建設與提升的基礎和前提,針對所屬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實際,要運用系統的安全管理理論,明確安全管理重點,確定安全管理核心,從而為企業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與提升奠定基礎、提供條件,對于一般企業項目安全管理思路基本如下:即在開工前根據工程地質勘探勘察及施工圖等前期資料邀請第三方開展總體(必要時開展專項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報告,進一步在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中優化完善相應的安全管理措施,之所以會出現上面的管理思路,一方面是目前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符合安全風險的管理流程,即識別—評價—控制,其實這里忽略了最核心的環節—過程動態管理,很多企業都不注重過程動態管理,不加強生產過程中風險的再識別、評價與控制,沒從源頭上真正理清安全管理的思路和重點,其實現場安全標準化建設與提升工作就要緊密圍繞“風險識別、評價與控制”,通過現場運用標準化的安全管理措施,對風險進行動態受控管理,從而達到杜絕違章、遏制事故的發生,因此,現場安全標準化的建設與提升工作要始終與“風險識別、評價與控制”保持同步,否則現場安全標準化建設與提升工作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
在安全管理領域有句俗語“對于生產事故一年、兩年看運氣,三年、五年看管理”,也就是說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壞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另一方面也說明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長期的、系統的、科學的管理模式,才能實現永久的安全,公路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建設與提升作為現場安全管理的核心與關鍵,必須及時進行總結,積累經驗,利用安全學原理,從系統安全的角度出發,建立屬于本企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與提升管理體系,以人員、設備機械、材料性能三大方面為主,結合現行法律法規標準和現場施工環境,嚴格遵循閉環管理、持續改進的原則,建立最適宜自身施工安全管理需要的體系,并定期組織評審,及時補足短板,確保體系始終處于最佳運行狀態[3]。
綜上可知,結合施工標準化管理模式加強對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全過程的把控,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整個項目的銜接性、安全性和科學性,同時也能夠彌補傳統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管理方法和過程的科學水平的同時全面提高各個環節銜接性,同時借助科學評價體系和人員管理方法提高人員施工質量和工作積極性,并加強了對周邊環境的維護與管理,全面提高施工企業的經濟及社會效益,進一步提高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水平,具有時代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