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天榮 趙銀英
侯馬北銅銅業有限公司 山西侯馬 043000
侯馬北銅銅業有限公司(簡稱侯馬北銅公司)產能為:粗銅5萬噸、陰極銅8萬噸、硫酸15萬噸。各工藝環節之間存在產能偏差,除銅精礦類原料外,我公司還需采購部分冰銅、粗銅和雜銅。近年來,銅原料復雜多樣,銅精礦中混配礦比例增加,混配物料成份復雜;相應地冰銅、粗雜銅來源多元,成分多變。銅原料除含有較高價值的銅金銀元素外還有部分有害重金屬元素,驗收檢驗的準確、快速,這些都直接影響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高效運行和高質量生產,也是企業維護好自身與客戶雙方利益,實現公平貿易的關鍵。
根據《質量管理體系要求》GB/T19001-2016/ISO9001:2015“6.1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侯馬北銅銅業有限公司多年的生產經營情況對銅原料驗收檢驗工作進行了風險防控分析研究。
銅原料驗收檢驗工作包括計量、采制樣和分析工作。人、機、料、法、環均影響著銅原料驗收檢驗工作的真實性、公平性和科學性。依據《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GB/T19001-2016/ISO9001:20156.1.1在策劃質量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到4.1所提及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確定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1]。銅原料驗收檢驗流程風險監控點、風險和機遇如下。
安裝遙控裝置改變數據的真實性;放水或拋灑價廉的非銅物質增加銅原料凈重。
不同品質的銅原料分區裝車/分次澆鑄;以價廉非銅原料或低品質銅原料為餡,包餃子;品質偏差較大的銅物料混裝或混有少量非銅物料。
干擾采樣、調換樣品或往樣桶內添加高品質或高金銀物料。
利用分析誤差打擦邊球,鉆采購合同空檔;篡改分析數據等。
多家檢驗機構及企業對取樣、制樣及化驗對分析結果的影響分析統計認為:采樣誤差占檢驗結果誤差的首位,可高達80%,制樣占16%,化驗只占4%[2]。該比例不一定完全適用于銅原料,但也反映出采制樣工作的重要性。面對形態各異、品質波動的銅原料,我公司在嚴格執行國標、行標的基礎上,我們有針對相關環節進行了完善。
目前國際、國內市場上的銅精礦多為混配物料,樣品的均一性差、復雜性大,致使采制樣化驗難度增大。冰銅做為吹煉爐產出物料,其化學品位相應提高,但作為商品的冰銅也存在混配現象:粉狀、粒狀混配,不同品質混配,不同粒度混配等,提高取樣的代表性、制樣的均勻性、檢測系統誤差的控制是銅精礦、冰銅驗收檢驗的關鍵之所在。根據檢驗批量、取樣精密度和測定的總精密度,按相應行標、國標執行,并加以完善:采樣前拌勻、攤平取樣;冰銅有塊狀和粉狀,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對冰銅進行破碎后同精礦采樣,布點時拉網取樣;采取過程監督樣品、對比樣品,每一步均留有備份樣,以便于追溯。
粗銅塊中銅金銀等元素具有一同程度的偏析現象,采樣嚴格按《粗銅》YS70-2015進行[3]。近年來,我公司發現幾起粗銅塊摻雜使假事件,我們在檢驗驗收增加了預采樣、量化扣雜、破解銅錠環節。這些措施有效維護了企業利益和貿易的公平性,挽回經濟損失4000多萬元。
A.預采樣及破解粗銅
(1)車上搖號取樣(抽樣率為10-20%),樣品叉至鉆樣房,作為該批的分析樣品。對于誠信度不高的客戶采用加嚴檢驗。
(2)隨機抽取三塊作預采樣/對比樣,在粗銅錠上隨機布點(鉆透),觀察樣屑的顏色、狀態;如果異常,請進出口部(采購部門)和客戶溝通、協商,確認其原因。根據反饋意見,退貨、換貨(銅冶煉企業沒有資格沒收供應商的貨物),必要時對其進行破解、分析。
(3)如果樣屑顏色、狀態正常:
3)用法、用量不適宜。實例:患者女性,32歲;診斷:發熱;處方用藥:頭孢克肟顆粒0.5袋bid 3 d、馬來酸氯苯那敏片0.5片 qn 3 d。處方點評:患者32歲,頭孢克肟顆粒成人用量為50~100 mg/次,馬來酸氯苯那敏片成人4 mg,處方用量頭孢克肟顆粒50 mg 0.5袋,氯苯那敏片4 mg 0.5片為兒童用量,屬于用量不適宜。
① 高金、銀粗銅(預報單),按區收集三個樣品,進行預分析Cu、Au、Ag;判斷物料的均勻性。曾經有一塊銅錠中品質極差為:Cu:1.41%、Au:44.36g/t、Ag:4997.6g/t,破解后該銅錠為不同品質粗銅、分多次澆鑄而成。
②預分析方法可依據經營科“客戶評定等級”和物料預報品質,選擇經典法、ICP-OES法或X-熒光法。
③按《粗銅》YS70-2015“5.4.2屑樣的鉆取 ”鉆分析樣品,我們依不同的粗銅規格制作了各種模板,確保鉆樣隨機而不隨便,使樣品的具有公平、公正和代表性。
B.量化扣雜
受生產規模和生產技術條件影響,粗銅表面存在脫模劑過厚、渣層過厚(渣中石英未完全熔解)的現象,依據經驗往往無法準確判定扣雜數值。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銅錠進行雜物清除、稱重,根據其比例、品質進行扣雜。
紫雜銅是指各種純銅廢料,主要包括銅材加工廠和銅加工制造廠產生的純銅的邊角料、切頭、廢次材、半成品、線材、廢品及各種工業設備拆解廢銅等。最初進入銅冶煉企業的紫雜銅很雜,一車有N多種雜銅物料;隨著雜銅分檢的精細化,近年來進廠的雜銅一車內相對統一,但是在交割中依然存在著摻雜現象。我公司在采制樣方面進行了完善:
2.3.1 打捆的紫雜銅,隨機抽取10-20%的捆進行破解采樣;采樣后進行熔鑄,熔鑄損耗率參與品質結算;銅、渣分開鉆樣、制樣、分析;加權平均為最終結算品質。
2.3.2 銅米,其中會夾有非銅物質,曾抽查其中三車的含鐵率:3.46%、4.89%、5.04%,不符合廢雜銅ISRI標準。銅米采制樣標準進一步完善:采樣—稱重(必要時分析水份)—用磁鐵吸雜—稱重扣雜—熔樣—稱重計損—銅、渣分開鉆樣、制樣、分析;加權平均為最終結算品質。
風險(Risk)是指某一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Possibility)與后果(Consequence)的組合。依據《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GB/T19001-2016/ISO9001:20156.1.2,根據風險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管控,我公司強化文化引領,崗位廉潔教育;規范制度,標準操作,創新手段進行風險防控。侯馬北銅公司形成了以經營科管理為主,檢測中心、保衛科、車間及黨支部協同配合模式;并在全公司范圍內積極構建“綠色通道”,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建立了“規范、暢通、嚴格”的銅原料驗收機制。
(1)關鍵崗位覆蓋有高清監控;關鍵過程、關鍵人員配有執法記錄儀全程記錄接貨過程。
(2)接貨全程均無單人操作,各部門互相協作、互相監督。
(3)計量系統雙人操作,同時接受社會時實監督(質量技術監督部和交通局)。
(4)車輛入場后全程均有經營科、保衛科的監控、陪同。
(5)采樣由采樣支部/兼職鉆樣人員執行,隨時通知,人員不固定;參加采樣人員均經過專業培訓,且每年會有相應的崗位培訓。
(6)采制完的樣品加封、雙鎖(經營科、檢測中心各一把),由采樣支部/兼職鉆樣人員、進出口部、客戶、經營科人員共同送至加工室。
(7)采樣、制樣、分析均嚴格執行現行國標或行標。每月抽取10-20%的樣品進行質量檢查;每季度抽取10%的樣品送集團計量檢驗部進行對比監督[4]。
(8)分析過程為雙人背對背操作,對比,不超差方可報出結果。
(9)集團公司計量檢驗部對高金銀物料進行全程指導、監管(進出口部和經營科根據預報結果提前通知)。
(10)對于高品位、高價值或有異議的物料,紀委則全程參與。
(11)根據銅原料合同,嚴格執行退貨機制[5]。
銅原料驗收檢驗過程實則是供應商與采購企業之間的利益博弈,隨著科技進步的發展,驗收檢驗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們將在銅原料驗收檢驗過程中不斷加強風險防控。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強化人力資源配置、提升裝備水平。加強與同行業的溝通學習,助力企業生產經營健康發展及公平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