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企業家其實是“熬”出來、“煉”出來的。
2020年,我們最需要的是企業家精神。
什么是企業家精神?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是創新精神。做企業既復雜又艱苦,它需要的是敢于不斷創新、不斷挑戰自我的人。因此,作為企業家,就是要不滿足于現狀,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改變、不斷地進行否定之否定,以此尋找到新的方向,創造出新的市場空間。
第二是堅守精神。做企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守,因為做企業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沒有堅守精神,能不能甘坐十年冷板凳,這往往是決定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
我常說:“要想做好一個企業,要想做到極致、做到世界一流,沒有三四十年的時間是不行的。”為什么是三四十年?大家總問我是怎么算出來的?其實,這不是算出來而是實踐出來的。因為我就是做了40年,才把企業做到全球最好。所以,成功的企業家其實是“熬”出來、“煉”出來的。
實際上,大家如果回想一下,像如今這樣的經濟下行情況,過去每隔兩三年就會來一次。記得在2006年企業于香港上市時,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到海外去路演,每一次路演的時候都要給投資人介紹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有一次,一位投資人問我,中國經濟是不是每年都在調整?我說,是的。這么多年來,我們每一年都會遇到不同困難,每一年都需要奮戰,這也符合經濟發展規律。
第三是責任。企業家要有普通人所不具備的責任心,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比如做企業要創造財富,創造了財富之后應該最大限度地回饋社會,讓大家共享財富,實現均富和共富。企業家要義利相兼、以義為先,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責任感是企業家精神的最大升華,這些就是企業家應該有的精神。
已經到來的2020年,我們既要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各種挑戰,又要保證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完美收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依靠企業家精神。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只要樹立企業家信心,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相信就能帶領眾多企業共同渡過難關,推動經濟向前發展。
目前,我國已有3,000多萬家公司,其中3,700多家是上市公司,可謂是萬里挑一。在中國的500強企業中,上市公司的數量就占到70%。
這3,700多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已經達到56萬億元,覆蓋了全部國民經濟的90個大類。數據顯示,在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創造的利潤總額有近40%是上市公司創造的,全國所得稅收入中有30%是上市公司繳納的。此外,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福利也不錯,股息率達到2.41%,遠高于一年期的銀行存款利率。在2019年,前三個季度的上市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7%,利潤實現增長7.6%,都是很不錯的成績。因此,這些上市公司可謂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壓艙石。
畢竟好的企業都是上市公司,央企的70%資產也都在上市公司里,所以,我認為要把上市公司做好,要讓它發揮引領經濟發展的領頭雁作用,這對于2020年的發展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證監會在強調要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出要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提高上市公司的規范治理水平;改革證券市場入口和出口監管制度;實現退市常態化;化解上市公司潛在風險;加強和改善監管水平,提高監管有效性;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態,鼓勵大家共同參與,合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等七個方面進行不斷改進與完善,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支持下,上市公司會在一段時間后有所改觀,促進其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摘編自宋志平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