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燕
吉林省露水河林業局 吉林撫松 134506
森林資源在人類生命健康以及生產生活方面能夠產生積極影響,最近幾年,我國林業建設快速發展,森林覆蓋率持續增加,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病蟲害會對林木生長產生嚴重影響,我國在防治病蟲害方面依舊存在一些漏洞,不具備有效的監測手段和較強防治能力,這會對我國森林資源利用產生嚴重影響。針對這一情況,有關單位應提升重視防治森林病蟲害工作的程度,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將森林資源損失降低,促進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通常森林病蟲害具有較強的傳播能力以及廣泛擴散范圍,如果出現局部小范圍暴發沒有進行有效控制,將會在整個森林中蔓延和擴散,甚至會出現更大規模的傳染,增加防治工作的難度,當一棵樹被傳染時,極易在短期內感染大片林木。樹木被感染后輕則會樹葉枯黃,嚴重時將大面積死亡。針對這一情況,在防治森林病蟲害時,需要全面、徹底、無死角落實防治工作,在成功防治大多數病蟲害后也不應放松警惕,當病蟲害有少量存留時,也將快速恢復傳播及擴散,使得之前防治工作功虧一簣[1]。
林木有較長的生長周期,對樹木進行培養要投入大量時間以及人力成本,在幾代人努力下才能夠培養出一片森林。然而,因為森林系統比較復雜,很容易受到其他物種影響,出現大面積病蟲害入侵情況,導致樹木生長緩慢,并且有許多樹木會有樹葉黃落以及干枯等問題出現,嚴重時會大面積死亡。大面積森林受到病蟲害侵害時,將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森林資源,對建設森林資源的速度產生嚴重影響,最終使生態環境惡化,出現氣候回暖、生態環境惡性循環等問題。
最近幾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逐漸增加,但病蟲害面積隨之擴大,這將嚴重影響森林資源[2]。當前許多行業加大了對于林木的需求量,從而難以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并且大多數單位沒有準確認識到防治森林病蟲害工作的重要性,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以及技術手段,擴大森林受害面積,并加大了治理病蟲害的難度。
我國土地面積較大,存在許多種類的森林病蟲害。最近幾年森林病蟲害種類增加,加大了對森林的危害程度,使得林業出現巨大損失。國際間頻繁交流,我國引入許多外來物種,而這些外來物種沒有天敵,繁殖速度較快,這將嚴重威脅森林資源。當前一些森防站沒有足夠的設備和資金,難以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控制。
我國林業部門主要的管理模式是由上至下的縱向管理,使得林業部門間沒有良好的橫向協調性,機制上存在缺陷,在出現森林病蟲害時無法協調控制病蟲害影響范圍,使得影響范圍擴大。此外,因為現階段防治森林病蟲害沒有明確的資金來源,使得森工企業與基礎林業企業在防治森林病蟲害方面的投入不足,特別是森林病蟲害爆發時期,防治物質基礎不完善,特別是基層林業站,缺乏相應資金,將難以落實防治森林病蟲害的措施與設備,不能夠控制病蟲害的蔓延。
①各級領導應該準確認識到森林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并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過程中防治森林害蟲工作是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保護生態環境、維護人類生存環境上發揮重要作用。開展防治工作需要領導的支持以及統籌規劃,以此提升工作效率。②準確認識到降低危害損失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發生嚴重的森林病蟲害,會阻礙森林資源發展,做好防治森林病蟲害的工作,能夠將損失有效降低,并保護森林資源,可推動社會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③高度認識新世紀的林業跨越式發展。防治森林病蟲害能夠使造林綠化步伐加快,優化生態環境,提升森林資源質量,推動產業發展,并承擔著支撐保障任務,從而可知,加強防治森林病蟲害可實現林業的跨越式發展。
預測害蟲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害蟲發生動態進行偵查,根據偵察材料結合林木實際生長發育情況和地區氣候條件,對病害蟲發生趨勢進行推測[3]。預測預報是一項重要的預防措施,形成群眾性測報網的測報活動,實現群測群防。
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森防工作開展,促進生態林業發展。對現有林進行保護,并遵循適地適樹原則,通過營造混交林、良種壯苗、集約經營以及工程造林等措施,在林業生產各環節貫穿防治森林病蟲害的工作,加強研究和運用早期預防技術,提升林木在病蟲害方面的抵御能力,做好林業生產及防治病蟲害工作相協調的工作。根據國家相關安全應用農藥的規定:禁止使用劇毒、易殘留的農藥,提倡運用微生物農藥、仿生農藥、動物源農藥、植物性農藥以及礦物性農藥,避免嚴重污染環境與水源。
①優化投入資金機制,加強建設森防機構的基礎設施,并配備測報與檢疫設備儀器、供藥以及高射程噴藥機械、交通工具以及救災專用通訊等設備,以此滿足防治森林病蟲害的需要。②完善森防法規制度。規范防治森林病蟲害行為,修正現行法規,醫生疫情普查監測以及除害處理等技術。
當前人們環境意識不斷加強,大多數人認識到了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改善的重要性,從而應加強治理森林病蟲害,使森林病蟲害防治環節更加完善。根據預防為主等原則,采取各項預防和治理措施實現綜合防治,以此有效治理森林病蟲害,推動林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