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貴臣
上海開藝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041
從我國目前的建筑施工領域現狀來看,低碳概念在建筑設計環節的應用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制約了低碳概念的應用效果。鑒于此,筆者從這一實際情況出發,對低碳設計理念以及我國的建筑設計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存在的問題來有針對性地給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以期為低碳概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提供些許參考資料。
現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成為化石能源的使用大國。這種高度依賴化石能源的現狀不僅僅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同時還會導致人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惡劣。化石能源在利用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使得我國的環境問題頻發。而低碳概念的主旨在于貫徹落實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三低”式經濟發展模式,將其應用于建筑設計中能夠對節能以及減排兩個方面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從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同時減少因建筑施工產生的能耗以及環境污染,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故此,建筑施工單位必須將低碳概念與建筑設計進行有效結合,從而促進我國建筑施工的綠色水平有效提高[1]。
從我國目前建筑施工設計現狀來看,很多建筑施工企業對于低碳概念的應用缺乏足夠的重視,這就導致低碳概念的實際應用缺乏整體的環境保障。在整個建筑設計的環節中缺乏基于低碳概念應用為視角的監督和檢查。建筑施工企業也不重視對于設計師在低碳概念應用方面的培養,缺乏了良好的前提保障,整個低碳概念的應用過于形式化,難以產生實際的作用。
很多建筑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落實低碳概念的主要手段往往是注重對空間的充分利用,其目的不僅僅在于落實低碳概念,更主要的是提升建筑產品的經濟效益。由于設計師對空間過度關注,導致其在設計環節沒有充分考慮綠色環保材料的利用,致使整個低碳概念的應用缺少基礎環節,對于低碳概念的落實也是有名無實。
在低碳概念的視域下進行建筑設計,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各種可再生能源是極為重要的環節。然而,目前許多建筑施工設計中對于再生能源的利用并不重視,在能源的選擇方面仍然更多的選擇傳統的能源。這導致相關方面的技術發展緩慢,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費,不利于低碳概念應用的長遠發展。
為保證低碳概念能夠充分應用于建筑設計中,建筑施工單位必須為其構建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①建筑施工企業要在內部樹立對于低碳概念的正確認識,并將對低碳概念的應用視為企業的一項發展戰略來加以落實。②建筑企業要定期對設計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幫助設計師更好地掌握最新的綠色設計理念和技術,從而在設計環節對低碳概念的應用做到游刃有余。③建筑施工單位要針對低碳概念在設計中的應用制定相應的監督和檢查制度,以此來最大化地保障綠色概念在設計環節的應用[2]。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礎,加大綠色環保材料的應用就是在源頭上保障低碳概念的落實。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盡可能地用低碳節能的材料來取代傳統的高能耗材料,為建筑設計構建一個良好的體系。例如,為了減少建筑內部甲醛與氮氣所帶來的污染,在設計環節可以盡量多考慮能夠重復使用的建筑材料。又如,在建筑保溫施工設計環節,設計師可以利用發泡聚苯乙烯、聚氨酯以及玻璃棉等材料,避免傳統材料在利用過程中帶來的高能耗。
為了落實低碳概念,在設計環節必須盡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其主要原因: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需要。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夠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速度,更好地維護能源的平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需要做到因地制宜,設計師要結合建筑所在區域的實際自然條件,將風能、太陽能以及沼氣等資源充分利用到建筑設計中,盡量用可再生能源來滿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
任何一個建筑空間建筑,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是空間設計建筑物的安全性,看看符不符合有關的國家規范,在安全性的前提下考慮其他設計要求才更加的有意義。其中,建筑空間的安全設計涉及很多方面,在防火,防水,抗震等方面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為了滿足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有必要考慮低碳經濟,美觀和空間利用的設計要求。低碳經濟原則突出了建筑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只是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了提高,還應符合中國的長時間發展的目的。許多設計使用的設計技術非常的復雜,在使用中很難被采用。重要的原因是空間設計沒有考慮施工的可行性和經濟性。因為許多設計結構難以滿足施工要求,因此在空間結構設計中,有必要按照建筑材料,施工工藝,施工對象等因素制定科學的設計方案。只有這樣,設計才能滿足要求。
在低碳建筑的設計中,應合理使用自然采光,例如陽光。只有有效利用自然光才能減少建筑能耗。對于建筑設計中的自然照明,主要考慮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和照明方向。將建筑物內的電氣設備與自然通風相結合,例如屋頂光伏系統。這種照明設計不僅滿足了建筑物的基本照明要求,而且最大化的降低了建筑物內的電力消耗,使得建筑物的碳排放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有利于生態平衡[3]。
綜上所述,低碳概念的應用對于建筑設計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關施工單位要對低碳概念的應用給予足夠的重視,并結合在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來構思具體的應用措施,以保證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能夠最大化地發揮優勢,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