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華
聊城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山東聊城 252000
現階段,防水密封材料在我國發展迅猛,各個領域對防水密封質量有著嚴格的要求,防水的材料,也不僅僅局限于紙胎油氈,還包含密封材料、剛性防水材料、建筑防水材料等[1]。我國的建筑防水材料,現已逐漸形成工業發展體系。
墻體材料是建筑結構中的主體,在建筑中占比高達70%,近年來,應用較為廣泛的水泥輕質隔墻版、石膏板等,本身具有保溫、隔音等性能,具有減少環境污染、增加房屋使用面積、抗震等效果,且充分利用建筑垃圾等煤礦資源。這不僅滿足了居民們的保溫需求,還有助于生態系統平衡、節能減排,通過對墻體結構的改變,以達到節能環保的作用。
新型裝飾材料的種類較多,按照裝飾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以下4種:①地面裝飾材料。主要有軟石地板,耐磨瓷磚等,具有舒適、安全、耐磨等特性。②節能門窗。主要有PVC門窗、斷橋鋁門窗、玻璃門窗(中空、真空、鍍膜玻璃等)。③外墻裝飾材料。主要有建筑石材、陶瓷類裝飾材料,用于保護、裝飾建筑物,液體壁紙是新型墻面裝修的新材料,具有防潮、抗污等性能,聚氨酯外墻外保溫材料的性能穩定,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升能源效率,是全球建筑行業在廣泛應用的保溫板材料。④吊頂裝飾材料,PVC吊頂材料具有運用廣泛、材質較輕、工藝成熟等優勢,設計中需要滿足裝飾空間、美化環境、照明、音響效果、防火等要求[2]。
新型建筑材料不僅僅體現在環境的保護上,也體現在資源的節約、回收上,可提升建筑材料的優越性、改善房間建筑性能,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促進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面對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能源的運用和發展發揮著重要基礎作用。針對建筑行業而言,建筑建材的所有階段所消耗的能源非常多。在開展建筑設計工作的過程中,其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運用新型節能環保材料,這樣能夠有效保護經濟發展環境。伴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高效開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活和工作環境所提出的要求更加嚴格[3]。
相變儲能墻板屬于圍護結構性材料的范疇,其主要組成內容就是相變材料。依據有關建材基體的具體情形,可以將其劃分為幾種類型:第一,以石膏板為基材的建材,其廣泛應用于外墻內壁中。該材料能夠對室內溫度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為了確保房屋的舒適度,人們會將其作為主要材料。第二,以混凝土為基材的建材,其普遍應用于外墻中,能夠對外墻性能起到穩固作用。第三,以保溫隔熱效果為基材的建材,在節能高效的建筑中,這類材料應用范圍非常廣。
關于有關相變材料方面,除了相變儲能墻板之外,還將相變材料涂料、相變儲熱地板等形式包括進來。相比較于普通的混凝土,相變儲能混凝土具備更大熱熔。在外墻體中運用相變儲能混凝土,不僅能夠科學控制房屋溫度,還能夠提高房屋的舒適度。在建筑節能工作中,保溫隔熱材料就是主要的地基力量。在現階段節能設計工作中,重點研究環節就是保溫隔熱材料。關于相變材料涂料方面,將其合理運用至建筑設計工作中能夠顯著提高建筑儲熱能力。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相變儲熱地板主要與電加熱隔熱聯合運用,在進行地板采暖工作的過程中,其能夠高效平衡室內溫度,還能夠實現成本費用的縮減,其應用與發展空間比較良好。
當今,在建筑行業中活性炭墻體、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塊、新型隔熱板與纖維石膏板等是其主要運用的新型墻體材料。關于這些新型墻體材料的組成方面,竹炭、煤矸石、煤灰分等是其主要原料。新型墻體材料的保溫性能比較突出,不存在有毒有害氣體,能夠促使建筑節能環保材料的要求得到滿足,在建筑工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在我國建筑工程的設計工作中,由于缺乏高效的新型節能環保材料的推廣工作,致使新型節能環保材料的應用,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面對該情況應當深入強化新型節能環保材料的推廣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建材、泡沫玻璃等新型建材層出不窮,這些新型節能環保材料具備非常明顯的節能與環保優勢。面對該情況,應當深入強化這些材料的推廣力度,促使所設計的建筑結構,具備低耗能與低污染特征,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和諧發展。
在開展建筑設計工作的過程中,利用新型節能環保材料,能夠減少建筑的能源消耗,降低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然而單單依賴這些材料很難實現理想效果,應當實現新型能源開發與應用力度的加大,太陽能屬于可再生的清潔型能源,對環境的破壞力度特別低,關于建筑設計工作方面,有關設計人員可以科學利用太陽能。在對太陽能進行應用時,其利用效率直接受到部分設備性能的影響。因此關于太陽能設備方面,應當注重加大相關研究力度,確保所研究的太陽能設備具備系統性能與較低造價成本費用,全面保障太陽能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伴隨著我國建筑工程數量的增加,能源消耗問題變得更加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為了能夠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關于建筑設計方面,應當注重運用新型節能環保材料,以此來實現能源消耗的降低,減少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加快推動建筑行業的可持續和諧發展。在未來的時間內,應當不斷加大新型節能環保材料的研究力度,將更多具備優良性能的材料開發出來,促使建筑設計的選擇更具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