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作濤 鄭軍
山東沂蒙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臨沂 276000
截至2018 年末,我國公路總里程為484.65 萬km,比2017年增加7.31 萬km,同比增長1.53%。就交通網絡的建設情況而言,我國公路建設已經從“大建”進入到了“大養、大修”的發展階段,瀝青路面是我國多數地區公路的主要形式,在實際使用中,瀝青路面表現出行駛舒適度高、噪音小、抗滑性能好等優勢,但受制于瀝青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公路常出現各種病害[1]。
(1)橫向裂縫主要是溫度應力影響導致的裂縫,最先出現在溫度變化最大的表面,之后持續深入蔓延。受到瀝青混凝土老化的影響,路面的抗裂能力明顯降低,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裂縫問題。
(2)縱向裂縫與公路路面施工存在關聯,如施工中出現填土或者地基不均勻,則容易出現縱向裂縫。
在車輛載荷重復作用下,路面出現帶狀凹槽,不同的影響因素下出現的車轍類型不盡相同:結構性車載,主要因荷載持續作用而引發,經常集中在瀝青面層下方,為典型的永久性變形形式,車轍寬度相對較大,橫斷面呈明顯凹字形。流動性車轍,與車輪持續碾壓有關,相比于瀝青混合料的穩定極限而言,實際承受的荷載應力明顯超過該值,出現車轍且不斷加深。
在瀝青混凝土層中,瀝青逐步上移,表面出現大量瀝青。新建路面通車后,在第一個高溫季節高溫天氣時,重載車輛通行向下壓實地面,加劇了結構層瀝青上移,出現泛油,且集中在油石比相對較大的區域。高溫季節降雨后,雨水持續向結構內滲入,若瀝青與礦料不具備有效黏結力,瀝青將在集料表面大范圍剝落,逐步向上移動最終出現極為明顯的泛油現象。
2.1.1 路面彎沉度檢測
運用自動彎沉測定儀法來檢測的方式工序主要為:要運用該種測量方式就得要借助汽車來實施測量,在測量的階段之中來將自動自動彎沉測定儀放置在汽車的前端底盤上,且將自動彎沉測定儀支在路面,維持一個相對靜止的狀態,隨即在汽車后軸輪子經過側頭的時候,彎沉測定儀隨即就會自動記錄數據,如此循環幾次之后,統計數據并將路面的平整度計算出來,其適宜運用在路面施工質量控制之上[2]。
2.1.2 落錘式彎沉儀
一般而言,落錘式彎沉儀的測量方式,是運用重物下落時候路面所出現的平面變化情況來實施測量,其操作工序是啟動落錘裝置,那么在重錘落下的階段之中來進行自由落體運動,重錘落在路面,路面出現沉降。之后再通過傳感器來檢測到路面表層所發生的變形情況,從而將路面平整度計算出來,該種檢測方式的優勢就在于精確度高,速度快之上。
2.2.13m 直尺法
直尺檢測法分為單尺測定最大間隙和等距離連續測定兩種,其中單尺測定最大間隙一般用于道路質量驗收和施工質量控制,測定時要計算出合格率;而等距離連續測定較常用于道路質量檢查,檢測時通過計算得到標準差來表示平整度。
2.2.2 連續式平整度儀
連續式平整度儀較3m 直尺法有很大的改善,可連續、快速測定路表面平整度,但不適用于有較多坑槽、路表面損壞嚴重的道路。檢測過程中是通過位移傳感器、距離傳感器等檢測器傳輸于檢測箱,自動采集位移數據,檢測箱直接顯示、記錄和繪圖檢測結果。
采用落錘式彎沉儀對道路面層進行彎沉檢測,并根據《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要求,通過對道路彎沉值檢測評價該處治方法的有效性。
所謂的日常性養護主要就是對于公路和沿線相關設施實施日常保養維護,此種養護方式不會改變公路結構,無須增設額外材料,只需利用人工、機械以及簡單工具實施作業,確保公路處在較好運行狀態。
第一,增強信息化管理方式。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檢測方式進行公路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對公路實施定期路況檢測以及系統性管理。第二,建立起公路路面管理系統。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對路面檢測以及養護數據實施管理,進一步提升公路養護效率。
第一,裂縫的專項養護方式。對于公路瀝青路面的縱向以及橫向裂縫來說,在進行裂縫養護時需要按照裂縫寬度實施處理。若是裂縫寬度≤5mm,首先要將裂縫內的雜物清理干凈,并通過稠度相對較低的熱瀝青對裂縫進行灌封,同時在其中加入干凈的粗砂及石屑。第二,車轍的專項養護。車道表面一旦受到車輛行駛的影響而造成車轍問題,首先要將車轍面層清理干凈之后重新進行瀝青面層鋪設;若是路面受到擠壓而產生橫向的車轍情況,首先要將凸出的位置徹底清除之后,噴灑或者涂刷瀝青混合料,并且對其實施找平并壓實。第三,泛油的專項養護。若是較輕的泛油問題,可以在其上部撒3-6mm 粒徑的石屑,再通過壓路機實施碾壓;若是泛油問題較為嚴重,可以在其上部撒3-5mm 粒徑石屑或者粗砂,之后對其碾壓;若是面層含油量相對較高,可以將其軟層清除掉后重新鋪設面層。
通過對公路瀝青路面出現的各種病害問題進行分析,證實公路瀝青面層出現的病害種類較多且成因復雜,且上述病害在我國公路中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廣大從業者需要對上述內容有足夠的認識,在工作中根據工程建設初期情況以及當地的氣候條件、交通流量對病害類型進行透徹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確保道路正常使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