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冬
(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冶峪河位于晉源區北部、化工排洪溝的南部。冶峪河起源于山西太原市西山的廟前山,由西北向東南流向,經淳化縣城在涇陽縣口鎮三王溝入境,在口鎮出谷到三原魯橋鎮雙河口入清峪河。冶峪河上游村段長為1 120 m,河道比較狹窄,村民的房屋與泄洪河相鄰,河寬為12 m,冶峪河的下游化工排洪河是冶峪河最大的支流。
冶峪河河道是屬季節性比較強的山洪河道,在北部與九院沙河相接,南部風峪河相鄰,在祥云橋北部進入汾河,其流域內的洪水具有較強的突發性。上游河流的流速比較快,含沙量高,不僅具有較強的沖刷力,還具有破壞力;下游河段的縱坡相對比較緩,水流的速度慢,使上游的水土流失至此形成沉淀和淤積,抬高了河床,部分河段已成為了地上懸河。
在冶峪河河流下游建有董茹水文站,控制的流域面積為18.9 km2,根據《山西省水文計算手冊》實施了比較詳細的分析,出山口的斷面流域的面積相差較小,在各種頻率中其洪水設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冶峪河斷面設計洪峰流量成果匯總表單位:m3/s
經過長期對冶峪河河道的現場調查并與相關部門進行有效的對接,冶峪河主干流的出山口到入汾河口防洪和河道出現的問題比較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降水是冶峪河洪水的主要成因,具有很強的突發性,而且兩側堤防比較低,在洪水頻發的季節,一旦水位超過規定的警戒線,極易發生洪澇災害,給附近的村民會造成嚴重的生命威脅和財產損失。
冶峪河流域生態的缺失,使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失去了正常的生存空間。在河道的枯水期,流水量會減少,并且基本為污水,斷面不足,致使河道的過濾能力不夠,河道內的污水比較嚴重[2]。
3.1.1 河道防洪治理范圍和內容
對河道兩側進行清障,根據沿河道路對河道兩側護岸實行拆除或者重建;構建生態河床景觀,有效解決河道兩岸污水排河排污問題,在上游對河道進行補水,讓清水復流。
3.1.2 河道防洪工程建設標準
按照《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和《太原市防洪排澇專項規劃》(2014~2020)[1],冶峪河防洪標準為設計流量190 m3/s,化工排洪河匯入后,冶峪河設計流量252 m3。
3.2.1 冶峪河河道防洪治理工程
根據沿河道路工程同步進行,在濱河西路到汾河口,位于汾河公園范圍內,結合設計河道縱坡對河道實施清淤工作。化工排洪河接入口到濱河西路橋河段,根據沿河的道路布局重建河道的護岸,采用復式河槽斷面。治理措施有線狀河床清淤,河床生態修復、新建復式河槽擋墻等。化工排洪河南北兩河交接處到規劃入冶峪河處,總長大約2 265 m,河道全部是新建河道。
3.2.2 冶峪河防洪工程計算
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范》,堤頂超高計算公式為:

式(1)中,Y表示堤頂超高(m);R表示設計波浪爬高(m);e表示設計風壅增水高度(m);A表示安全加高(m),不允許越浪2級堤防取0.8 m。
計算設計波浪爬高,需先按公式(2)~(4)計算相關波浪要素:



式(5)、(6)中:Rp表示累積頻率為p的波浪爬高(m);K△表示斜坡的糙率及滲透性系數;Kv表示經驗系數;Kp表示爬高累積頻率換算系數;m表示斜坡坡率;表示堤前波浪的平均波高(m);Ro表示無風情況下,光滑不透水護面K△=1時的波浪爬高(m)。
風壅水面高度計算,風壅水面高度按下式計算:

式(7)中,e表示計算點的風壅水面高度(m);K表示綜合摩阻系數,可取K=3.6×10-6;β表示風向與垂直于堤軸線的法線的夾角(度)。其他符號同上。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堤頂超高為0.9 m。
冶峪河的支流主要是降雨形成,河道防洪工程具有很強的突發性,會為當地的經濟和人民的財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給當地人民的生活帶來不便。冶峪河河道防洪工程設施建設不夠完備,急需加快河道防洪工程的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冶峪河流域抗洪災的抵抗能力,構建冶峪河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加大河道防洪工程管理力度,努力把洪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確保冶峪河流域生態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