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鳳
(四川明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遂寧 629000)
主軸密封裝置屬于水輪機中的核心保護措施,但容易發生水淹水導軸承、水淹廠房等事故。應用工藝優良、結構合理的密封裝置,能夠保障水輪機的穩定、安全運行。其中,運行磨損是水電站機組主軸密封裝置中的常見問題,由此,從著手,進行系統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促進主軸密封裝置安全運行[1]。
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在實際運行中,水流會順著固定部件以及主軸轉動部件間隙流入燈泡機艙中,甚至深入水導軸承,因此,應該對主軸密封裝置進行合理設置,阻止水流流入機艙內,在這個過程中,主軸密封可以進一步細分為運行狀態密封和停機狀態密封。
水電站機組中的檢修密封以圍帶式結構為主,可以在運行狀態密封和停機狀態密封中[2-3],將0.7 MPa壓縮空氣灌入圍帶中,促進圍帶橡皮實現擴張膨脹,針對固定支架和轉動支架徑向間隙進行合理填充,對間隙漏水問題進行有效防堵。機組啟動密封運行后,將空氣圍帶內空氣排出,促進氣體有效收縮,轉動支架和空氣圍帶之間應該維持1.5~2 mm之間的徑向間隙,預防機組運行碰撞。
在以往研究中,通常結合不同機組主軸相關密封件的實際磨損情況及監測結果,分析密封水室在實際運行中,金屬部件之間是否存在機械運行磨損問題,是否中斷,是否導致旋轉之間產生干摩擦力,磨損支架和密封材料。那么,主軸密封區域會出現冒煙、發熱等現象。但實際過程中,密封材料熔點和金屬部件相關熔點相比,要稍低一些,在損傷金屬部件轉動支架表面和壓蓋之前發生熔化,即使發生干性摩擦,損壞密封材料,轉動支架以及壓蓋抗磨環等金屬部件也不容易磨損,因此,主軸密封裝置磨損原因判斷流程較為復雜,在此,將其分為3部分,逐一分析。
出現泥沙入侵主軸密封裝置現象通常是由兩個方面原因導致的:
第一,主軸密封腔水室內尚未形成0.1~0.2MPa的清潔密封水壓,墻內清潔潤滑水主要來自供水控制單元。在設計過程中,壓力表簡單地連接在控制單元的主管中,沒有其他的壓力監測點。在實際運行中,無法有效地調整和測試干凈的密封水壓。一旦機組運行工況發生變化,如果調整和操作不當,將堵塞主軸密封供水管道,從而導致主軸密封潤滑水直接中斷或低于極限值。在這種情況下,汛期河道挾沙將進一步惡化。
第二,機組相關監控系統的停機流程存在設置故障,在對機組過程進行監視和檢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啟動過程中空氣保護罩密封被抽出,那么延時10~20 s后,開啟主軸密封電動蝶閥,提供干凈的密封水,然后,啟動葉片脈沖轉子,機組在停機期間歸零,關閉主軸密封電動蝶閥,2 min后風帽密封正式投入運行。在機組啟停過程中,在10~20 s以及20多分鐘后,腔室中的清洗和密封水中斷。在這種情況下,在0.1 MPa靜壓作用下,流道內的渾水會沖入密封系統,破壞系統的清潔度,造成機組運行后密封磨損,特別是汛期,渾濁現象更為嚴重。
在機組運行過程中,旋轉支承擺動幅度較大,導致旋轉支承與L形密封形成摩擦力,隨著旋轉頻率的增加或減小,交變力進一步擴大,當旋轉支架和螺栓的損壞超過極限時,系統會發生沉積物侵入,導致旋轉支架嚴重磨損,影響整體密封效果。在機組后期檢修過程中,支架轉動導致螺栓斷裂,主軸法蘭面與旋轉支架松動,造成大量漏水危機。通常情況下,通過檢查發現,前椎體翼緣與導向椎體連接處的位移、下沉導致固定支架與傳動支架不同心,旋轉過程中出現柱面碰撞磨損問題,而相關的拆裝螺栓也因疲勞損壞而斷裂。
由于管理人員操作誤差等問題,將影響主軸密封系統的正常密封供水,即在機組長期不穩定運行的情況下,相關擺動值和振動超標,旋轉支架擺動幅度大,也會對密封裝置造成一定損壞。
對監控系統的啟停過程進行全面優化,也就是說,在啟動過程中設置主軸密封供水蝶閥,延時保證腔體供水和建壓后,抽出空氣保護罩密封。停機過程中機組轉速調零后,投入正常氣封圍帶,關閉主軸密封供水蝶閥。
改進主軸密封相關給水管道整體技術,在與機艙內密封室相連的供水管內安裝控制閥,并設置能準確顯示密封室內水壓變化的精密壓力表,以便對密封室內水壓進行觀測分析,合理控制密封室內的壓力參數,提高密封效果。
發電機組主軸密封主要由平板密封和梳齒密封組成,同時,主軸密封漏水量相對較小,相關漏水量不超出每分鐘35 L,也要設置密封壓力自動調節裝置,具體密封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平板梳齒組合密封結構
如圖1所示,主軸密封采用自動水壓調節方式,總漏水量不超過240 L/min,濃水泄漏量主要通過管道排放。
對有關設備,應檢修主軸密封,合理調整壓蓋、彈簧、螺栓等部件,檢查浮環的靈活性。對主軸密封給水管道及平衡室進行低氣壓檢修,檢查啟動流量是否正常。
在水電廠技術改造過程中,要嚴格控制質量問題,系統分析影響質量的因素,合理劃分風險因素,形成有效的控制措施,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有效避免過分關注廠家的質量承諾,保證一次性改造成功,防止同類問題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