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磊
(上海熊貓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1704)
離心泵是水電站及水庫取水泵站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設備,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離心泵有閉式葉輪、半開式葉輪、開式葉輪三種結構,其中,閉式葉輪做功效率高、性能佳,能滿足大多場合的需求。隨著各國工業水平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離心泵的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現在既要保證設計工況、又要考慮綜合效率以及整體功率消耗等方面。本文利用UG軟件建立了水電站離心泵的水力模型,并應用CFX軟件進行水力模型的仿真分析,研究不同葉片出口直徑和寬度下的離心泵的揚程、葉輪效率及總效率,通過仿真計算驗證水力模型設計的合理性。
水電站離心泵的組成主要有葉輪、葉片、泵體、泵軸及軸承。啟動水泵前,應該向泵腔和吸水管注滿水,將水泵里面的空氣排除干凈。打開啟動開關后,通過泵軸帶動離心泵葉輪旋轉,水在受到葉輪旋轉帶來的離心力作用甩向泵體,最終經過排水管流到地面。此時在葉輪中心的進水口位置處于真空狀態,這是因為水已經被拋到輪緣造成的。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吸水井中的水被迫進入濾水器、底閥、吸水管,最終到達水泵的葉輪中心[1]。
本文研究和分析的離心泵給定的參數如下:流量Q=34 m3/h,揚程H=22.8 m,轉速n=2 900 r/min,效率η=77 %,輸送介質為水。利用CFturbo和UG軟件相互結合建立了葉輪水力模型、泵體水力模型及葉輪前后蓋板水力模型,并對其進行整體配合,水電站臥式離心泵整體水力模型見圖1所示。

圖1 水電站離心泵水力三維模型
連續性方程、動量守恒方程和能量方程作為流體動力學三大基本控制方程,能夠準確地表述任何類型的流體運動規律。在對水電站離心泵的研究分析中,水泵內的熱交換可以忽略。
連續性方程也稱質量守恒方程,可以表述為:控制體內部流體質量的增量等于流入與流出控制體的流體質量之差,在離心泵的分析研究中,定義液體為不可壓縮流體,密度ρ為常量,其積分表達形式如下:

式中:u、v、w是速度在x、y、z三個方向上的分量。
動量方程也稱運動方程,可以表述為:對于一個給定的流體系統,總流體的動量變化率等于作用于其上的合外力,其實質是牛頓第二定律,根據這一定律可導出流體體系在x、y、z三個方向上的運動方程的微分表達形式,工程中常用的Euler方程實質是動量方程在忽略粘性條件下的簡化形式,可表述為:

離心泵葉輪、泵體及葉輪前后蓋板等過流部件的水力模型網格質量,對計算結果的精度和迭代的收斂速度都有直接的影響,為了提高仿真分析的準確性,本文利用ICEM軟件進行網格劃分。首先,將葉輪、泵體及前后蓋板的水力模型分別導入到網格劃分軟件中,對葉輪和泵體的水力模型進行非結構化的四面體網格劃分時,保證網格質量系數大于0.3。
水電站離心泵葉輪的數量會影響水泵的進水量和泵內的壓力大小。由設計經驗可知,葉輪增多會增大離心泵腔內壓力,進而增大離心泵的揚程。但葉輪的進水截面將會減小,增大進水的阻力,從而減少了離心泵的流量。因此合理選擇葉輪數量,是改善離心泵性能的關鍵。本文設計的水力模型選擇了6個葉輪,將ICEM軟件劃分好的葉輪、泵體及前后蓋板水力模型的網格,依次分別導入到CFX仿真軟件中,然后檢查水泵過流部件間的裝配關系,是否存在間隙或干涉。
本文選取的水電站離心泵水力模型葉片出口直徑分別為140 mm、142 mm,出口寬度分別為12 mm、14 mm,在仿真軟件中對不同組合工況進行分析,計算離心泵水力模型中心截面的相對速度場分布情況。分析結果可知,在水泵葉輪進口端沒有出現流體漩渦,水體流向基本沿著葉輪壁面流動,葉輪相對速度方向與葉輪旋轉方向一致,速度沿葉輪徑向呈現不斷增大的趨勢。
在CFX仿真軟件后處理中,利用前處理中設置的水泵的揚程計算公式、葉輪效率及總效率計算公式,計算出不同工況下的數值大小,并對仿真計算的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具體見表1所示。

表1 葉輪水力模型效率數據分析
由表1可知:在葉片出口寬度相同的情況下,離心泵水力模型的揚程隨著葉片出口直徑的增大而增加,葉輪水力模型效率和水力模型總效率隨著葉片出口直徑的增大而降低。
本文利用CFX仿真分析軟件,對水電站離心泵水力模型的相對速度場、水力模型的揚程、葉輪水力模型效率及水力模型總效率進行計算和研究,通過實驗可知:
(1)水力模型的進口端無流體漩渦出現,水體流向與葉輪旋轉方向一致,并且沿葉輪徑向呈現增大趨勢;在靠近泵體的隔舌部位速度較大,相對速度場在泵體內分布均勻,說明設計的泵體水力模型是合理的。
(2)葉片出口寬度相同時,水力模型的揚程與葉片出口直徑呈正相關關系,葉片出口直徑相同時,水力模型的揚程與葉片出口寬度呈正相關關系。
(3)仿真計算的水力模型揚程都大于離心泵給定的揚程22.8 m,且有10 %的余量,水力模型的總效率與給定的效率77 %十分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