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虹
(青島市黃島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山東 青島 266400)
符合標準的大數據運用的前提是計量信息數據的完善,在日常的計量工作過程中,產品的量值傳遞、產品檢測、和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和校準的過程中,產生的許多數據,這些數據的整合和歸檔都是該項目往前推進的標桿,所以必要的數據整合和數據清理都是計量工作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有一個正確的計量工作,產品的優劣檢測建立再計量工作之上,嚴格的執行數據比對,產品有著行業標準的數據支撐,以及產品對應的各個領域與該產品相關的數據收集,完善對應產品的相關數據,充分利用大數據的相關技術,提高質量監督管理水平。為產品的監察管理、產品的品質提升和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切實可靠的數據依據。
全方位建立信息對稱統一的數據庫,將計量器實行實名制管理,不斷的完善計量用具的生產,落實到計量用具的使用等等多個環節嚴密監管。目前我國有多個市級省會已經將計量器具的實名管理。將系統建成完善后,將會大幅度的減少計量器的漏裝、少裝等等違規現象的發生,強化了檢驗計量器具在使用過程檢查管理。監管部門下一步將會逐步的將嚴厲監管計量器具的生產單位,將出產物品實行“一物一碼”的管理制度,最終達成通過編碼查詢即能查詢到計量器具生產單位的所有信息,以及計量器具的運行單位的對應信息。
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再復雜的環境檢測中去。計量產品再任意環境下都能保證產品的檢測所得數據精準高效,是計量產品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1]。隨著我國的工業現代化生產、國防工業和軍事發展,各個行業在任意環境下使用到計量產品是必然的。如何應對計量產品面對不同的作業環境之下要校準的問題,是當下計量產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當下運用大數據技術解決計量器面對這樣的情況是建立計量用具專屬的數據庫,運用仿真模擬實驗,收集計量器對面對不同環境的數據變化。將收集的數據整理歸類,最終通過仿真模擬實驗和大數據相結合,對數據進行處理,從分析的數據中獲得計量器具再應對任何環境之下都能校準的一個標準結果,從而達到計量器的校驗標準。
計量器具作為一個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必然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可以作為一個企業的產品品質和企業提供服務質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民日益增高的生活水平標準,對服務業的要求也水漲船高。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更為全面的管理對應的客戶信息、客戶質量和對應的客戶可提供的服務技術研發,更好的為客戶帶去服務體驗,為客戶解決問題。例如日常生病都會去到的醫院,計量器具在為醫院提供計量測驗服務過程之中,充分的利用大數據技術作分析、量化、評估醫院整體的計量器具的整體運行性能。一方面完善對醫院的治療器具的管理,實施監管醫院配備的醫療設備的性能,提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可對醫療服務的評價做累計,從記錄中的大數據中調取廣泛適用的藥品可治療的疾病。從而更好的提升醫院整體的設備質量監管和提供醫院整體的服務水平。更好的避免因為醫療設備、和用藥造成不必要的醫療事故,更好的為人民的生命保駕護航。
運用計量器具輔助大數據,可為服務產業提供精準的服務方向,準確的集中客戶的重點,找到準確的發力點和切入點,全方位更好的服務客戶。通過抓小管理,建立一定區域內的計量基準,鏈接上社會的動態數據庫,將小社區的信息擴展鏈接,實現全社會的信息資源共享,一方面可避免計量器具的重復購買造成資源浪費,提高計量器具的檢驗標準。同時,大數據的互相交流也能使每一個計量器具實現價值,各個模塊部門之間的鏈接變得更加緊密。同時運用大數據進行交流,各個部門之間橫向聯系,提高工作效率,得以實現良好合作,促使國民經濟聯合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積極的運用大數據技術推進與國家計量單位相關的合作,不但能夠共同推進國際計量體系的創新發展,共同促進相關單位的貿易便利。通過大數據平臺做數據交換,有利的信息共同獲取,建立計量領域的數據交流平臺,加強計量器具之間的信息交換,不斷促進計量行業發展。最終實現計量器具的便利化生產,更好的提高計量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
計量與大數據的服務相關聯可以提高計量行業的發展進程,加快各個行業的信息化交流和資源共享,提高對應部門的服務能力。當然,數據收集數據的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提高質檢部門的服務、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數據與計量關聯的初衷。大數據再收集、存儲、處理、傳輸等過程中面對的安全風險,也是大數據平臺當下面對的問題,這些數據有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需求數據,面對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與日常生活、生產、安全相關聯的數據不受不法分子的侵害這個問題,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是當下必然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