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洪波
8月18日,美國SpaceX 公司“星鏈”計劃的第十一批58顆衛星成功發射。至此,自2019 年5 月星鏈計劃第一批60 顆衛星發射進入550 公里的近地軌道以來,SpaceX 公司已在太空部署了653顆互聯網衛星。單從數量來看,2019 年全球航天器發射總數是492 個,其中,除去SpaceX 公司星鏈衛星以外的衛星發射總數是372 顆,也就是說,在1 年的時間里,SpaceX 公司發射的衛星數量已是2019 年除該公司以外的全球衛星發射總數的近1.5 倍。
然而,這才只是剛剛開始。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批準星鏈計劃在2027 年之前部署1.2 萬顆衛星,分3 層坐落在近地軌道中。并且,2019 年10 月,FCC 又代表SpaceX 公司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交了一批近地軌道小衛星的頻率申請,計劃再增加3 萬顆衛星運行在距地328~580 公里之間,使得星鏈計劃的總衛星數達到4.2 萬顆。
此外,按照FCC 的要求,在2024年前,SpaceX公司需要在軌道上部署近6000 顆衛星,在2027 年完成1.2 萬顆衛星的部署。也就是說,在未來4 年時間里,SpaceX 公司需要發射的衛星總數是現在全球在軌衛星總數的3 倍;在未來7 年的時間里,SpaceX 公司將發射的衛星數是過去60 年人類發射航天器總數的1.3 倍;在星鏈計劃滿額部署后,僅SpaceX 公司的在軌衛星數就將是人類過去60 年航天發射衛星總數的4.6 倍。今年,SpaceX 公司預期發射24 批星鏈衛星,發射頻率平均每月兩次,全年預計部署1440 顆衛星。
這無疑是個史無前例、極其宏大的項目。要命的是,這些爆炸式增加的衛星全部部署在近地軌道,極大地提高了近地軌道衛星之間“撞車”和“剮蹭”的概率。此外,星鏈衛星“整整齊齊”從天空快速、密集、亮晶晶劃過的隊列,以其極強的存在感,“閃瞎”了天文觀測的鏡頭。可以想見,如果星鏈衛星真的部署完4.2 萬顆,那就像給地球外面套上了多層高速旋轉的光粒網,天文觀測的鏡頭將長期被不速之客劃屏,這讓整個天文圈憂心忡忡。
然而更具爭議的是,部署如此大規模的近地軌道星座,究竟是確有商業價值,還是對于近地軌道的軌位和頻率資源的搶占?馬斯克稱,構成小范圍覆蓋的衛星星座只需要420 顆。因此,星鏈計劃逐次加碼,膨脹到4.2萬顆的巨型規模,被認為難逃“跑馬圈地”的嫌疑。
正在申請破產的一網公司創始人格雷格·韋勒評價說:發射比實際所需衛星更多的衛星,唯一原因是為了炫耀,“衛星的數量成就一家公司。從公眾和籌資的角度來看,多即是好。”也有觀點認為,SpaceX 公司之所以步調邁得如此快,部分原因就在于利用近地軌道當前的監管真空,最大程度地抓住機會,利用國際電聯“先占先得”的規則,搶占低軌軌位和頻率資源。
有意思的是,申請破產的一網公司也正試圖利用它所持有的頻率和軌道資源去償還債務。并且有消息稱,英國政府欲出資5 億英鎊收購部分一網公司的資產,并在其基礎上打造英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而且,從歷史上看,上世紀90 年代,摩托羅拉的銥星星座破產之后,也并沒有荒廢,而是由美國國防部接手,最終還是讓“肉”爛在了自家鍋里。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美國陸軍剛剛與SpaceX 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在軍事網絡中,測試使用星鏈來傳輸數據,并允許美國陸軍在3 年內使用星鏈服務。若星鏈直接服務于軍事作戰,那么這4.2 萬顆衛星投放到太空中,恐怕又不僅僅是在頻軌資源上“跑馬圈地”這么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