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楊
今年4月24日,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中國航天事業由此掀開嶄新一頁。
中國航天事業創建于1956年10月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之時。其后的十多年間,中國航天事業基本上處于打基礎階段,一方面引進和培養各方面人才,著手建立航天科技工業體系;另一方面,著眼于國防建設的實際需要,研制并成功發射了近程、中程和中遠程導彈,實現了導彈與原子彈的“兩彈結合”。在此基礎上,著眼于未來航天發展需要,研制人造衛星的計劃提上日程。隨著長征一號火箭和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中國開啟了進入太空的大門,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航天時代。
人們耳熟能詳的“兩彈一星”中的“一星”,指的正是東方紅一號衛星。“兩彈一星”(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為中國奠定了尖端科技基礎,使中國真正獲得了大國地位。鄧小平同志曾說:“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對于中國航天發展的意義,對于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意義,將永遠為人銘記。這也正是國家將“4.24”而不是別的日子確定為“中國航天日”的緣由所在。
50年來,中國航天奮發圖強,在邁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閃光足跡。
50年來,中國成功研制發射了數百顆衛星,應用衛星實現了系列化、平臺化發展,形成了返回式遙感、“東方紅”通信廣播、“風云”氣象、地球資源、北斗導航、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海洋等七大系列,初步構建形成了中國空間基礎設施,廣泛應用于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和國防建設等各個領域。
提起太空中璀璨的群星,就不能不提將它們送入太空的長征系列火箭。今年是中國衛星50年,同樣也是長征火箭的50歲生日。從長征一號起,經過50年發展,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形成了由十多個型號組成的“家族”,具備發射低、中、高不同軌道,不同類型衛星、載人飛船、空間探測器的能力。截至目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飛行300多次,成功率超過95%,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為滿足中國航天發展的需要,無毒、無污染的新一代火箭正在加緊研制。其中,長征五號、六號、七號、十一號已投入使用。新一代長征火箭型譜形成后,“長征”這顆明星會更加耀眼。
在航天發展歷程中,載荷與運載工具相互成就。沒有載荷,運載火箭英雄無用武之地;沒有火箭,再完美的航天器也上不了天。在東方紅一號和長征一號這對完美搭檔“首秀”成功之后,中國的衛星家族和火箭家族形成了良性互動,又誕生了東方紅二號與長征三號、東方紅三號與長征三號甲、風云一號與長征四號等一對對“神仙眷侶”。它們交相輝映,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了一段段佳話。而未來,隨著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工程的進一步實施,以及火星探測等工程的全新亮相,這樣的佳話還將不斷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