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宏
(華南師范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2019 年10 月21 日,加拿大舉行第43 屆聯邦議會選舉,小特魯多領導的聯邦自由黨雖然獲得的議會席位最多,為157 席,但沒有達到過半的最低要求170 席,因此不能獨立組建多數黨政府,只能與理念較接近的其他小黨結成聯盟,組建少數黨政府,共同執政。加拿大華人在2019 年大選中表現積極,總共有41 位華人精英參選(包括混血華裔),[1]最后有8 位華人當選,都突破歷史紀錄;華人社團在此次大選中繼續進行選民教育和選舉動員,在選舉過程中發揮關鍵的引領作用;華人普通民眾也是熱情高漲,積極參與投票和助選,華人選票受到各大政黨和候選人的高度重視,在華人聚居的選區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本文首先簡述2019 年聯邦大選的結果與成因,然后詳細分析華人在此次聯邦大選中的參與方式、表現和特點,最后總結他們參政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改進建議,并對未來華人參政的前景進行展望。
加拿大是聯邦制、議會內閣制和多黨制國家,由在眾議院占多數席位的政黨組建政府,該政黨的黨魁順理成章擔任政府總理。加拿大聯邦大選每4 年舉行一次,國會眾議院席位根據每10 年人口普查數據重新調整。2015 年之前加拿大國會眾議院有308 個席位,2015 年大選增加30 個席位,現在共有338 個席位。[2]任何一個政黨要贏得簡單過半席位組建多數黨政府,至少在大選中要獲得170個席位。2019 年大選中,小特魯多領導的聯邦自由黨獲得席位沒有超過半數,只能尋求與其理念最接近的新民主黨聯合執政。此次大選新民主黨只獲得24 個席位,與2015 年的39 個席位相比有顯著下降,但如果能夠與自由黨組成聯合政府也不是一件壞事。因此大選剛結束,小特魯多就與新民主黨黨魁賈格米特·辛格(Jagmeet Singh)通電話,雙方都表示愿意合作。加拿大的其他主要政黨包括聯邦保守黨、綠黨、魁北克人政團和人民黨。聯邦保守黨在黨魁安德魯·希爾(Andrew Scheer)的領導下,開始在大草原省份重新崛起,在此次國會選舉中一舉奪得121 個席位,多于上屆的99 席,保住了官方反對黨地位,并成功將自由黨逼成少數黨政府。魁北克人政團上屆只獲得10 個席位,但此次獲得32 個席位,取得大幅進展。綠黨雖然近年來人氣大漲,但只獲得3 個席位,比上一屆多1 個;而從保守黨分裂出來的人民黨全軍覆沒,沒有獲得席位。[3]
2019 年聯邦大選的結果并沒有超出加拿大各大民調機構的預期。選舉前加拿大各大媒體的調查都顯示,小特魯多領導的自由黨會贏得大選的勝利,但不會獲得議會半數以上席位并組成多數黨政府。執政的第一個四年顯示小特魯多政府缺乏執政經驗。例如,四年的執政產生了一系列有爭議的社會議題,如大麻合法化、同性戀權利、小特魯多涉嫌干預司法獨立、為美國拘禁孟晚舟導致中加關系惡化引發輿論批評、財政赤字迅速擴大等。但小特魯多領導的聯邦自由黨最后獲勝原因在于:第一,當前世界經濟前景不明,但加拿大的經濟整體上還不錯,2019 年第三季度3.7% 的經濟增長還是比較高的,大多數民眾求穩,不想大變。第二,雖然小特魯執政四年出現了上述一系列重大政策失誤,但還不算太差,距離10 年的換黨周期還比較遙遠。第三,雖然小特魯多的個人魅力有所下降,但反對黨的力量也很弱,不足以擊敗他領導的自由黨政府。第四,加拿大政治的地域性非常嚴重,如保守黨力量主要集中在大草原省份,包括阿爾伯塔省、薩斯卡徹溫省和曼尼托巴省,人口稀少,在議會中占據的席位有限,而自由黨和新民主黨主要集中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人口眾多且集中,在議會中的席位占多數,這也導致保守黨在大選中難以獲勝。
21 世紀以來,加拿大華人人口仍在快速增長。據筆者統計,2019 年加拿大華人人口已經超過190 萬,約占加拿大總人口的5.4%;[4]華人的受教育程度一直是加拿大各族群中最高的群體之一;現在有50% 以上的華人從事專業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華人的年均家庭收入和住房擁有率也是亞裔當中最高的族群之一。[5]隨著華人社會經濟地位的提升,他們的參政意識顯著增強。在2019 年加拿大聯邦大選中,華人精英、華人社團和華人普通民眾積極參政,取得明顯進步。
加拿大華人精英在此次選舉中的主要參與方式有:通過加入主流政黨爭取政黨提名,在某一選區成為代表該政黨的正式候選人,進而競選聯邦國會議員;當選后爭取獲得總理的委任擔任內閣成員等。2019 年共有41 名華人精英被各政黨提名為正式候選人,參選聯邦國會眾議員,而2015 年、2011 年的華人提名候選人分別只有27 名、23 名,這是一個顯著進步。當選的華人國會議員人數也有所突破,共有8 人勝出,成功率達20%。其中,加東地區有5 人,分別是自由黨的陳圣源、伍鳳儀、葉嘉麗、董晗鵬和保守黨的莊文浩;加西地區則有保守黨的黃陳小萍、趙錦榮和新民主黨的關慧貞。在當選8 人中,有6 人為連任,其中董晗鵬和趙錦榮都是新當選。13 歲從上海移民加拿大的董晗鵬,是新一屆聯邦國會中唯一的中國大陸新移民。最讓人振奮的是,在加拿大華人人口最密集的列治文市的兩個國會議員選區全部由華人獲勝,分別是黃陳小萍和趙錦榮,顯示出華人選民比以前更加團結,而且他們二人都屬于保守黨。新民主黨的關慧貞,則在華人人口占22.1% 的溫哥華東選區代表新民主黨參選并獲勝。參加本屆大選的華人候選人,代表保守黨的最多,有12 人;代表人民黨的有11 人,人數僅次于保守黨;代表自由黨的只有8 人,代表新民主黨的有7 人,代表綠黨的有2 人,獨立參選的有1 人。[6]選舉后不久,順利當選國會眾議員的華人精英伍鳳儀再次被小特魯多新政府委任為小型企業及出口促進部部長,也是小特魯多內閣中唯一的華人部長。[7]

2019 年加拿大聯邦國會眾議員選舉中獲勝華人的基本情況
2019 年聯邦大選中華人精英參政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參選人數突破新高,獲勝人數也穩中有升。此次大選,參選的41 位華人中有8 人勝出,雙雙突破歷史,而2015 年大選中有27 名華裔候選人,其中有6 人當選,2011 年大選中,只有23 人參選,但有7 人當選。第二,華人候選人大多數集中在華人聚居的選區,當選華人能夠代表華人社區的主流民意。例如,在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中區,出現保守黨黃陳小萍、自由黨寇鴻久、人民黨白巍和獨立參選人張哲共4 名華人參選人對峙的局面。在多倫多士嘉堡北區,自由黨陳圣源、保守黨江如天和新民主黨陳艷對陣。自由黨的伍鳳儀和葉嘉麗則分別迎戰保守黨的袁海耀和胡商。在大多倫多地區的萬錦- 於人村選區,有自由黨的何胡景、綠黨高境嵐、人民黨鐘碧珍參與混戰。[8]第三,華裔候選人的當選機率與華人人口和代表主流政黨參選成正相關關系。當選的華人精英基本上都在華人人口集中的大多倫多和大溫哥華地區,代表主流政黨參選的成功率更高,當選華人分別屬于自由黨、保守黨和新民主黨這三大主流政黨。第四,優秀的華人精英在華人社區中不缺乏,為獲勝奠定基礎。選前第一位大陸華人新移民國會議員譚耕因為多方面原因而退選,讓人擔心該選區會落入其他族裔之手,但新移民董晗鵬及時補位獲勝說明優秀的華裔候選人并不缺乏。第五,在此次大選中積極參政并當選的華人精英當中,仍以來自香港的移民和土生華人為主,大陸華人新移民參政的積極性顯著增高,參與競選的人數顯著增多,但成功率仍然較低,也有個別來自臺灣的華人參與大選。第六,參選華人精英中右翼黨派候選人占多數,左翼黨派的華裔候選人占少數。加拿大右翼政黨有保守黨和人民黨,左翼政黨主要有自由黨、新民主黨和綠黨。據筆者統計,此次參選的41 名華裔精英中,有23 人屬于右翼政黨,17 人屬于左翼政黨,右翼政黨占多數。這也反映了加拿大華人政黨認同和政治訴求的多元化。
華人社團是領導和支持華人參政取得進展的強大后盾和有力保證。通常華人社團參與大選的方式主要有從事選民教育、進行選舉動員、幫助候選人籌款和助選等。與以往相比,此次聯邦大選有一個重大差異是選舉的大環境對華人社區不利,主要是受中加關系惡化的負面影響。尤其是 “孟晚舟事件” 發生后,不但中加政治關系急劇惡化,而且兩國經貿關系受到直接影響,對加拿大華人社區也造成較大沖擊。加拿大右派媒體《溫哥華太陽報》發表署名文章,指稱中國政府、中國駐溫哥華總領館利用華僑華人和華人社團作為增加其國際影響力的工具,并影射中國政府利用華人干預加拿大內政。[9]雖然中國駐加拿大使領館都對此進行了批駁,但對與中國使領館聯系較多的新移民社團積極參與此次聯邦大選還是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雖然此次加拿大華人參政的大環境不好,但華人社區并沒有被嚇倒,活躍在華人社區的新老華人社團不怕被 “抹紅”,仍然積極進行選民教育、選舉動員和籌款活動。他們在華人社區舉辦候選人辯論或選舉公開論壇,吸引華人民眾關注選舉議題,并對選民進行參政教育和選舉動員,在此次大選中繼續發揮重要的助推作用。
2019 年6 月27 日,全加華人聯合會第27 屆年會暨全國會議在多倫多舉行,來自加拿大各地的與會代表60 多人出席了會議。會議就新形勢下的中加關系、鼓勵華人積極投入聯邦大選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會議呼吁華人社團團結互助、包容互信,共同推動華人社區的發展和進步;同時在聯邦大選中積極參與,運用手中的選票表達自己的訴求;敦促加拿大政府讓加中關系盡快重回正軌。[10]
早在大選前的7 月,華人參政團體華越柬寮法律援助中心和多倫多平權會就開始舉辦選舉系列活動。如7 月17 日舉辦 “我們都是移民——加拿大移民政策” 社區會議,努力幫助選民了解加拿大關于移民、退休金、牛奶金和失業金的現行政策,提升他們的參與和領導能力,培養他們組織社區會議、拜訪民意代表和社區外展的能力。[11]8 月22 日,薩省華人參政議政創業群聯合薩省華商會特邀聯邦國會議員光臨華人社區,與華人社區就今年聯邦大選的關鍵問題做充分的交流和溝通。[12]
9 月17 日,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中國和印度企圖利用他們與加拿大境內僑民社區的聯系,試圖影響即將舉行的聯邦大選,加拿大情報機構正在密切監視相關威脅。全加華人聯會(安大略區)對此報道表示憤怒,并在多倫多召開新聞發布會,呼吁華裔公民積極參與聯邦大選:“我們建議華裔公民積極投票支持自己心目中的候選人,考量之一是候選人及所在政黨的政綱和政績是否代表自己的訴求和利益,考量之二是候選人及所在政黨如何促進維護加中友好關系。”[13]
9 月29 日,由 “多倫多華裔媒體工作者協會” 和 “加拿大華裔參政同盟” 共同組織的 “2019 聯邦選舉公開論壇” 在萬錦新旺角廣場舉行,得到眾多參選人的積極響應與重視,各主要政黨都有參選人與會,包括新民主黨候選人郭旼修、人民黨候選人鐘碧珍、保守黨候選人胡商和馬榮錚、綠黨候選人高境嵐、新民主黨候選人陳艷和自由黨候選人陳圣源。論壇強調華裔參政議政的重要性,鼓勵大家為了自己和下一代的權益出來積極投票。論壇針對華裔投票率偏低這個老問題做了一些工作,希望未來能有所改變,對推動華人參政議政是一個有益的嘗試。[14]
聯邦大選自9 月正式開始后,一些華人社區團體、商會和媒體分別于10 月2 日在多倫多唐人街附近的選區和當谷北選區,10 月4 日在士嘉堡愛靜閣選區,10 月7 日在萬錦於人村選區這四個華人人口高度集中的選區舉行候選人辯論會,以增進華人選民對候選人的了解。[15]10 月3 日,為了幫助會員了解加拿大政治和參與今年的聯邦大選,“幸福家庭圈” 舉辦選前第三次小型學習討論會,主題是華人參政議政情況及今年大選分析,之前舉辦的另外兩次學習會涉及加拿大各大政黨分析和加拿大選舉制度和政府組成。每次學習會都邀請一位專家主講,受到熱烈歡迎。[16]
10 月4 日,距離聯邦大選僅剩兩周時間,加拿大華人保守黨協會在多倫多舉辦成立36 周年慶祝晚宴,并為多名華裔候選人打氣助威。出席晚宴的各界人士有500 多人,包括聯邦大選候選人馬榮錚、胡商,安大略省議員邱佩芳、柯文彬、彭錦威,萬錦市區域議員李國賢,華人保守黨全國協會主席朱偉邦、全國副主席駱致燦、全國秘書溫一山,以及各地華人保守黨協會的支持者。兩位聯邦大選候選人在晚宴上進一步闡明各自在10 月大選中所提出的政綱和理念。在晚宴上,加拿大華人保守黨協會還為優秀華人企業家頒獎,并呼吁加拿大華人積極投票讓更多華人精英成為國會議員。[17]
10 月13 日,溫哥華中華會館舉辦 “加拿大聯邦大選論壇——候選人與華人社團見面會”,邀請各大政黨候選人與華裔選民直接交流。各政黨候選人就政綱、多元文化、同性戀、濫用藥品和對外關系等議題進行激烈辯論。大溫地區有46 個僑團代表及各界人士約150 人參會。有5 位候選人參加此次論壇,其中包括3 名華裔和2 名其他族裔。[18]中華會館也在報紙上刊登廣告,鼓勵華人出來投票。一些中國大陸新移民團體還組織成立 “投票大聯盟” 拍短片宣傳,目的是提高華裔的投票率。[19]
素里—白石參政會是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正式注冊的華人非營利無黨派參政團體,其宗旨是普及加拿大民主政治知識,促進華裔關心參與政治民生,推動華裔融入,共同守護多元文化。10 月16日,該會在白石社區中心舉辦 “磐石論壇” 特別活動暨南素里—白石選區五大黨候選人辯論會,總共有近300 人參加,其中華人觀眾占三分之二。辯論會面向華語社區為主的所有族裔居民,挑選華人選民最關心的問題,現場配備中文翻譯團,這在加拿大華人參政史上是第一次。在辯論會上,各黨派候選人聚焦氣候變化、發展經濟、難民及移民政策、加中關系、社區安全等方面展開辯論。各黨派候選人的親民作風給華語社區留下深刻印象,大家紛紛表示將攜全家和親友為大選投出神圣的 一票。[20]
2018 年成立的華人參政團體 “加拿大華人百人會”(CCS 100)并沒有因為中加關系惡化和加拿大國內對華人的輿論環境惡化而停止對華人民眾的參政教育和選舉動員。2019 年1 月,加拿大最高法院裁定海外加拿大公民具有投票權,在10 月的聯邦大選中正式實施。7 月20 日,百人會召開咨詢會,邀請40 多位華裔新移民參加,討論海外加拿大公民選舉權的法律保證問題。咨詢會對此議題展開了激烈討論,展現了華人民眾的理性和積極參政議政的素養和訴求。咨詢會的結果直接呈遞給BC省律政廳和聯邦政府。通過討論,參會者還達成共識,衷心希望居住在加拿大的華裔公民踴躍參加投票。[21]在此次大選期間,百人會不但定期舉辦選舉論壇,分析選情,而且核心成員之一、著名華人時事評論員丁果在 “高度見聞” 上發表多篇關于加拿大華人參政的時事評論,對華人選民和華人精英進行選民教育,呼吁華人選民出來投票,呼吁更多優秀的華人精英出來參選。
此次華人社團參政具有三個顯著特點:第一,雖然中加關系惡化對華人參政造成負面影響,但他們不畏被 “抹紅”,更加積極地參與選民教育和選舉動員,幫助候選人籌款和助選,在選舉中發揮重要的助推作用。第二,華人從事選民教育和選舉動員的方式多樣,如舉辦參政講座、籌款宴會、候選人與社團見面會、選舉論壇、候選人政見發表會和候選人辯論會等,對提升華人選民的參政意識和參政能力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華人的各種參政方式為華人精英候選人提供了與華人選民之間溝通和交流的平臺,為華裔候選人的成功當選奠定了堅實的人脈基礎,也擴大了華人社團自身的影響力。
普通華人民眾參與2019 年選舉的主要方式有積極參加選舉登記和投票、通過各種途徑為候選人助選、提供政治捐款等。加拿大華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大溫哥華、大多倫多、蒙特利爾、卡爾加里、愛德蒙頓和渥太華等大都市地區,而這些地區都是聯邦大選的決勝地區。而且華人人口都集中居住在其中的某些選區,如大溫哥華地區的列志文市,華人人口的比例近50%,華人選民在這些選區可以發揮決定性作用。此次大選中華人普通民眾積極參加投票和助選活動,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在華人社團和華文媒體的宣傳和鼓動下,華人普通民眾的參政意識比以往有較大進步。他們認識到手中選票的重要性,也認識到如果華人不去投票自己的權利將被忽視,所以選舉日華人紛紛到當地的投票站,行使自己的投票權。第二,社交媒體,特別是微信在此次大選中對華人選民的動員發揮了重要作用。加拿大華人在微信圈經常討論政治話題,能極大地增強華人的參政議政意識。據筆者在選舉日與定居加拿大的華人朋友的交流,他們都說在選舉前和選舉日所有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刷爆了,全部是關于投票的宣傳。第三,華裔年輕人比以往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是未來加拿大華人參政的希望。在眾多華裔精英參選期間,許多年輕華人加入到他們的助選團隊中,不僅直接幫助這些參選的華人精英順利當選,也鍛煉了年輕華人對政治的興趣和未來參政的能力。
另一方面,華人民眾的選票受到各大政黨及其候選人的空前重視。早在2019 年1 月16 日,大多倫多地區的4 名代表保守黨的華裔候選人袁海耀、胡商、江如天和馬榮錚就一起向華人社區拜早年,呼吁華人選民踴躍出來投票,并承諾一旦進入國會,將把包括華裔在內的選民聲音帶到國會。這4 名候選人中有3 位所在的選區華人選民比例較高,如士嘉堡愛靜閣選區華人選民占總選民人數的46%、萬錦康山選區華人選民占41%、士嘉堡北選區的華人選民也占近40%。[22]大選投票日前夕,華人聚居的多個搖擺選區成為選舉的關鍵。為爭奪華人選票,小特魯多總理親自來到大多倫多地區華人聚居的萬錦市,與自由黨華人候選人何胡景和伍鳳儀一起去華人擁有的福耀超市拉票,顯示華人選票在這次大選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保守黨領袖希爾雖然在魁北克省競選,但談及的主題卻是華人最關心的移民和非法入境者話題。[23]此外,大選期間,所有華人精英候選人、各社團僑領和加拿大各地華文媒體不斷地呼吁和宣傳,號召廣大華人民眾積極參與此次大選投票,也有效提高了華人族群的社會能見度和政治話語權。
雖然在2019 年加拿大聯邦大選中華人精英、華人社團和華人普通民眾參政都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也不必諱言,華人在參政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
第一,雖然此次華人精英參政在候選人人數上有顯著增加,當選人數也穩中有升,但根據2016年華人人口占加拿大總人口5.1% 的比例,華人在聯邦國會中應占的席位至少為18 個,實際上現在華人精英在國會中所占的席位數只有8 個,這與華裔人口在全加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極不相稱。與印度裔相比差得更遠,加拿大印度裔人口2016 年為137 萬,比華人人口181 萬少很多,但在這一屆國會中擁有12 個席位;[24]上一屆國會中更有19 位印度裔議員,但只有6 名華人議員,相差更大。[25]因此,未來華人社區需要進一步協調努力,培養更多的華裔第二代參政人才,爭取各政黨從中推出更多的華人精英候選人,提高獲勝的人數和比例。
第二,華人融入當地社會的程度還比較低。華人精英參選人主要分布在華人集中居住的選區,在非華人選區很難被各大政黨提名為候選人參選,難以突破種族界線。有意參政的華人精英應該加強與當地其他族群的聯絡,多溝通多來往,爭取得到當地非華裔政商界人士或朋友的認同和支持,才能提高被提名的可能性和勝選率。
第三,近年來,參選的大陸新移民精英人數越來越多,但成功當選者少之又少。據筆者統計,在2019 年聯邦大選中,參選的大陸新移民至少有15 人,但最終只有董晗鵬1 人當選。華人新移民當選難主要是因為很多人的參政素養不夠高,沒有真正搞懂加拿大參政的基本 “游戲規則”。部分大陸新移民候選人不了解當地政治文化,更不了解中外文化差異,不注意競選語言,在私生活方面行為不檢點造成多起丑聞,不僅自己最終不得不選擇退選,也損害華人整體形象,使華人融入主流、參政問政的道路變得更加艱難。[26]未來華人精英參政要從了解本地政治文化做起,應該長期、積極地去跟本地非華裔的政商界人士或朋友多溝通、多來往,平時要謹言慎行,尤其在涉及種族方面的話語表達方面。這方面大陸華人新移民參選者應向來自香港的移民多學習,學習他們與主流社會打交道的方式,爭取在未來有更多當選的機會。
第四,華人精英候選人的中英文文宣一定要嚴格保持一致,避免一旦稍有出入都會被質疑說謊或挑起種族情緒。此外,在有些選區參選的華人精英缺少社區民意基礎,希望未來華人社區能共同努力,培養并推出那些長期扎根社區、服務民眾的優秀華人精英參加各級議會選舉。
在社團層面,華人社團在此次聯邦大選中發揮了重要的領導、宣傳、教育和動員作用,但仍有一些不足。第一,選民教育存在明顯不足,華人社團選舉動員的方式還是那些老套路,如為候選人舉辦籌款晚宴、組織候選人與社團見面會、舉辦候選人選舉論壇、候選人辨論會和參政講座等,都是臨時 “抱佛腳”,沒有從長計議,缺少方式創新,導致影響范圍有限,效果也不夠理想。未來華人社團應立足長遠,放眼未來,把選民教育和參政人才培養并重,作為一項基礎工作,從基層展開,長期堅持,才能為華人精英積極參選和廣大華人民眾的參政意識提升打好扎實基礎。例如,華人社團可聯合創辦專門的華人參政訓練學校或定期舉辦華人參政培訓班,培養大批華人參政人才,為未來華人參與各級公職競選做好人才儲備。
第二,華人社團管理沒有及時革新和改進,一些傳統華人社團內部結構僵化,許多新移民社團還沒有完全融入當地,以致得不到華人社區的認同和尊重,導致一些僑團的僑領在臺上呼吁華人社區團結起來投票支持某一候選人,但實際效果恰恰相反,他們越是呼吁華人社區支持某一候選人,反而越沒有人去投票支持。這種現象已經十分嚴重,確實需要新老華人社團進行深刻反思和改進,盡量使華人社團的工作更接地氣,成為華人社區的領導核心,努力使華人社團在未來的華人參政過程中發揮和扮演領導和組織角色,否則華人社團的領導地位將會被削弱。
第三,在此次大選過程中,華人社團參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孟晚舟事件” 導致中加關系惡化的負面影響,但是廣大華人社團并沒有偃旗息鼓,而是繼續倡導華人社區積極參與大選,這一點非常寶貴,但做得還不夠。筆者認為,通過 “孟晚舟事件”,加拿大華人社團應該更加清醒,中加關系越是不好,加拿大華人社團應更加積極地領導、宣傳和動員華人參政。只有華人社區實現全民動員,華人民眾積極參加選舉投票、助選和提供政治捐款,華人精英積極參選來展示華人的政治影響力,才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推進中加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第四,部分傳統華人社團和華人新移民社團在使用華文媒體和中英文社交媒體方面的技藝還不夠嫻熟,需要進一步提升合作水平。例如,華人社團應該學習充分利用現有華文媒體,尤其是華文網絡,還有中英文社交媒體,如微信、微博、推特和臉書等,發揮領導和宣傳作用。但據筆者觀察,在此次選舉過程中華人社團和這些中英文社交媒體沒有形成合力,共同把更多優秀的華裔候選人送進聯邦國會。未來華人社團要努力加大選民教育的力度,提升華人選民的參政意識和參政能力,要充分利用華文媒體,尤其是網絡和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影響力來進行選民教育和選舉動員,提升華人民眾的參政意識、能力和水平,團結華人選民,實現集團投票,提高華人選民的投票率。
在民眾層面,雖然有華人精英、華人社團和華文媒體的呼吁和動員,華人民眾的參政意識在2019 年大選中也確實有所增強,但華人選民的參與率和投票率仍然不夠高,需要進一步提升。根據相關統計,每次聯邦大選,加拿大華人的投票率僅占有選舉權選民的10%~12%。較低的政治參與率,嚴重抑制了華人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使華人社區遭到邊緣化,也使華人社區的正當權益遭到漠視。[27]例如,盡管選舉日呼吁華人選民積極參加投票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以致普通華人民眾在此次大選中的參政意識比以往有顯著提高,參與率和投票率也比上屆大選更高,但統計數據顯示,BC 省投票率最低的幾個選區仍然大多是華人聚居的選區。相比之下,印度裔選民和穆斯林選民聚居選區的投票率更高。據筆者統計,在2019 年聯邦選舉中,在穆斯林選民聚居的33 個選區中,穆斯林選民的投票數都遠遠超過了勝選者在該選區贏得的票數差異。[28]這說明穆斯林選民在這些選區的選票發揮了關鍵性影響。在2015年的聯邦大選中,穆斯林選民的投票率為79%;在2018年的安大略省選中,穆斯林選民的投票率為69%,都是華人選民投票率的6 倍~7 倍。[29]在印度裔聚居的選區也是如此。由于華人選民群體的來源地多元,政治觀點存在較大分歧,加上代際差異,導致選票分散,不能形成 “集團投票”,因而很難發揮關鍵作用,在選舉中難以把最優秀的華人精英候選人送入國會。未來加拿大華人參政應該向印度裔選民和穆斯林選民學習,放棄分歧,尋找共同利益,在此基礎上實現集團投票,爭取在選舉中發揮更大影響力。除了積極參加投票之外,華人普通民眾還應在財力范圍內踴躍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提供小額政治捐款,甚至在業余時間通過各種方式為他們助選,體會加拿大的選舉政治過程,提高自身的參政意識和能力。
展望未來,隨著加拿大華人人口繼續快速增長,社會經濟地位繼續提升,以及華人社團的選民教育和選舉動員力度更大,華人民眾的參政意識會更強,華人社區的參政氛圍會更濃。未來會有更多華人精英參與各層次選舉政治,當選的華人也會更多。華人社團將繼續從事選民教育和政治動員,在各級選舉政治和非選舉政治中發揮領導和助推作用。普通華人民眾通過各種選舉政治和非選舉政治方式參與加拿大政治事務的意識和能力會更強,華人社區的合法權益將會得到更好地維護和增進。加拿大華人積極參政不但有助于維護華人權益,推動加拿大社會進步,而且對中加關系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注釋]
[1] 《華媒:41 名華裔出戰加拿大聯邦大選 較上屆人數多》,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hr/2019/10-22/8986051.shtml。
[2] Rand Dyck, Christopher Cochrane,Canadian Politics: Critical Approaches, (7thedition) Nelson Education, 2016, p.292.
[3] 余瑞冬:《加拿大大選揭曉 自由黨勝選卻不足以組建多數政府》,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qw.com/hqhr/2019/10-22/234785.shtml。
[4] 加拿大聯邦政府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6 年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人口為177 萬,來自中國臺灣的加拿大華人人口為3.65 萬,合計約181 萬。另外,加拿大移民局統計數據顯示,華人移民每年增加3 萬左右,3 年共有9 萬,所以估計2019 年加拿大華人總人口已經超過190 萬。
[5] 萬曉宏:《當代加拿大華人參政分析》,《世界民族》2011 年第4 期。
[6] 方華:《加拿大大選華裔候選人多勝選者也不少》,加拿大廣播公司,https://www.rcinet.ca/zh/2019/10/22/ 加拿大大選華裔候選人多勝選者也不少/。
[7] 《華裔國會議員伍鳳儀再度進入加拿大新政府內閣名單》,中國新聞網,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zw/hr/2019/11-21/9013393.shtml。
[8] 余瑞冬:《眾多華人參選人投身2019 加拿大聯邦大選》,中國僑網,http://www.chinaqw.com/hqhr/2019/10-20/234574.shtml。
[9] 《中國駐溫哥華總領館發言人答記者問》,[加拿大]《環球華報》, http://gcpnews.com/2019/06/19/ 環球華報-中國駐溫哥華總領館發言人答記者問/。
[10] 《全加華人聯會第二十七屆年會在多倫多舉行》,加國新聞網, http://canadanews.today/nccc-2019/。
[11] 《2019 聯邦選舉系列活動:“我們都是移民!加拿大移民政策” 社區會議》,華越柬寮法律援助中心,2019年7 月5 日,參見https://csalc.ca/zh-hant/2019 聯邦選舉系列活動- 我們都是移民- 加拿大移民政策/。
[12] 《“薩省華人參政議政創業群” 聯合 “薩省華商會” 特別活動》,海外生活網, https://www.woohelps.cn/activities/2577/details/。
[13] 《全加華聯責CBC 報道侮辱人格》,明報新聞網,http://mingshengbao.com/tor/article.php?aid=666099。
[14] 《2019 聯邦選舉公開論壇,呼吁華人積極參與投票》,環球華語新聞網,http://cgctv.com/2019/10/01/2019 聯邦選舉論壇,呼吁華人積極參與投票/。
[15] 周月諦:《聯邦大選 華人聚居區舉辦各候選人辯論會》,[加拿大]《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gb/19/9/26/n11549198.htm。
[16] 《“加拿大華人參政議政及今年大選知多少” 討論會》,幸福家庭圈,https://www.eventbrite.ca/e/73224964841#。
[17] 周月諦:《聯邦大選臨近 華人保守黨為候選人助威》,[加拿大]《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gb/19/10/6/n11572066.htm;《加國華人保守黨協會慶成立36 周年 鼓勵華人參政議政》,看中國網,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gb/2019/10/08/909704.html。
[18] 《中華會館主辦 “加拿大聯邦大選論壇- 候選人與華人社團見面會”》,中華會館網,https://vanzsnews.com/2019/10/14/ 中華會館主辦的 “加拿大聯邦大選論壇- 候選人/”。
[19] 《僑領呼吁華裔選民投票履行公民責任》,[加拿大]《星島日報》,https://www.singtao.com.ca/3858199/2019-10-21/post- 僑領呼吁華裔選民投票履行公民責任/?variant=zh-sg。
[20] 《磐石論壇:南素里—白石選區五大黨候選人精彩辯論》,溫哥華港灣,https://www.bcbay.com/life/community/ 2019/10/21/661396.html。
[21] 《加拿大海外公民選舉權的法律保證:“加拿大百人會” 舉行咨詢會》,[加拿大]《環球華報》,http://gcpnews.com/2019/07/21/ 環球華報- 加拿大海外公民選舉權的法律保證/。
[22] 蕭山:《保守黨四候選人見華媒 承諾把華人聲音帶到國會》,加國無憂,https://info.51.ca/news/canada/ 2019-01/728685.html。
[23] 《華人成大選關鍵!杜魯多剛剛到萬錦華人超市拉票,謝爾發誓打擊非法入境者》,華人號:華人頭條- 多倫多通訊社,http://www.52hrtt.com/dld/n/w/info/H1569732900977。
[24] “Members of Parliament”,加拿大國會網, https://www.ourcommons.ca/members/en。
[25] 華廉:《行使投票權才有話語權:加拿大華人參政議政初探》,北美好生活網,http://www.youknownews.com/bencandy.php?fid=48&id=3896。
[26] 華人參選中一些有爭議性的事件,可參見相關報道:吳薇:《有錯認錯,別扯文化:前加拿大新民主黨議員鄒至蕙談王小寶因朋友圈爭議退選》,加拿大國際廣播網,https://www.rcinet.ca/zh/2019/01/21/ 有錯認錯,別扯文化:前加拿大新民主黨議員鄒至/?redirect=true;夢溪:《退選、丑聞:華人參政 “忘記” 了什么》,加拿大在線網,http://www.ocanadaonline.com/?p=5019;《大選在即 華裔參政再創新高!15 名候選人全介紹 你投誰?》,溫哥華天空網, https://www.vansky.com/mp/a/45880.html。
[27] 胡樂:《加拿大百人會:推動華人政治突圍》,[加拿大]《高度周刊》,http://ccs100.ca/ 加拿大百人會:推動華人政治突圍。
[28] “Can Muslims Make an Impact on the Elections?”,加拿大穆斯林選票網,https://www.canadianmuslimvote.ca。
[29] “Past Elections”,加拿大穆斯林選票網,https://www.canadianmuslimvote.ca/past_e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