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義
(膠州市鋪集鎮人民政府,山東 膠州 266326)
傳統的建筑大多是由磚砌體以及鋼筋混凝土建設而成,建設過程會對生態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在所有的裝配式建筑中,輕鋼結構的應用不會對環境產生過大的影響,符合國家環保建筑施工的要求,贏得了廣泛的關注。隨著新農村的改革和發展,人們都越來越關注如何才能讓農村住宅的建設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施工實踐證明,輕鋼結構的應用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輕鋼結構房屋的主要體系結構為輕鋼龍骨體系,施工過程中所應用到的施工材料為承重型冷彎薄壁型輕鋼龍骨,該結構的主要構造系統是輕質樓蓋系統和豎向墻體結構,具有更好的隔音效果、保溫節能效果以及防火效果。
在我國范圍內,不管是輕鋼結構房屋的研究,還是輕鋼結構的應用都較晚,而且發展速度較為緩慢,雖然最近幾年,經過深入的研究、設計,出臺了關于輕鋼結構的相關規范,但是在實際建筑市場中,依然得不到建筑公司的青睞。但是自2002 年以來,我國對輕鋼結構房屋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從引入日本薄板鋼骨體系作為技術核心開始,已經相繼打造出生態化房屋產品以及“綠色生態智能”房屋,目前,在多個地區已經建設了綠色小鎮示范項目,推動了輕鋼結構房屋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
和城市建筑相比,農民住房具有雙重功能:屬于生產資料的同時也是生活資料,具體來說,農民住房不僅是農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和福利,更是農村最終重要的資產形式。
傳統的磚混結構具有較大的自重,而且空間利用率極低。農民對于房屋的使用要求有:兼顧耐久、易于改造、多功能、大空間,便于拆卸,而輕鋼結構房屋正好可以滿足以上要求,因此,其成為了當前新農村建設的主要趨勢。和傳統住宅相比,鋼結構的應用使得住宅的有效使用面積提高了6%-8%,使用壽命可以超過90 年,另外,和普通住宅相比,鋼結構住宅的建設施工成本可降低5%。
我國的地震帶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區,而在西北和西南地震帶分布著大量的農村居民,因此,在建設居民住宅的時候,必須考慮住宅結構的抗震性能。和相同建筑面積傳統住宅結構相比,輕鋼結構自重較小,另外因為其具有更好的延性,所以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應用輕鋼結構建筑房屋的過程中,所應用到的輕鋼結構構件可以在工廠進行生產和安裝,減少了施工現場的作業量,施工過程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過大的影響,另外,施工過程具有較高的機械化程度,施工效率較高。另外,和其他同等面積的建筑物相比,鋼結構的應用可以節省大量的支模材料。
當前,農村房屋建筑的主要結構為磚混結構,而磚混結構所應用到的建筑材料基本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其應用給周邊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輕鋼結構房屋的建筑所應用到的建筑材料均為節能環保型材料,極大程度的減少了砂、石、灰的用量,對環境保護十分有利。
輕鋼結構房屋的實際使用壽命可以達到70 年-100 年。輕鋼結構房屋已經成為了成套住房體系,有效降低了建筑垃圾的產生,體現出了綠色建筑理念。另外,輕鋼結構房屋拆除時,幾乎所有的配套材料都可以回收利用,避免灰色垃圾的產生,符合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
就當前來看,大部分農民對于輕鋼結構房屋的接受程度不高,政府對于輕鋼結構房屋的宣傳力度不大,開發商對于輕鋼結構房屋的了解也較少。
為了保證人們可以更加全面的認識輕鋼結構房屋,消除對輕鋼結構房屋的片面認識,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比如可以向農民介紹該結構體系良好的抗震性能,因為抗震性能關乎到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他們會較為重視。
輕鋼結構房屋配套技術主要應用在主體連接以及外圍護墻方面。其中,外墻體圍護方面,要求其除了需要具備一定的保溫、防潮以及隔音效果外,還需要具有足夠的耐久性。主體連接技術方面,和傳統結構相比,輕鋼結構具有更快的施工速度,有效面積更更大,整體外觀更加美觀,但是如果從視覺上看,外觀過于淡薄,農民會認為輕鋼結構不如傳統結構結實。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國家應該加大力度研發配套墻體材料,積極探索和創新輕鋼結構房屋配套施工技術,保證具有更多優勢的墻體建筑材料可以得到速度的推廣和應用。
加大輕鋼結構施工人才的培養,建立并完善輕鋼結構的施工流程,國家加強政策支持和鼓勵,保證輕鋼結構可以廣泛的應用到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為農民提供更加堅固的住所,進而為我國社會的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