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水工環地質勘察是地質勘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作為工程施工的一部分,在地質評價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全球范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全球氣候變暖,這給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可以對城市進行勘察,有利于為城市建設提供基礎和依據,利于因地制宜開展城市建設工作,還可以為城市規劃提供切實可行的數據依據。水工環地質勘察是一項綜合地質勘察和生態環境發展的技術,該技術考慮到環境的作用,使得該項技術在實施過程中更加科學、合理。通過一定理論指導,給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的實施提供了支持。
目前,通常水工環還未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忽視了其在地質勘測時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水工環相關規范及施工總體方案時,大大增加了水工環地質工作的開展難度。另外,在勘察工作進行的時候,由于缺乏或尚未做出有效的科學管理體系,在針對某些工作環節時,態度上的不重視和方法上的不成熟,這些都使得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雖然隨著當前科學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完善,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同時工作方法越來越多樣。但盲目的引用國外先進勘察技術和設備并非明智之舉。在新技術新思想推廣的過程中,倘若沒有相關工程經驗,也沒有設備技術指導,則不能真正發揮出技術引進的作用。可以看出,倘若受限于資金以及人才方面的限制,很多新型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手段都不能發揮其應有效能,這不僅影響地質勘察工作效率,甚至在數據可靠性方面令人擔憂,給工程的進行造成了困擾。最終帶來的不是工作效率的提升,而是資源的浪費。
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對水工環地質工作提高了重視程度、加大了專項資金的投入,同時針對性的成立了各專業相關人才培養機構、加強了人才培養的進程。但是在實際水工環勘察工作的進行中,相關單位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依然參差不齊。其中一個人才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水工環工作過于艱苦,人才吸引力較低,從而制約了人才培養。由于人才稀少,有些水工環單位在進行招聘時,忽視了員工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降低了人才要求標準。
新形勢下,水工環地質工作的質量需求也上升了一個重要的臺階。因此,需要在科學技術引導的基礎上,提高水工環地質工作的成效,最大限度的降低突發問題出現的風險。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創新改革的方式,吸收先進的經驗,創新對應的工作思路。在進行超前規劃之前,需要結合國家的政策規定與社會的發展需要,提升思想覺悟,加強環保意識,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對環境污染進行防控,進一步推進水工環地質工作的長足發展。
需要在環保的基礎上,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減少不必要的破壞與浪費行為,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工環地質工作對周邊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礦產資源屬于一次性資源。只有相關的部門或者人員加以重視,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加以落實,這樣才能提高相關部門的主觀能動性。將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達成一個從量到質的完美轉換。接著,還需要掌握水工環地質的本質與規律,構建野外實驗站,進行長期的監測。
這個時候,就需要在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構建新的技術與發展科研平臺。在實時性監控的同時,對當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進行改善。提高技術問題,增強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環境上需要引進先進的設備,提高勘測技術水平。也可以使用無人機進行掃描,更加全面的掌握水文地質情況,充分的利用這些情況,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從目前的形勢上看,我國的水工環地質工作創新能力不足,需要結合每個地方的不同需求,引進對應的新技術,提高創新能力。加強平臺建設,保證數據的完整性與有效性。強化地質調查系統,加強外重點地區的觀測平臺建設。讓環保污染檢測技術上升到一個重要的臺階。結合多層次與全方位工作原理,提高相關人員專業技能與基礎能力。使用薪酬待遇和人文關懷等方式,預留專業化人才。
第一,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與規范要求進行構建,保證地質勘察工作的合理性。第二,需要在遵循自然環境的發展需求的情況下,開展對應的質勘察工作。第三,需要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原則,展現勘察工作的戰略性與指導性。第四,國家需要構建對應的法律政策,并投入對應的財力物力人力,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提高勘察的精確度。
總之,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得到較快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技術挑戰和問題,比如缺乏有效的監管、勘察結果存在不足等問題,為此,需要加強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重視度,完善水工環地質勘察制度建設,創新勘察技術手段,最終促進生態和城市化的發展。